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浪卡 (2015年):修订间差异
Deprave413(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44行: | 第44行: | ||
2015年7月1日,一[[低壓區]]在[[馬紹爾群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凌晨1時給予擾動編號97W。此時該系統仍然在原地停滯發展,結構亦顯得散亂。受中等程度的[[垂直風切變]]影響,中心幾乎完全外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2時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tag:ref|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ref name=LMH>{{cite web|url=http://agora.ex.nii.ac.jp/digital-typhoon/feedback/ja/0067.html.ja|title=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author=Digital Typhoon|date=13-7-2011}}{{ja}}</ref>|group="注"}}但於入夜後,有對流雲團於系統附近持續發展,在衞星雲圖上螺旋性更若隱若現。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3日上午7時,提升對該系統評級為「中」。{{#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ref name=LMH/>|group="注"}}從風場圖上更顯示該系統南側風力已達烈風程度。促使[[氣象廳 (日本)|日本氣象廳]]早上8時於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同時發出烈風警報。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於下午1時30分對其評級提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ref name=LMH/>|group="注"}}其後,由於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指出該系統有明確的中心且持續發展,因此於晚上8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1W。 |
2015年7月1日,一[[低壓區]]在[[馬紹爾群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凌晨1時給予擾動編號97W。此時該系統仍然在原地停滯發展,結構亦顯得散亂。受中等程度的[[垂直風切變]]影響,中心幾乎完全外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2時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tag:ref|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ref name=LMH>{{cite web|url=http://agora.ex.nii.ac.jp/digital-typhoon/feedback/ja/0067.html.ja|title=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author=Digital Typhoon|date=13-7-2011}}{{ja}}</ref>|group="注"}}但於入夜後,有對流雲團於系統附近持續發展,在衞星雲圖上螺旋性更若隱若現。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3日上午7時,提升對該系統評級為「中」。{{#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ref name=LMH/>|group="注"}}從風場圖上更顯示該系統南側風力已達烈風程度。促使[[氣象廳 (日本)|日本氣象廳]]早上8時於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同時發出烈風警報。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於下午1時30分對其評級提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ag:ref|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ref name=LMH/>|group="注"}}其後,由於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指出該系統有明確的中心且持續發展,因此於晚上8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1W。 |
||
7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1511,並命名為 |
7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1511,並命名為浪卡。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中央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
||
7月5日上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
7月5日上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
||
第50行: | 第50行: | ||
7月6日上午2時,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等級。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和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 |
7月6日上午2時,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等級。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和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 |
||
7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
7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
||
<!--==影響== |
<!--==影響== |
2015年7月7日 (二) 10:45的版本
颱風浪卡 Typhoon Nangka(英文)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15年7月3日 | ||||||||
消散日期 | 活躍中 | ||||||||
最低氣壓 | 935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250 km/h | ||||||||
影響 | |||||||||
影響地區 | 马绍尔群岛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颱風浪卡(英語:Typhoon Nangka,國際編號:15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1W)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浪卡」(馬來語:Nangka)一名是由馬來西亞提供,意為波羅蜜。[1][2]
發展過程
2015年7月1日,一低壓區在馬紹爾群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凌晨1時給予擾動編號97W。此時該系統仍然在原地停滯發展,結構亦顯得散亂。受中等程度的垂直風切變影響,中心幾乎完全外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2時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注 1]但於入夜後,有對流雲團於系統附近持續發展,在衞星雲圖上螺旋性更若隱若現。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3日上午7時,提升對該系統評級為「中」。[注 2]從風場圖上更顯示該系統南側風力已達烈風程度。促使日本氣象廳早上8時於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同時發出烈風警報。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於下午1時30分對其評級提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注 3]其後,由於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指出該系統有明確的中心且持續發展,因此於晚上8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1W。
7月4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1511,並命名為浪卡。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台灣中央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5日上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7月6日上午2時,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等級。下午8時,日本氣象廳和大韓民國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
7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颱風級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的強度上調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三級颱風級別。同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釋義
- ^ 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3]
-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3]
-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3]
參考資料
-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5-06-30].
-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6-30].
- ^ 3.0 3.1 3.2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13-7-2011. (日語)
參見
同期出現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
外部連結
- (日語)日本氣象廳首頁
- (英文)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 (简体中文)中央氣象台首頁
- (繁體中文)中央氣象局首頁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首頁
- (繁體中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 (英文)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