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颱風龍王: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8行: 第18行:
|十分鐘平均風速JMA = 95|JMA=knot
|十分鐘平均風速JMA = 95|JMA=knot
|十分鐘平均風速CWB = 51|CWB=m/s
|十分鐘平均風速CWB = 51|CWB=m/s
|十分鐘平均風速KMA = 49|KMA=m/s
|十分鐘平均風速HKO = 215
|十分鐘平均風速HKO = 215
|十分鐘平均風速PAGASA = 185
|二分鐘平均風速 = 60|NMC=m/s
|二分鐘平均風速 = 60|NMC=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 125|SSHS=knot
|一分鐘平均風速 = 125|SSHS=knot

2015年5月25日 (一) 10:41的版本

颱風龍王
Typhoon Longwang(英文)
颱風龍王
颱風龍王
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05年9月26日
消散日期2005年10月3日
最低氣壓930 hPa
瞬間最大陣風25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 中国大陆9億4460萬美元
臺灣至少1720萬美元
 日本870萬美元
死傷人數 臺灣2死73傷
中国大陆147死逾39傷
 日本4傷
影響地區 臺灣
中国大陆
 日本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龍王(英語:Typhoon Longwang,國際編號:05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ri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龍王」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中國的雨神——龍王

由於龍王在台灣中國大陆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龍王」一名在2005年風季後被退役,由「海葵」替代。

發展過程

龍王前身的低壓區於9月26日在日本硫黃島東南偏南335海里處形成;同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為這風暴發出警報。9小時後,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約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龍王。在9月27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把它升級為颱風。龍王其後持續增強,以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趨向台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9月29日將此風暴命名為Maring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如對照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颱風龍王是先於9月27日增強為2級颱風,同日再增強為3級颱風。翌日下午1時,這風暴繼續增強為4級超級颱風。不過隨後強度逐漸減弱,於9月30日下午5時,龍王被降級為颱風。

龍王於10月2日上午5時10分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陸,登陸時花蓮氣象站測出了每秒64.9公尺(相當於17級以上)的最大陣風,打破花蓮氣象站有史以來的紀錄。同日10時於彰化縣濁水溪口附近進入臺灣海峽,再由金門附近進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

由於同年稍早已有於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為強烈颱風的颱風海棠颱風泰利侵襲台灣,龍王繼之而來,也使台灣本年繼1994年後,首次於同年間對3個以上強烈颱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海棠、泰利及龍王3個颱風皆登陸台灣,也是自1965年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有3個強烈颱風登陸台灣。[1]

影響

台灣有1個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此外還有1人失蹤。農漁牧損失約新台幣7.5億元。全台有約76萬戶停電。本次風災以花蓮縣災情最為嚴重。[2][3]

中國福建省有86位武警福州指挥学校的武警学员被龍王造成的山洪沖走,10月4日,其中尋獲50具屍體;龍王的潮流也沖走了另15個人。[4]

除名

由於颱風龍王在中國大陸造成嚴重災害,因此中國大陸提出除名的要求,並在2006年3月23日起舉辦「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一個多月後徵集到了32147個符合要求又有中國特色的颱風名字,經過專家及民眾的推選,最終選出了5個颱風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結束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審議了中國提交的5個颱風新名字,最後專家們認為“海葵”的形象最合適。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龍王」的名稱。

圖片庫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