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州徽: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3行: | 第13行: | ||
黑色背景的金狮最初是普法尔茨边疆总督的象征。在{{link-en|路德维希一世 (巴伐利亚公爵)|Louis I, Duke of Bavaria|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希}}于1214年被授予{{link-de|王权边疆总督|Pfalzgraf}}后,它成为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数百年来在{{link-de|古巴伐利亚|Altbayern}}和[[普法尔茨]]的共同标志。自1923年起,位于盾纹的左上部,呈跃立姿态、金身和红爪的普法尔茨狮子开始代表[[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它在1945年以前也代表{{link-de|莱茵专区|Rheinkreis|莱茵普法尔茨}}。自1950年起,它转而位于盾纹的右上部。 |
黑色背景的金狮最初是普法尔茨边疆总督的象征。在{{link-en|路德维希一世 (巴伐利亚公爵)|Louis I, Duke of Bavaria|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希}}于1214年被授予{{link-de|王权边疆总督|Pfalzgraf}}后,它成为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数百年来在{{link-de|古巴伐利亚|Altbayern}}和[[普法尔茨]]的共同标志。自1923年起,位于盾纹的左上部,呈跃立姿态、金身和红爪的普法尔茨狮子开始代表[[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它在1945年以前也代表{{link-de|莱茵专区|Rheinkreis|莱茵普法尔茨}}。自1950年起,它转而位于盾纹的右上部。 |
||
===弗兰肯之耙=== |
|||
*第二部分({{link-de|弗兰肯之耙|Fränkischer Rechen}}):位于左上部,中线为红色及银白色的锯齿形。这代表了[[上弗兰肯行政区|上]]、[[中弗兰肯行政区|中]]、[[下弗兰肯行政区]]。它也是{{link-en|维尔茨堡主教区|Bishopric of Würzburg|维尔茨堡采邑主教区}}和[[弗兰肯公国]]的纹章。 |
|||
{{seealso|弗兰肯之耙}} |
|||
{{link-de|弗兰肯之耙|Fränkischer Rechen}}作为第二部分展现在盾纹的左上部,是中线为红色及银白色的锯齿状波峰。这种图案作为纹章是在1350年左右,出现于{{link-en|维尔茨堡主教区|Bishopric of Würzburg}}的部分地方,并自1410年起也用作[[采邑主教]]的印章。如今,弗兰肯之耙代表了弗兰肯的三个行政区,即[[上弗兰肯行政区|上弗兰肯]]、[[中弗兰肯行政区|中弗兰肯]]和[[下弗兰肯行政区|下弗兰肯]]。 |
|||
*第三部分(蓝豹):位于右下部,银白底,跃立的豹子为天蓝色,爪子为金色。这代表的是[[上巴伐利亚行政区|上]]、[[下巴伐利亚行政区]]。 |
*第三部分(蓝豹):位于右下部,银白底,跃立的豹子为天蓝色,爪子为金色。这代表的是[[上巴伐利亚行政区|上]]、[[下巴伐利亚行政区]]。 |
||
*第四部分(三狮):位于左下部,金底,三只正脸侧身、举足前行的狮子为黑色,爪子为红色。这是代表[[施瓦本]]。 |
*第四部分(三狮):位于左下部,金底,三只正脸侧身、举足前行的狮子为黑色,爪子为红色。这是代表[[施瓦本]]。 |
2015年8月29日 (六) 05:51的版本
巴伐利亚州徽(德語:Bayerisches Staatswappen)分为大、小两种纹章,它是在1950年6月5日根据《巴伐利亚自由州纹章法》所设立:
第一条 (2) 联邦州的颜色为白色及蓝色。
纹章含义
当代使用的州徽是由平面设计师爱德华多·伊格根据纹章的传统在1946年设计,它由一个四等份的盾徽和一个中心盾组成。第一部分展示的是一个黑色背景、跃立的金狮,其爪子和舌头为红色;第二部分是由三个向上隆起的白色块所隔开的红、银白背景;第三部分展示的是银白色背景下的一只金爪蓝豹;第四部分是在金色背景下,叠加的三只正脸侧身的红爪黑狮,呈举足前行状;中心盾为蓝白斜长菱形格子。扶盾由两只红爪金狮组成。盾顶加冕有人民之冠,它由一个装饰有宝石的金环和辅以五片点缀叶子所组成。若没有描绘狮子作为扶盾的大州徽是错误的,然而它却曾经出现在1992年发行的德国邮票上。
