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廷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Xuqing1443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年表==
==年表==
*[[康熙]]十一年生,精通[[满文]],自称“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其父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_(清朝)|张英]]
*[[康熙]]十一年生,精通[[满文]],自称“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
*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奉旨習[[滿文]]。
*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奉旨習[[滿文]]。
*康熙四十二年,御試滿文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檢討]],充《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
*康熙四十二年,御試滿文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檢討]],充《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

2015年4月29日 (三) 07:12的版本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衡臣研斋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封三等伯,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元老,居官五十年,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依然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漢族大臣。

簡介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曾擔任《康熙字典》、《明史》、《清会典》的总纂官。張廷玉和鄂爾泰同事十餘年,兩人在同一屋中辦公,“往往竟日不交一語”。[1]

雍正末年,鄂尔泰、张廷玉两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乾隆帝即位之后,决心要剪除朋黨,乾隆曾言:“鄂爾泰、張廷玉素不相得,兩家亦各有私人”,鄂爾泰及其黨羽首先受到懲治。乾隆十年鄂爾泰去世,鄂黨實力消退,特別在胡中藻文字狱之後,鄂党徹底被消滅,鄂尔泰乃胡中藻座师,被撤出贤良祠。乾隆開始對張廷玉進行有計劃的打擊。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请求退休折子內说“以世宗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之語,乾隆感到不快,但仍颁布手诏赐之。次日有風雪,廷玉不亲至宫门謝恩,僅交待次子张若澄代他前去谢恩,皇帝大怒,降旨切责,协办大学士汪由敦为之乞恩,汪由敦提前给张廷玉通風報信,次日张廷玉立即入朝谢恩,忘了當時尚未下旨。乾隆怒责汪由敦洩密,下令革去张廷玉爵位,并立罢到任不足一月的汪由敦协办大学士之官职。张廷玉疏请罢配享治罪,自言“年衰識瞀,衍咎自滋,伏乞罷臣配享,並治臣罪。”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張若澄妻父朱荃四川学政任内,因隐瞒母丧消息,“匿丧赶考”,此案牽連張廷玉。乾隆决定收回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以示惩罚;八月,钦差大臣德保將张廷玉抄家。德保嚴格檢查張廷玉的私人文件及藏書,查看其中有無怨恨之詞。幸好张家恪守“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的家训,無一人因故得祸。

日後張廷玉呆坐家中,終日沉默不語。乾隆二十年三月,张廷玉卒于故里。乾隆仍遵遗诏,配享太庙,谥文和。张廷玉之终能配享太庙,還在於“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

年表

  • 康熙十一年生,精通满文,自称“得清书奥妙,同习之人实无出余右者”。
  • 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奉旨習滿文
  • 康熙四十二年,御試滿文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檢討,充《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
  • 康熙四十三年,侍直南書房,充《御選詠物詩》、《佩文韻府》纂修官,充日講起居注官。
  • 康熙五十五年,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康熙朝時历任庶起士翰林院检讨、直南书房洗马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 康熙五十八年任刑部侍郎,不久調任吏部侍郎。
  • 康熙六十一年,兼學士銜辦理翰林院文章事。
  • 雍正元年升礼部尚书,其後放為順天鄉試主考,加官太子太保,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 雍正元年,命為諸皇子師傅,充纂修明史總裁官,授禮部尚書。
  • 雍正二年,調充户部尚书。
  • 雍正三年,署大学士事。
  • 雍正四年,晋文渊阁大学士,仍兼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 雍正五年(1727年),升為文華殿大學士。一日张廷玉患小病,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
  • 雍正六年(1728年),升保和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書。
  • 雍正七年,因西北用兵,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与怡亲王胤祥、大学士蒋廷锡董其事。10月,加少保衔。
  • 雍正十一年(1733年),长子张若霭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惊惧失措”,请求皇帝降低其子的名次。遂改为二甲一名。
  • 乾隆十三年九月,文颖馆修成《御制诗集》,进呈御览。乾隆帝翻阅時发现有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大学士、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這是乾隆理頓張黨之始[2],因為当时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福格《听雨丛谈》卷四載:“丙辰一科,刘纶荐自张廷璐,而拟试题出于其兄大学士张廷玉之手,刘又年甫逾冠,一时未录未荐之士,乃谓出于宿构,造作歌诗,要之公道具在。”
  •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请求退休,以雍正帝的承諾,要求乾隆帝寫下字據,讓他配享太廟。乾隆大為不悅,爆發正面衝突。
  •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其子張若澄妻父朱荃隐瞒母丧,擔任主考,此案牽連張廷玉。乾隆命钦差大臣德保將张廷玉抄家
  •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去世,乾隆命仍遵雍正遗诏,讓張廷玉配享太廟。赐祭葬,谥文和。

評價

张廷玉在任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于担任皇帝的秘书,对清廷政治制度的贡献是完善了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与其他直接处理政务的大臣不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张廷玉的具体事绩。张廷玉的辦事能力強,應是事實,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西北用兵时,“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傍晚回家,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雍正帝曾称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3]汪由敦稱“雍正以来数十年间,吏治肃清,人民安乐……张氏从容坐而论道,享极盛之世……那么张氏的慎密周详,略可想见也。”[4]。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回鄉祭祖,雍正赠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又赠《古今图书集成》2部,當時只印64部。又着“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5]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6],谨守黄庭堅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7]。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8]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乾隆說他:“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死后配享太廟。终清一代,汉大臣配饗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著作

曾先后纂《康熙字典》,并充《明史》、国史馆、《清会典》总纂官[9]

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啸亭杂录》
  2. ^ 乾隆帝說:“试思太庙配享皆佐命元勋,张廷玉有何功绩勋猷,而与之比肩乎?鄂尔泰尚有经度苗疆成就,而张廷玉所长,不过谨慎自将,传写谕旨,朕诗所谓‘两朝纶阁谨无过’耳,而腼然滥膺俎豆,设令冥冥有知,踧踖惶悚,而不能一日安矣。”(《国事列传》张廷玉传)
  3. ^ 《澄怀园语》卷一
  4. ^ 汪由敦:《张廷玉墓志铭》
  5. ^ 《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
  6. ^ 昭梿《啸亭杂录》卷一《察下情》:“王制府士俊出都,张文和公荐一健仆,供役甚谨。后王将陛见,其仆预辞去。王问何故,仆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始知为侍卫某,上遣以侦王劣迹也。故人怀畏惧,罔敢肆意为也。”
  7. ^ 黄山谷《赠送张叔和》:“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黙。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山谷集》卷三
  8. ^ 《张廷玉年谱》
  9. ^ 汪由敦《桐城张公墓志铭》:“公典领机要,朝廷大制作,多出公手。修三朝实录、玉牒、会典、《明史》诸书,皆为总裁。”當時汪由敦有《史局口号》一诗:“不须潦倒问青衫,玉局陈编待发凡。农部按期支月俸,诸生一例署头衔。敢从班马论家法,且续《金》、《元》整旧函。怪底尘封浣花纸,年来绮语尽教芟。”(汪由敦《松泉集》卷五)

书籍


官衔
前任:
田從典
戶部漢尚書
雍正元年九月壬午-雍正四年二月辛卯
(1723年10月4日-1726年3月31日)
繼任:
蔣廷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