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藏緬語族: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Bin2232578留言 | 贡献
去除多余的符号与字
第28行: 第28行:
}}
}}


'''藏緬語族'''是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西藏]]地区、[[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的一組語言。根據[[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資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語言<ref>[[民族语]]:世界的语言,第16版。[http://www.ethnologue.com/show_family.asp?subid=232-16 语系树:汉藏,藏缅]。[[达拉斯]],2009年10月引用。</ref>,其中主要的语言有[[緬甸語]]、[[藏語]]、[[彝語]]、[[曼尼普爾語]]等。藏緬語族通常被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之下,但關於整個[[漢藏語系]]四個語族([[漢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藏緬語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總的來說,從語言形態上而言,藏緬語族與其他三個語族無疑是相差甚遠的,而與北方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包括日-琉球語、韓語)接近。
'''藏緬語族'''是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西藏]]地区、[[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的一組語言。根據[[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資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語言<ref>[[民族语]]:世界的语言,第16版。[http://www.ethnologue.com/show_family.asp?subid=232-16 语系树:汉藏,藏缅]。[[达拉斯]],2009年10月引用。</ref>,其中主要的语言有[[緬甸語]]、[[藏語]]、[[彝語]]、[[曼尼普爾語]]等。藏緬語族通常被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下,但關於整個[[漢藏語系]]四個語族([[漢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藏緬語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總的來說,從語言形態上而言,藏緬語族與其他三個語族無疑是相差甚遠的,而與北方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包括日-琉球語、韓語)接近。


藏緬語族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000万。[[緬甸語]]是藏緬語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語言,大概有3200萬人使用。此外,有600萬左右的[[藏人]]使用[[藏語]]。
藏緬語族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000万。[[緬甸語]]是藏緬語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語言,大概有3200萬人使用。此外,有600萬左右的[[藏人]]使用[[藏語]]。

2015年5月11日 (一) 03:39的版本

藏緬語族
地理分佈東亞南亞東南亞
谱系学分类漢藏語系(争议)
分支
骠语(已消亡)
语言代码
ISO 639-5tbq
ISO 639-6tbkn

藏緬語族是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西藏地区、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的一組語言。根據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資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語言[1],其中主要的语言有緬甸語藏語彝語曼尼普爾語等。藏緬語族通常被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下,但關於整個漢藏語系四個語族(漢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藏緬語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總的來說,從語言形態上而言,藏緬語族與其他三個語族無疑是相差甚遠的,而與北方的阿爾泰語系語言(包括日-琉球語、韓語)接近。

藏緬語族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000万。緬甸語是藏緬語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語言,大概有3200萬人使用。此外,有600萬左右的藏人使用藏語

簡介

藏緬語族不但分布廣,而且語種多、差別大,這意味著藏緬語族源遠流長,其歷史縱深可能足與印歐語系等量齊觀。藏緬語族之下到底有多少分支,由於現行分類體系不完整,對現代語言的調查又不夠全面,目前尚無定論。如果採取比較保守的分類,加上系屬不明之「孤立語言」(language isolate),如土家語蘇龍語格曼語貢都語達迈語舍爾都克奔語等,未來承認之獨立語支可能將超過二十餘個(孫天心[2])。

藏緬語族的語言多半都沒有文字,有較長期文獻資料者僅有藏語緬甸語西夏語、戎(雷普查)語、以及彝語五種。其中藏語從7世紀起就有以印度系統字母書寫的藏文,為整個漢藏語系中最古老、最精確的標音文獻記錄,對了解漢藏語系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孫天心[2])。

藏緬語族概念簡史

大概在1850年左右,相關學者從「藏文」(起源於7世紀)和「缅文」(起源於12世紀)的相關資料中,發現到這兩種語言似乎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在這之後,有一些英國學者以及英國派駐在印度和緬甸的殖民地官員,也開始採用比較有系統的方式,試著對該地區比較不為人知的一些「部落」(tribal)語言進行實地的田野調查和紀錄,而發現到這些語言和藏語以及緬語這兩個具有文字傳統的語言,似乎也有某種程度的親和關係。在這些相關研究中,George Abraham Grierson的《印度語言調查(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1903-1928,其中有三卷和藏緬語系的語言有關),是這個階段對於藏緬語言最重要的研究成果(STEDT[3])。

接下來,雖然有人試著要在藏語和漢語之間找尋其中的親緣關係,但是,由於相關實證資料的不足,學者並無法對原始藏緬語(Proto-Tibeto-Burman)進行擬構的工作,也因此無法產生什麼明確的結論。1930年左右,美國語言學者Robert Shafer在白保羅(Paul K. Benedict)的協助下,以在該地區工作的殖民地官員和傳教士所編寫的一些字典和語言研究為基礎,首次對後來被歸類為藏緬語族的這些語言進行比較有系統的研究工作,也初步將這些語言的系譜關係作了一定程度的釐清。這次研究的成果,是被稱之為《漢藏語言學(Sino-Tibetan Linguistics)》(1939-1941)的三卷未出版手稿(STEDT[3])。

1966年,Shafer第一次正式將他的研究心得加以出版,這就是《漢藏語言介紹(Introduction to Sino-Tibetan)》(見Shafer 1966)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他不但將泰語列入漢藏語系當中,同時也對藏緬語族的各種語言,作了相當詳盡的分類。雖然這個分類系統乍看之下十分地合理,但是,由於某些語言的原始資料並不齊備,他的某些分類其實是很有問題的(STEDT[3])。

同樣以這些資料為基礎,白保羅卻獲得了和Shafer不太相同的結論。在其1972年所出版的《漢藏語概論(Sino-Tibetan: A Conspectus)》中(這本書的初稿完成於1941年左右),白保羅一方面將泰語排除在漢藏語系之外,另一方面,他則將緬甸北部的克欽語(Kachin)視為是其他藏緬語族語言的「輻射中心」,而將克倫語(Karen)排除在這個中心之外。雖然白保羅的這本書還留下不少無法解決的難題,但是,目前多數的語言學者都認為,《漢藏語概論》的出版代表了漢藏語系研究的一個新紀元,也在某種程度上對藏緬語族的分類,提供了比較可信的假設(STEDT[3])。

分類

马蒂索夫的分类

流传最广的可能是马蒂索夫的分类:

杜冠明的分类

杜冠明(Thurgood 2003)的分类如下:

杜冠明认为白语也可能属于汉语族

藏緬語族語言舉隅

完整列表見漢藏語列表#藏緬語族

參見中国语言列表#藏緬語族

注释

  1. ^ 民族语:世界的语言,第16版。语系树:汉藏,藏缅达拉斯,2009年10月引用。
  2. ^ 2.0 2.1 孫天心,藏緬語族簡介。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无日期,引用於2005年2月2日。
  3. ^ 3.0 3.1 3.2 3.3 STEDT, 藏缅语及其分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无日期,2004年11月24日引用。

參考文献

  • Benedict, Paul K.(白保罗)Sino-Tibetan: A Conspectu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 Grierson, Sir George Abraham. 1903-1928. 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 Calcutta : Office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Government Printing, India.
  • Shafer, Robert. 1966. Introduction to Sino-Tibetan.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 Graham Thurgood(杜冠明)、Randy J. LaPolla(罗仁地)编,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Routledge, 20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