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兵变:修订间差异
第27行: | 第27行: | ||
[[两广总督]][[张树声]]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薦言,[[朝廷]]命[[淮軍]][[將領]][[吴长庆]]為朝鮮事務大臣,率军在南阳登陆,农历七月十二日,清朝派出的3000军队在吴长庆和[[马建忠]]的带领下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汉城,并设下诱捕雲峴君的计划。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日军一千五百人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军驻扎朝鲜。 |
[[两广总督]][[张树声]]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薦言,[[朝廷]]命[[淮軍]][[將領]][[吴长庆]]為朝鮮事務大臣,率军在南阳登陆,农历七月十二日,清朝派出的3000军队在吴长庆和[[马建忠]]的带领下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汉城,并设下诱捕雲峴君的计划。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日军一千五百人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军驻扎朝鲜。 |
||
清朝官员拜访日本军人后又探望雲峴君,8月25日[[马建忠]]拜访雲峴君时表示清朝不会逮捕他,并邀请他回访;等到第二天雲峴君回访时,[[吴长庆]]先和雲峴君喝茶,雲峴君立刻察觉事情不对,在[[笔谈]]中对吴长庆说:“将军将作[[云梦]]之游耶?”([[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为了擒拿楚王[[韩信]],便 |
清朝官员拜访日本军人后又探望雲峴君,8月25日[[马建忠]]拜访雲峴君时表示清朝不会逮捕他,并邀请他回访;等到第二天雲峴君回访时,[[吴长庆]]先和雲峴君喝茶,雲峴君立刻察觉事情不对,在[[笔谈]]中对吴长庆说:“将军将作[[云梦]]之游耶?”([[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为了擒拿楚王[[韩信]],便声称去云梦泽巡游,其實是誘捕韩信。)在一旁的朝鮮幫辦大臣[[袁世凯]]见此情形,立刻逮捕了雲峴君,将其塞进轿內并转运至中国军舰中。与此同时,雲峴君的儿子[[李载冕]]也在其他地方被捕。之后清军又进攻汉城郊区起义士兵营地,抓获了170多人,并将包括起义士兵和雲峴君党羽在内的11人处以死刑,其后又处死多人。 |
||
壬午兵变被清朝镇压,雲峴君上台33天再次倒台。雲峴被捕初既悲且恨,颇有抵触,“在船颇切危惧,食物概不入口”。<ref>《申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ref>清朝将雲峴君押送天津,監禁于直隶省城[[保定]],到1885年才释放回国。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 |
壬午兵变被清朝镇压,雲峴君上台33天再次倒台。雲峴被捕初既悲且恨,颇有抵触,“在船颇切危惧,食物概不入口”。<ref>《申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ref>清朝将雲峴君押送天津,監禁于直隶省城[[保定]],到1885年才释放回国。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 |
2014年12月11日 (四) 13:44的版本
壬午兵变 | |
諺文 | 임오군란 |
---|---|
汉字 | 壬午軍亂 |
文观部式 | Imo gullan |
马-赖式 | Imo kullan |
壬午兵变,又名壬午軍亂,日本称之为壬午事変、朝鲜事变,是发生在1882年朝鮮王朝的一次政变。雲峴君(興宣大院君)發動兵變,掌握政權,惟不久,即被清朝朝鮮事務大臣吳長慶、幫辦大臣袁世凱平定,清方將雲峴君監禁於中國直隸保定。
背景
1873年朝鮮王朝国王高宗亲政,其攝政的父親雲峴君归政隐居,但仍试图插手干涉政务。1876年朝鲜王朝與日本签订《江华条约》,国门从此被打开;1882年又分别与美国和英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外国势力开始全面进入朝鲜。闵妃集团推倒雲峴君时代的一切制度,表示要“开化自强”,效仿清朝正在实行的“洋务运动”改革,按照清朝总理衙门的模式设立了统理机务衙门,派使团赴中国和日本访问学习。1881年创立新式军队——别技军,由闵妃的侄子闵泳翊掌管,聘日本人充任教官。闵妃的开放和亲日措施引发了雲峴君和广大人民的不满。
闵妃集团的政策只是其维持权力、打击反对派的手段,并不是为了朝鲜未来而实行真正的改革,开放也是在日本的胁迫下仓促而成,不平等、不自主,日本从各方面渗透和侵略朝鲜。闵妃排斥异己,任人唯亲,扶植亲信。闵妃集团骨干人物闵谦镐、闵台镐、兴寅君等人贪污腐化,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朝鲜宫廷“每夜曲宴淫戏,倡优、巫祝、工瞽歌吹媟嫚,殿庭灯烛如昼,达曙不休”。[1]闵妃生下王世子李坧,要遍祭金刚山一万二千峰,各峰施以米一石、布一匹、清钱千两。[2]日本商人利用《江华条约》大肆在朝鲜廉价收购粮食,导致朝鲜社会危机。朝鲜的新军由日本人充任总教官,朝鲜人的反日情绪不断滋长,“语到倭边,咬牙欲杀之,小民尤甚”。[3]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军饷拖欠,而日本人充当教官的别技军的装备和待遇却远高于旧式军队,这又引发了旧式军人的极度反感,憎称其为“倭别技”。
