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33行: | 第33行: | ||
[[Category:琉球新春習俗]] |
[[Category:琉球新春習俗]] |
||
[[Category:餽贈]] |
[[Category:餽贈]] |
||
局長講古 除夕 何志平 |
|||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whats_new/from_the_desk_of_secretary_for_home_affairs/shaarticles218_20070217_c.pdf]] |
2015年3月21日 (六) 07:51的版本
壓歲錢,又稱壓年錢,中國南方、港澳、台灣、客家語稱為軋年錢[註 1](俗寫作踅年錢、硩年錢、磧年錢、矺年錢)是指新春时长辈送给未成年晚辈的红包。清代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至中华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代表“长命百岁”以示祝福。[1]
起源
壓歲錢的起源:
-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都吓到大哭起來了,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壓歲錢”。
香港
吃完年夜飯後,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祝其順利成長、歲歲平安,並勉勵兒孫在新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壓歲錢」是以紅紙包裹,俗稱「紅包」。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始於清朝,《清嘉錄》記載:「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從前的零錢是內方外圓的銅錢,講究的人家會用綵繩穿銅錢,編成龍形,掛在小孩的床腳或床帳上,據說可以鎮壓邪崇。吃過年夜飯,領過壓歲錢後,已近深夜,這時晚輩要為父母及長者「守歲」,不能上床睡覺,熬夜到天亮。民間認為守歲可以為父母增壽,有祈求雙親能夠長命百壽的意思,是孝道的表現。而年長的人守歲,則是「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因此除夕夜家家戶戶通常都燈火輝煌、徹夜不眠
何志平-除夕
腳註
- ^ 軋,《說文》車輾也,於多種漢語族語言早皆有「壓」的意思
参考文献
局長講古 除夕 何志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