巴伐利亚大州徽的各纹章组成元素均有其历史含义:
金狮
黑色背景的金狮最初是普法尔茨边疆总督的象征。在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希于1214年被授予王权边疆总督后,它成为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数百年来在古巴伐利亚和普法尔茨的共同标志。自1923年起,位于盾纹的左上部,呈跃立姿态、金身和红爪的普法尔茨狮子开始代表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它在1945年以前也代表莱茵普法尔茨。自1950年起,它转而位于盾纹的右上部。
弗兰肯之耙
弗兰肯之耙作为第二部分展现在盾纹的左上部,是中线为红色及银白色的锯齿状波峰。这种图案作为纹章是在1350年左右,出现于维尔茨堡主教区的部分地方,并自1410年起也用作采邑主教的印章。如今,弗兰肯之耙代表了弗兰肯的三个行政区,即上弗兰肯、中弗兰肯和下弗兰肯。
- 第三部分(蓝豹):位于右下部,银白底,跃立的豹子为天蓝色,爪子为金色。这代表的是上、下巴伐利亚行政区。
- 第四部分(三狮):位于左下部,金底,三只正脸侧身、举足前行的狮子为黑色,爪子为红色。这是代表施瓦本。
- 蓝白盾徽盾(中心盾):纹章盾的白色及蓝色斜长菱形是源自博根伯爵的纹章,并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在1242年采用。白色和蓝色的狭长菱形是巴伐利亚无可争议的象征,而中心盾如今也成为了巴伐利亚作为一个整体的标志。连同人民之冠,它也被正式用作小州徽。
- 人民之冠:带有中央中心盾的四个盾徽区域顶部配有金边、辅以宝石装饰和五片叶子点缀的花冠。该花冠首次于1923年出现在纹章上,象征着王室之冠退位后,人民的主权。
历史
巴伐利亚曾是东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辖下的独立公国之一。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作为巴伐利亚近800年的统治阶层,自1242年便开始使用菱形格子盾徽,其后又随着普法尔茨狮子的加入而作四等分。
巴伐利亚于1806年成为王国,并在1835年创建了新的纹章,它与如今的州徽类似,但一些地区仍使用不同的纹章表示。已知的第一款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纹章是天蓝色,中线为金色的锯齿形。当路德维希一世公爵与博根伯爵阿达贝特五世的遗孀——柳德米拉结婚后,他又接纳了博根伯爵的纹章及土地。菱形格子的数量则是多变的,它在15世纪时为21格,至1806年当巴伐利亚升格为王国后又增加为42格。
巴伐利亚选侯国 (普法尔茨选侯国)纹章 | ||
---|---|---|
使用时期 | 1623–1807 | |
描述 | 用于这一时期的旗帜上[3],它由巴伐利亚公国和普法尔茨选侯国(常称作巴伐利亚选侯国,因这一头衔的密切联系)所共用,展现了巴伐利亚及其普法尔茨领地的历史徽记。中心盾为红色背景下的一个金色球体,代表它们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的执事权地位。 |
巴伐利亚王国 (1807–35)纹章 | ||
---|---|---|
使用时期 | 1807–35 | |
描述 | 帐幔及王族王冠展现了巴伐利亚的地位已提升至王国。中心盾代表统治家族的君权。 |
巴伐利亚王国 (1835–1918)纹章 | ||
---|---|---|
使用时期 | 1835–1918 | |
描述 | 首个四分之一盾为普法尔茨金狮。第二部分为弗兰肯之耙。第三部分展现了红白条纹背景和中置竖条,这是来自布尔高边疆总督的纹章,代表施瓦本。第四部分展现了白色背景和头戴金冠的蓝狮(费尔登茨之狮), 代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权利分支。中心盾代表巴伐利亚本身。 |
- ^ Schmöger (translator), Marcus. Constitution of Bavaria 1946. 2001-01-28 [2007-10-12].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ayern.de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世界旗帜网(FOTW)的Electorate of Bavaria (1688); accessed 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