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證嚴:修订间差异
修正筆誤 內容擴充 |
修正筆誤 |
||
第31行: | 第31行: | ||
| 備註 = |
| 備註 = |
||
}} |
}} |
||
'''釋證嚴'''({{bd|1937年|5月11日|||catIdx=S釋}}),俗名'''王錦雲''',早期法名'''修參''',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台灣佛教界的一位[[比丘尼]],[[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多稱其為'''證嚴[[上人]]'''。生於[[日治台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今[[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臺中市)|清水區]]),1963年皈依於[[印順]]長老門下,後返回[[花蓮縣|花蓮]] |
'''釋證嚴'''({{bd|1937年|5月11日|||catIdx=S釋}}),俗名'''王錦雲''',早期法名'''修參''',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台灣佛教界的一位[[比丘尼]],[[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多稱其為'''證嚴[[上人]]'''。生於[[日治台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今[[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臺中市)|清水區]]),1963年皈依於[[印順]]長老門下,後返回[[花蓮縣|花蓮]]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苦修,所以又被稱為'''農場師父'''。 |
||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為慈濟基金會之前身。 |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為慈濟基金會之前身。 |
2015年4月14日 (二) 03:26的版本
| ||||
---|---|---|---|---|
本名 | 王錦雲 | |||
號 | 靜思 | |||
法號 | 證嚴(法名)、慧璋(法號) | |||
出生 | 日治台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 | 1937年5月11日|||
居住地 | 中華民國(臺灣)花蓮縣新城鄉 | |||
国籍 | 中華民國 | |||
著名成就 | 創立慈濟(1966年)、佛教慈濟綜合醫院(1986年)、慈濟技術學院(1989年)、慈濟醫學院(1994年)2000年改制為慈濟大學 | |||
宗派 | 慈濟宗 | |||
呼號 | 證嚴法師、證嚴 | |||
頭銜 | 「上人」 | |||
駐錫於 | 慈濟基金會 | |||
師承 | 印順長老 | |||
獲獎 | 拿督斯里勳銜(2012年) |
釋證嚴(1937年5月11日—),俗名王錦雲,早期法名修參,法名證嚴,法號慧璋,出家前自號靜思,台灣佛教界的一位比丘尼,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多稱其為證嚴上人。生於日治台灣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今臺灣臺中市清水區),1963年皈依於印順長老門下,後返回花蓮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苦修,所以又被稱為農場師父。
1986年創建花蓮慈濟醫院。
1989年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
1991年,曾獲得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2003年,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11年,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1][2]。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她拿督斯里榮譽勳銜。
生平
台灣日治時期末期,釋證嚴在台中清水出生,其弟王端正。釋證嚴自幼過繼給叔父家當長女,隨其遷居臺中豐原。其繼父經營劇院,往來豐原、清水、潭子等城市之間,家境小康。
1958年,21歲時,繼父因腦溢血過世。哀痛之餘,王錦雲開始思索人生的大道理;王錦雲後至豐原寺拜拜,當地住持妙廣法師贈其「解結科儀」。其為父做佛事前往慈雲寺拜《梁皇寶懺》,體會到經文中因緣果報之業力以及人生無常之道理,此後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
同時期,有位信徒前來詢問是否可將家中破舊之《法華經》當廢紙售出。王錦雲聽到法華經經名,心生歡喜,便花了數百元錢請回家。此一經書至今仍置於靜思精舍。後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母親尋回。王錦雲隨著慈雲寺修道法師再度離家,由臺中前往高雄,再轉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幾經波折,在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之後,先後移居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臺東佛教蓮社。後寄住在佛教蓮社時,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見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才發現法華三部中的《無量義經》及《觀普賢經》。閱讀無量義經時,看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三十二字,對無量義經產生濃厚興趣。後經許聰敏居士[谁?]引薦,王錦雲前往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普明寺弘法,兩人就暫住許家。1962年,修道法師返回豐原,25歲的王錦雲獨自留下。王錦雲自行落髮,許聰敏為之取法名「修參」。
出家
王錦雲欲至台北受具足戒,但因為沒有正式完成出家儀式,因此無法參加。王錦雲在慧日講堂購買《太虛大師全書》之後,向印順法師請求,請印順法師為其出家依止師,以報名具足戒。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長老為釋證嚴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妳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釋印順導師為她取個法名叫『慧璋』,王錦雲才得以趕去臺北中山足球場附近的臨濟護國禪寺去進行報名比丘尼具足戒,而得到一個戒名稱證嚴,這也是現在釋證嚴法號的由來。
釋證嚴受具足戒後,便返回花蓮,許聰敏居士在普明寺後搭建一小木屋,證嚴便在其中持誦抄寫《法華經》,後因颱風倒塌,又移往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四個月,在講經期間有四位弟子皈依法師座下,後又至基隆海會寺結夏安居三個月;直至1964年秋,方才回到普明寺,和德慈、德昭、德融、德恩四位弟子在附近之地藏廟旁之小木屋安居、修行。鑑於當時臺灣佛教界普遍因應信眾的需求,出家人經常必須外出誦經拜懺,即使三更半夜也不例外,實在無法安心用功辦道.
