伊藤穰一: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2行: | 第12行: | ||
| occupation = |
| occupation = |
||
| relatives = [[:ja:伊藤瑞子|伊藤瑞子]](妹妹) |
| relatives = [[:ja:伊藤瑞子|伊藤瑞子]](妹妹) |
||
| alma_mater = [[图福特斯大学]](休学)<br />[[芝加哥大学]](休学)<br> |
| alma_mater = [[图福特斯大学]](休学)<br />[[芝加哥大学]](休学)<br>[[新學院]] |
||
}} |
}} |
||
{{Japanese|japanese=伊藤 穰一|kana=いとう じょういち|romaji=Itō Jōichi}} |
{{Japanese|japanese=伊藤 穰一|kana=いとう じょういち|romaji=Itō Jōichi}} |
2014年11月23日 (日) 03:40的版本
伊藤穰一 | |
---|---|
出生 | 日本京都 | 1966年6月19日
居住地 | 美国波士顿 |
国籍 | 日本 |
别名 | Joi Ito |
母校 | 图福特斯大学(休学) 芝加哥大学(休学) 新學院 |
知名于 | 博客、Moblogging、创作共用 |
亲属 | 伊藤瑞子(妹妹)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伊藤 穰一 |
假名 | いとう じょういち |
平文式罗马字 | Itō Jōichi |
伊藤穰一(1966年6月19日—),通常称为Joi Ito,是一个日本活动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现为MIT媒体实验室主管。
伊藤穰一做为企业家,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并创建一些公司,如日本PSINet,Digital Garage和日本Infoseek[1]。他还建有博客,维基和IRC频道。伊藤穰一是创作共用的首席执行官和Neoteny实验室的共同合伙人。
概要
日本網際網路普及的重要人物。
在京都市出生,4歲至14歲時在美國密歇根州居住。曾就讀塔夫茨大学計算機科學系,學習過程中,發現計算機科學的教育過於僵化而休學。在塔夫茨大学時遇到後來的eBay創辦人的Pierre Omidyar。其後於芝加哥大学物理學系就讀,也因為發展方向與學校不符而休學。
關係、組織
家族、親族
MIT媒体实验室
纽约时报报道伊藤穰一成为MIT媒体实验室主管。这一任命是不同寻常的,因为伊藤穰一曾在两所院校学习,但都没有完成学业。Calit2的主管Larry Smarr说:“这一选择是很有挑战的,但很明智。”.[2]伊藤穰一在2011年9月1日正式上任。[3][4] MIT媒体实验室的創辦人兼前任執行總監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认为这一选择会把媒体融入到伊藤穰一的世界。[5] 亚洲科学杂志报道,伊藤穰一展望他在MIT媒体实验室的未来,相比起“教育”而言,他更加喜欢用“学习”来概括。[6]
關聯條目
註解
- ^ 伊藤穰一的生平.
- ^ Markoff, John. M.I.T. Media Lab Names a New Director.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5, 2011 [April 25, 2011].
- ^ I'm finally "officially" the Director of the MIT @medialab and here's my first blog post on the new Media Lab blog:. Joi Ito's Twitter Stream. September 1, 2011.
- ^ Kirsner, Scott. MIT picks Joichi Ito, Japanese venture capitalist and entrepreneur, as new leader of the Media Lab. Boston.com (The Boston Globe)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April 26, 2011 [April 26, 2011].
- ^ Joichi Ito named director of MIT Media Lab. MIT New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ril 25, 2011 [April 25, 2011].
- ^ Chan, Juliana. Newly Appointed MIT Media Lab Director, Joichi Ito, Talks To Asian Scientist. AsianScientist.com. May 2, 2011 [May 1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