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電子: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 chimei-logo350.gif|right|250px|奇美電子商標]] |
[[Image: chimei-logo350.gif|right|250px|奇美電子商標]] |
||
奇美電子{{twse| |
奇美電子{{twse|3009}}為全球第四大TFT-LCD面板製造商,其中不少研發部門的成員來自早期[[聯電]]旗下的聯友光電,該公司股票於[[2002年]]8月起在台灣證券市場交易。該公司2005年的市占率為11.8%;前三大TFT-LCD[[液晶面板]]製造商的市占率則分別為:樂金飛利浦22%、[[三星]]電子21.3%以及[[友達光電]]14.2%。奇美電採取積極擴增產能的策略、加上TFT-LCD業在[[筆記型電腦]]、LCD監視器以及平面電視的強勁需求帶動下呈現快速成長,使得該公司的營收自其成立以來即呈指數型的成長態勢。此外,奇美電在改善規模經濟的努力與其較早進入LCD電視面板市場的優勢,則使該公司的折舊及攤提前營業利益率(EBITDA margin)得以保持在與領導業者相當的水準,並擴大領先於[[台灣]]其它較小型面板業者(如[[中華映管]]及瀚宇彩晶)的差距。 |
||
目前奇美電子發展的主力產品為液晶電視,OLED部門也分割出去成立奇晶光電。目前OLED技術仍偏重在於小尺寸,直到2005年1月Samsung才開發出世界最大的21吋OLED。所以短期內並不會對TFT-LCD造成威脅。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場發射式顯示器)又區分為多種不同規格的技術,其中以Samsung和NEC為發展主力的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ssion Display,CNT-FED)和以Canon和東芝為主要領導廠商的SCE(又稱為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這兩種技術為市場主流,這兩種FED除了在小尺寸的量產外也都已經試產出40吋以上的原型機,不只保有CRT的優點還改進CRT厚重的缺點。甚至預估在2008年,40吋TFT-LCD面板的成本約為700美元,42吋的PDP則為680美元,而42吋的FED面板則僅需450美元。在價格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超過42吋以上的選擇則PDP優於LCD TV,雖然壽命、耗電量和解析度都略遜於LCD TV,但是可視角和42吋以上的價格都優於LCD TV。所以 |
目前奇美電子發展的主力產品為[[液晶電視]],OLED部門也分割出去成立奇晶光電。目前OLED技術仍偏重在於小尺寸,直到2005年1月Samsung才開發出世界最大的21吋OLED。所以短期內並不會對TFT-LCD造成威脅。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場發射式顯示器)又區分為多種不同規格的技術,其中以Samsung和NEC為發展主力的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ssion Display,CNT-FED)和以Canon和[[東芝]]為主要領導廠商的SCE(又稱為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這兩種技術為市場主流,這兩種FED除了在小尺寸的量產外也都已經試產出40吋以上的原型機,不只保有CRT的優點還改進CRT厚重的缺點。甚至預估在2008年,40吋TFT-LCD面板的成本約為700美元,42吋的PDP則為680美元,而42吋的FED面板則僅需450美元。在價格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超過42吋以上的選擇則PDP優於LCD TV,雖然壽命、耗電量和解析度都略遜於LCD TV,但是可視角和42吋以上的價格都優於LCD TV。所以在LCD TV無法有效的降低成本下,PDP在電視市場的競爭力優於LCD TV,可是當同尺寸的LCD TV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那競爭力將會優於PDP |
||
在LCD TV無法有效的降低成本下,PDP在電視市場的競爭力優於LCD TV,可是當同尺寸的LCD TV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那競爭力將會優於PDP |
|||
奇美電子因為比較早投入LCD TV研發,品質和出貨量相對的也高於台灣其他同業,也因此得到不少家電大廠的大訂單。早期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甚至是排隊搶著要貨,而近幾年台灣各家廠商也陸續的提高LCD TV的研發和生產比重,也就是說奇美電子假如不加緊腳步研發更高品質的LCD TV,那客戶可選擇下單的廠商多了也就增加了客戶的議價能力。 |
奇美電子因為比較早投入LCD TV研發,品質和出貨量相對的也高於台灣其他同業,也因此得到不少家電大廠的大訂單。早期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甚至是排隊搶著要貨,而近幾年台灣各家廠商也陸續的提高LCD TV的研發和生產比重,也就是說奇美電子假如不加緊腳步研發更高品質的LCD TV,那客戶可選擇下單的廠商多了也就增加了客戶的議價能力。 |
||
==參見== |
|||
*[[許文龍]] |
|||
*[[奇美]] |
|||
==外部連結== |
|||
*[http://www.cmo.com.tw 奇美電子公司網站] |
|||
*[http://tw.stock.yahoo.com/q/q?s=3009 奇美電子股價行情] |
|||
[[Category: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
|||
{{Template:IT giants}} |
|||
{{company-stub}} |
2007年1月25日 (四) 09:53的版本
奇美電子臺證所:3009為全球第四大TFT-LCD面板製造商,其中不少研發部門的成員來自早期聯電旗下的聯友光電,該公司股票於2002年8月起在台灣證券市場交易。該公司2005年的市占率為11.8%;前三大TFT-LCD液晶面板製造商的市占率則分別為:樂金飛利浦22%、三星電子21.3%以及友達光電14.2%。奇美電採取積極擴增產能的策略、加上TFT-LCD業在筆記型電腦、LCD監視器以及平面電視的強勁需求帶動下呈現快速成長,使得該公司的營收自其成立以來即呈指數型的成長態勢。此外,奇美電在改善規模經濟的努力與其較早進入LCD電視面板市場的優勢,則使該公司的折舊及攤提前營業利益率(EBITDA margin)得以保持在與領導業者相當的水準,並擴大領先於台灣其它較小型面板業者(如中華映管及瀚宇彩晶)的差距。
目前奇美電子發展的主力產品為液晶電視,OLED部門也分割出去成立奇晶光電。目前OLED技術仍偏重在於小尺寸,直到2005年1月Samsung才開發出世界最大的21吋OLED。所以短期內並不會對TFT-LCD造成威脅。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場發射式顯示器)又區分為多種不同規格的技術,其中以Samsung和NEC為發展主力的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ssion Display,CNT-FED)和以Canon和東芝為主要領導廠商的SCE(又稱為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這兩種技術為市場主流,這兩種FED除了在小尺寸的量產外也都已經試產出40吋以上的原型機,不只保有CRT的優點還改進CRT厚重的缺點。甚至預估在2008年,40吋TFT-LCD面板的成本約為700美元,42吋的PDP則為680美元,而42吋的FED面板則僅需450美元。在價格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超過42吋以上的選擇則PDP優於LCD TV,雖然壽命、耗電量和解析度都略遜於LCD TV,但是可視角和42吋以上的價格都優於LCD TV。所以在LCD TV無法有效的降低成本下,PDP在電視市場的競爭力優於LCD TV,可是當同尺寸的LCD TV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那競爭力將會優於PDP
奇美電子因為比較早投入LCD TV研發,品質和出貨量相對的也高於台灣其他同業,也因此得到不少家電大廠的大訂單。早期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甚至是排隊搶著要貨,而近幾年台灣各家廠商也陸續的提高LCD TV的研發和生產比重,也就是說奇美電子假如不加緊腳步研發更高品質的LCD TV,那客戶可選擇下單的廠商多了也就增加了客戶的議價能力。
參見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與公司和企业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