1966年,二十九歲的釋證嚴前往花蓮鳳林鎮某私人醫院探望弟子德融的父親,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告知,為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開刀所需保證金新台幣八千元而無法開刀,只得又帶回部落。此即「一灘血」事件。後來證嚴法師又遇三位穿著修女會衣的海星中學老師貝蒂、黃雪文和高凌霞修女因為郊遊路過普明寺;不期而遇的情況下,比利時籍的貝蒂修女在談話中對說:「佛教信徒這麼多、力量這麼大,如果做社會服務的工作,影響會更大。」證嚴法師大受震撼。[3]
當年,法師原依印順長老指示,要前往嘉義妙雲蘭若;但在其信徒挽留之下,決定在花蓮開展社會救濟工作。
慈濟功德會
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信徒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後慈濟開始發展,普明寺的空間漸漸地越來越無法容納參加發會的信眾,釋證嚴便向母親請求援助,購下一甲五分的地,並建起一間大殿,釋證嚴稱其為靜思精舍。由1968年起,三十一歲的釋證嚴便逐漸興建精舍、廂房、寮房、辦公室等,歷經十多次增建,規模已十分龐大。
功德會初期,證嚴在當地會員的協助規劃之下,發行「慈濟月刊」,開始建立「慈濟委員」、「慈誠」制度。
創立醫院
1966年,「一灘血」事件與「三修女」的來訪,成為了推動醫療志業的助力。1978年,釋證嚴罹患心絞痛,認為「人命在呼吸間」,認為慈濟功德會沒有長久支持的資源。2001年4月,慈濟基金會三十五週年慶祝會上,李滿妹透露「一攤血」事件之事發地點為莊汝貴診所。莊汝貴的子女不甘父親名譽受損,告上法庭,認為「一灘血」事件是釋證嚴虛構、捏造的。經過為期二年的官司,2003年9月,花蓮地方法院判決釋證嚴違法,必須賠償新台幣101萬元給莊汝貴,證嚴法師決定不上訴,此案暫告落幕。
1979年,釋證嚴舉辦多次義診,也因十多年來的慈善志業,發現「貧病相依」、「因病而貧」,認為臺灣東部(花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下令在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發起建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發佈消息後,然因花費太高,起初不得眾人支持。釋證嚴於各地奔波募款,受到一些社會人士及政府單位支持,歷經當時林洋港、宋長志、李登輝、吳水雲縣長等人協助,解決用地問題。1984年4月24日,於花蓮市區原花蓮農工牧場土地動工。1986年8月17日正式完工,隔年又展開第二期工程。
釋證嚴後聘請前故臺大醫院副院長杜詩綿、原臺大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文賓負責籌劃工作,並相繼出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教育、人文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改名為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而除台灣本土社會救濟外,進而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工作,推展中國大陸賑災、國際賑災等工作。於海外建立慈濟人據點、分會,要求慈濟人能懷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等理念,在全球各地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得到許多當地人的尊敬。[來源請求]
1991年中國大陸華中、華東水患,釋證嚴認為災情嚴重,便發起街頭募款及勘災、救災工作。中國賑災與國際賑災,在臺灣都曾受到不同立場批評。
獎項與榮譽
- 1986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 1989年─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台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 1991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袖獎。(Ramon Magsaysay Award for Community Leadership)
-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4]
- 1994年─世界國民外交協會(PTPI)「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Eisenhower Medallion)
- 1995年─行政院文化獎
- 1998年─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國際人權獎
- 2000年─美國諾薇爾基金會(The Noel Foundation)人道精神終身成就獎
- 2001年─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太陽獎
- 2001年─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5]
- 2003年─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 2004年─美國加州「美國亞裔聯盟」2004年亞美人道關懷獎(2004 Asian American Heritage Award for Humanitarian Service)
- 2004年─中華民國一日志工協會終身成就志工獎
- 2007年—第24屆庭野平和財團(The Niwano Peace Foundation)庭野和平獎(第24回庭野平和賞),於日本東京頒發
- 2011年—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6][7]
- 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里勳銜
慈济基金会
慈濟功德會,今时全名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主要的领导人包括释证严的胞弟弟王端正[8],年捐款收入高达台币90多亿。
電視節目
- 大愛電視─法譬如水、靜思妙蓮華: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的介紹開示
- 大愛電視─菩提禪心: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的介紹開示,以戲劇呈現
- 大愛電視─人間菩提:每日慈濟組織內志工朝會的紀錄或當日法師在重大集會場所的重要講演
- 大愛電視─衲履足跡:每日法師到各地所見的人事物與言行紀錄
資料來源
- ^ The 2011 TIME 100 -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Time. 2011-04-21 [2011-05-05].
- ^ 證嚴法師獲選百大人物 《時代》:她已是聖人.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04-22 [2011-05-05].
- ^ 記三位和證嚴法師交談的海星中學修女:貝蒂、黃雪文和高凌霞
- ^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通訊》第44期,1993年7月。
- ^ 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韋利文教授(Raymond Wacks)為釋證嚴所撰寫的頌詞。
- ^ The 2011 TIME 100 -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Time. 2011-04-21 [2011-05-05].
- ^ 證嚴法師獲選百大人物 《時代》:她已是聖人.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04-22 [2011-05-05].
- ^ 王端正. 慈濟在人間佛教的展現. 200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