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快樂原則: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新条目 |
内容扩充 |
||
第21行: | 第21行: | ||
《'''超越快樂原則'''》(最初於1920年以[[德文]]《{{lang|de|''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出版),是一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象徵其理論取徑的轉戾點。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斷定[[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人類行為的一概歸因。在本書中,弗洛伊德提出「超越」此一簡單的快樂原則,以發展其{{link-en|死亡欲力|death drive}}(''Todestrieb[e]'',通常被稱為[[塔納托斯]],或譯死亡本能)的理論<ref>In this work, Freud used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QcUz3FVkNQC&q=%22death+drives%22 the plural] "death drives" (''Todestriebe'') much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QcUz3FVkNQC&q=%22death+drive%22 the singular].</ref>。 |
《'''超越快樂原則'''》(最初於1920年以[[德文]]《{{lang|de|''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出版),是一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象徵其理論取徑的轉戾點。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斷定[[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人類行為的一概歸因。在本書中,弗洛伊德提出「超越」此一簡單的快樂原則,以發展其{{link-en|死亡欲力|death drive}}(''Todestrieb[e]'',通常被稱為[[塔納托斯]],或譯死亡本能)的理論<ref>In this work, Freud used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QcUz3FVkNQC&q=%22death+drives%22 the plural] "death drives" (''Todestriebe'') much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QcUz3FVkNQC&q=%22death+drive%22 the singular].</ref>。 |
||
在書中,弗洛伊德也致力尋找「快樂原則不存在」的證據<ref name="Gay, Freud p. 399">Gay, ''Freud'' p. 399</ref>。他發現,當快樂原則無法充分應付以下四種情況<ref>Jean-Michel Quinodoz, ''Reading Freud'' (London 2005) p. 187</ref>,就會發生例外:<ref name="Jones, Life p. 506">Jones, ''Life'' p. 506</ref> |
|||
#孩童的遊戲,弗洛伊德以自己孫子的「fort-da」遊戲為例。 |
|||
#重複夢見戰爭創傷。 |
|||
#經追蹤確定的,某些人的自我傷害行為模式。 |
|||
#在精神分析中,某些不斷重複童年不愉快經驗的人。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2015年2月2日 (一) 15:03的版本
超越快樂原則 | |
---|---|
原名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
作者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类型 | 精神分析學 |
语言 | 德文 |
主题 | 精神分析学 |
發行信息 | |
出版時間 | 1920年 |
出版地點 | 德國 |
系列條目 |
精神分析学 |
---|
《超越快樂原則》(最初於1920年以德文《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出版),是一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象徵其理論取徑的轉戾點。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斷定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人類行為的一概歸因。在本書中,弗洛伊德提出「超越」此一簡單的快樂原則,以發展其死亡欲力(Todestrieb[e],通常被稱為塔納托斯,或譯死亡本能)的理論[1]。
在書中,弗洛伊德也致力尋找「快樂原則不存在」的證據[2]。他發現,當快樂原則無法充分應付以下四種情況[3],就會發生例外:[4]
- 孩童的遊戲,弗洛伊德以自己孫子的「fort-da」遊戲為例。
- 重複夢見戰爭創傷。
- 經追蹤確定的,某些人的自我傷害行為模式。
- 在精神分析中,某些不斷重複童年不愉快經驗的人。
參考資料
- ^ In this work, Freud used the plural "death drives" (Todestriebe) much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the singular.
- ^ Gay, Freud p. 399
- ^ Jean-Michel Quinodoz, Reading Freud (London 2005) p. 187
- ^ Jones, Life p. 506
延伸讀物
-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 Jean Laplanche et J.B. Pontalis, Editeur: W. W. Norton & Company, 1974, ISBN 0-393-01105-4
- 雅克·德希達, 《明信片:從蘇格拉底到佛洛伊徳之外》(The Post Card: From Socrates to Freud and Beyond)
- 貝爾納·斯蒂格勒, Desire and Knowledge: The Dead Seize the Living.
外部鏈結
-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C. J. M. Hubback, trans., 1922.)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 古腾堡计划 (德文)
-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Bertrand.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 London: Karnac Books. 1973. ISBN 0-946-43949-4; ISBN 978-09-4643-949-2.
- "Thanatos": p. 447;
- "Nirvana Principle": pp. 272-3:
- "Compulsion to Repeat" ("Repetition compulsion"): pp.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