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法: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明治]]39年(1906年)[[日本]]政府公佈'''法律第三十一號'''以代替將廢止之[[六三法]],名稱為「關於應該在台灣施行的法令之法律」,簡稱為「三一法」。明治40年(1907年)1月1日起實施,與「[[六三法]]」差別不大,但是,明定[[總督]]之律令不得牴觸本國或在台灣施行的法律,不過之前根據「六三法」所頒佈的律令仍然有效,本法效期為5年,在明治44年(1911年)及[[大正]]5年(1916年)各延長一次,於大正11年(1922年)被「[[法三號]]」取代而失效。 |
[[明治]]39年(1906年)[[日本]]政府公佈'''法律第三十一號'''以代替將廢止之[[六三法]],名稱為「關於應該在台灣施行的法令之法律」,簡稱為「三一法」。明治40年(1907年)1月1日起實施,與「[[六三法]]」差別不大,但是,明定[[總督]]之律令不得牴觸本國或在台灣施行的法律,不過之前根據「六三法」所頒佈的律令仍然有效,本法效期為5年,在明治44年(1911年)及[[大正]]5年(1916年)各延長一次,於大正11年(1922年)被「[[法三號]]」取代而失效。 |
||
==內容== |
|||
三一法的原文,請見維基文獻的「三一法」,以下是中譯後的內容:<br /> |
|||
<br /> |
|||
第一條<br /> |
|||
在台灣須以法律規定之事項,得以台灣總督的命令規定之。<br /> |
|||
<br /> |
|||
第二條<br /> |
|||
<br /> |
|||
前條之命令,應經主管大臣奏請敕裁。<br /> |
|||
<br /> |
|||
第三條<br /> |
|||
<br /> |
|||
於臨時緊急時,台灣總督得立即發布第一條之命令。前項之命令,發布後需立即奏請敕裁,若未得敕裁時,總督須立即公布該命令將來失效。<br /> |
|||
<br /> |
|||
第四條<br /> |
|||
<br /> |
|||
法律之全部或一部,有施行於台灣之必要者,以敕令定之。<br /> |
|||
<br /> |
|||
第五條<br /> |
|||
<br /> |
|||
第一條之命令,不得違反施行於台灣之法律以及特別以施行以台灣為目的所制定之法律與敕令。<br /> |
|||
<br /> |
|||
附則<br /> |
|||
<br /> |
|||
本法自明治四十年一月一日開始施行,自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有其效力。<br /> |
|||
<br /> |
|||
==參見== |
==參見== |
||
{{Wikisource|ja: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 (明治三十九年法律第三十一号)|三一法}} |
{{Wikisource|ja: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 (明治三十九年法律第三十一号)|三一法}} |
2015年4月4日 (六) 01:19的版本
明治39年(1906年)日本政府公佈法律第三十一號以代替將廢止之六三法,名稱為「關於應該在台灣施行的法令之法律」,簡稱為「三一法」。明治40年(1907年)1月1日起實施,與「六三法」差別不大,但是,明定總督之律令不得牴觸本國或在台灣施行的法律,不過之前根據「六三法」所頒佈的律令仍然有效,本法效期為5年,在明治44年(1911年)及大正5年(1916年)各延長一次,於大正11年(1922年)被「法三號」取代而失效。
內容
三一法的原文,請見維基文獻的「三一法」,以下是中譯後的內容:
第一條
在台灣須以法律規定之事項,得以台灣總督的命令規定之。
第二條
前條之命令,應經主管大臣奏請敕裁。
第三條
於臨時緊急時,台灣總督得立即發布第一條之命令。前項之命令,發布後需立即奏請敕裁,若未得敕裁時,總督須立即公布該命令將來失效。
第四條
法律之全部或一部,有施行於台灣之必要者,以敕令定之。
第五條
第一條之命令,不得違反施行於台灣之法律以及特別以施行以台灣為目的所制定之法律與敕令。
附則
本法自明治四十年一月一日開始施行,自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有其效力。
參見
先前文件: 《大日本帝國憲法》 《六三法》 |
台灣根本法 《大日本帝國憲法》 《'三一法'》 190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 |
後繼文件: 《大日本帝國憲法》 《法三號》 |
这是一篇與臺灣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