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戰呂布:修订间差异
→內容:修正錯別字 |
|||
第13行: | 第13行: | ||
董卓得知華雄被斬,再派[[飛將軍]][[呂布]]出戰。呂布一出戰,連斬大將[[方悅]]、[[穆順]],殺傷[[武安國]]、[[公孫瓚]]。[[張飛]]見公孫瓚打不過呂布,連忙接替公孫瓚,大喊:「[[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之後連鬥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到之後,與張飛夾攻呂布,再戰多三十多回合。[[劉備]]也提著雙股劍,拍馬上前幫助張飛、關羽。之後諸葛亮、馬超和趙雲也加入戰團。 |
董卓得知華雄被斬,再派[[飛將軍]][[呂布]]出戰。呂布一出戰,連斬大將[[方悅]]、[[穆順]],殺傷[[武安國]]、[[公孫瓚]]。[[張飛]]見公孫瓚打不過呂布,連忙接替公孫瓚,大喊:「[[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之後連鬥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到之後,與張飛夾攻呂布,再戰多三十多回合。[[劉備]]也提著雙股劍,拍馬上前幫助張飛、關羽。之後諸葛亮、馬超和趙雲也加入戰團。 |
||
就此 |
就此六個人圍住呂布不停廝殺,十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不久,呂布開始感到力不从心,飛馬撤退,但六人追趕著呂布不肯捨,直至遇見董卓的兵馬才撤退。 |
||
==史實== |
==史實== |
2015年6月10日 (三) 10:08的版本
三英戰呂布,是小說《三國演義》所虛構劇情之一。
背景
此詞彙出現於《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背景是東漢末年,當時丞相董卓把持朝政,引致各地郡守、州牧和義士不滿。其中有一個漢官曹操,刺殺董卓不成,於是逃亡至陳留,並發矯詔給各地州牧,以聚集士兵共討董卓。
事件開頭
董卓得知後,派大將華雄出戰汜水關,討董卓盟盟主袁紹指派孫堅作先鋒,而袁術作糧草供應。濟北相鮑信恐怕孫堅立取大功,連派其弟鮑忠抄小路偷襲華雄,華雄引五百鐵騎應戰,鮑忠不足一個回合戰死。而孫堅初戰華雄,大敗董卓軍。入夜後,華雄領兵夜襲,孫堅敗退,唯孫堅部隊祖茂引開華雄,方可保命。
袁紹再派大將俞涉、潘鳳應戰華雄,但全部不足三個回合戰死。關羽則毛遂自薦,說:「小將軍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袁術反對說:「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則指可以讓關羽嘗試,並賜關羽一杯酒,關羽要斬完華雄再飲。結果關羽一刀將華雄斬下。回來時,酒還是熱的!(這亦是民間戲曲「溫酒斬華雄」等劇之來源。)
內容
董卓得知華雄被斬,再派飛將軍呂布出戰。呂布一出戰,連斬大將方悅、穆順,殺傷武安國、公孫瓚。張飛見公孫瓚打不過呂布,連忙接替公孫瓚,大喊:「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之後連鬥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到之後,與張飛夾攻呂布,再戰多三十多回合。劉備也提著雙股劍,拍馬上前幫助張飛、關羽。之後諸葛亮、馬超和趙雲也加入戰團。
就此六個人圍住呂布不停廝殺,十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不久,呂布開始感到力不从心,飛馬撤退,但六人追趕著呂布不肯捨,直至遇見董卓的兵馬才撤退。
史實
《三國志》有記載,斬華雄破呂布是孫堅所為,華雄是於陽人被斬殺,呂布之敗的原因是董卓派呂布與胡軫來守,呂布與胡軫不和而發生惟亂,所以胡軫被孫堅擊退,後來孫堅與董卓開戰,董卓敗走,後來孫堅再進擊去洛陽宣揚城門,擊退呂布。
《演義》是為了突出劉備,關羽以及張飛的主角特色,所以《演義》出了以後,眾多的讀者都忽略了孫堅的功勞,然而劉備,關羽以及張飛也跟袁紹一起反董卓,反而劉備當時還在公孫瓚麾下,瓚從未直接參與討伐董卓之戰,目前史料從未寫過劉備伐董。
自從《演義》記載了「溫酒斬華雄」及「三英戰呂布」之後,此二事便廣泛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
- 《三國演義·第5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