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侯君集: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ikaruangeel留言 | 贡献
内容扩充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侯君集'''({{bd|不詳||643年|4月29日|catIdx=H侯}}),[[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bd|573年||643年|4月29日|catIdx=H侯}}),[[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朝|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朝|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第12行: 第12行: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乾}-問『何以謀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乾}-問『何以謀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家庭==
==家庭==

2015年6月26日 (五) 05:20的版本

侯君集(573年—643年4月29日),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乾問『何以謀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家庭

女婿:贺兰楚石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