过程
1882年7月23日(阴历壬午年五月),朝鲜京城五营士兵由于连续十三个月没有领到饷米,聚众喧哗骚动。朝鲜宣惠厅虽然将刚运至汉城 (今首爾)的漕米发放下去,但是米中掺入砂糠等物,不堪食用。士兵与库吏理论,发生冲突。汉城捕盗厅要将为首士兵金春永、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四人逮捕斩首。士兵们积怨爆发,同市民一起发动暴动,捣毁宣惠厅堂上官闵谦镐以及闵台镐、韩圭稷等外戚权贵宅第,夺取武库,攻打捕盗厅,然后包围雲峴君門第雲峴宫,向雲峴君求助。此外还有几路士兵和市民分别攻打日本公使馆,处死日本籍的别技军教官,开仓放粮。
7月24日,暴动士兵和市民攻入昌德宫,杀死躲藏在宫中的闵谦镐、興寅君李最应(雲峴君胞兄),并搜寻王妃閔茲暎。闵妃化妆成宫女逃往外地。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随员也逃往济物浦(今仁川),由英国军舰搭救回国。7月25日,高宗召雲峴君入宫,委托其主政,雲峴君不顾高宗和一些大臣的反对,宣称闵妃已“死”,并要为她举行国葬,士兵方才撤出王宫,放下武器。
雲峴君上台后,打击外戚势力和腐败官吏,废除闵妃集团执政时的一切措施,恢复锁国政策,日本军队借口使馆被焚、侨民遇害,趁机出兵朝鲜,企图干涉朝鲜事物,引发国际政治纠纷。
逃到忠州长湖院的闵妃和逃回长崎的花房义质分别请求清朝和日本出兵朝鲜。闵妃暗中联络高宗,告知她还活着的消息,随时准备复权。闵妃集团官僚金允植出使清朝,请求出兵朝鲜对抗雲峴君和日军。清朝面对西方势力的压迫,决定对自己仅存的属国朝鲜加强控制,朝鲜领选使金允植和问议官鱼允中多次向清朝指出雲峴君是壬午兵变的“祸首”,暗示将雲峴君逮捕。
两广总督张树声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薦言,朝廷命淮軍將領吴长庆為朝鮮事務大臣,率军在南阳登陆,农历七月十二日,清朝派出的3000军队在吴长庆和马建忠的带领下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汉城,并设下诱捕雲峴君的计划。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日军一千五百人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军驻扎朝鲜。
清朝官员拜访日本军人后又探望雲峴君,8月25日马建忠拜访雲峴君时表示清朝不会逮捕他,并邀请他回访;等到第二天雲峴君回访时,吴长庆先和雲峴君喝茶,雲峴君立刻察觉事情不对,在笔谈中对吴长庆说:“将军将作云梦之游耶?”(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为了擒拿楚王韩信,便声称去云梦泽巡游,其實是誘捕韩信。)在一旁的朝鮮幫辦大臣袁世凯见此情形,立刻逮捕了雲峴君,将其塞进轿內并转运至中国军舰中。与此同时,雲峴君的儿子李载冕也在其他地方被捕。之后清军又进攻汉城郊区起义士兵营地,抓获了170多人,并将包括起义士兵和雲峴君党羽在内的11人处以死刑,其后又处死多人。
壬午兵变被清朝镇压,雲峴君上台33天再次倒台。雲峴被捕初既悲且恨,颇有抵触,“在船颇切危惧,食物概不入口”。[4]清朝将雲峴君押送天津,監禁于直隶省城保定,到1885年才释放回国。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
壬午兵变后,朝鲜开始了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训练新军。清朝为加强对朝鲜的控制,与朝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朝鲜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并在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朝租界。
相关事件
另外,在壬午軍亂中保護閔妃逃出王宮的是武艺别监洪在羲(后改名洪启薰)。堀本礼造、铃木金太郎等13名被朝鲜起义士兵和市民所杀的日本人被供奉入靖国神社。
李昰应的国王生父身份令同是皇帝生父的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譞同情,他反对囚禁李昰应。[5]慈禧太后命令将李昰应囚禁于保定,朝鲜高宗数次上疏乞恩,诸亲贵也为此说情,但清朝一直拒绝释放。清廷于外藩事,向来不主张干涉,惟独对李昰应例外;且朝鲜稳定后,善后事宜也未尝过问,惟独不许李昰应归国,这是慈禧太后以此来警告同样是国君生父的奕譞。奕譞曾经读李熙的为父求情表,要求慈禧太后加恩外藩,乞准所奏,放李昰应归国,以全父子之情。慈禧默然久之,微哂曰:“吾此举正别有深意,将使天下有子为人后者,有所警惕而不敢妄为耳。非于李昰应有何仇怨也。”奕譞战栗失色,伏地不起。慈禧太后笑而慰之曰:“王毋多心,吾知王忠敬,此语并非为王发也。”命二宦官掖之而出。奕譞数日惘然若有所失。[6]后来由于閔茲暎外交依附沙俄引起清朝不满,1885年释放李昰应回国制约閔茲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