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澳門歷史城區: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取消123.203.124.166对话)的编辑;更改回Cscen的最后一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世界遗产概要表
|site_img = File:StPauls whole.JPG
|site_img_capt =
|site_img_width =200px
|zh_name = 澳門歷史城區
|en_name =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fr_name = Le centre historique de Macao
| country ={{CHN}}<!-- 这里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陆时显示的国家 -->
| Region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criterion_c = (ii) (iii) (iv) (vi)
|rg_year = 2005年
|ex_rg_year =
|remarks =
|org_url = http://whc.unesco.org/en/list/1110
|map_img =
|map_img_width = 200px
}}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廣場|前地]]所組成,以[[澳門舊城|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05年7月1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歷史價值概要==
==歷史價值概要==
[[File:Macau oldmap.jpg|thumb|left|250px|1639年[[澳門半島]]地圖上的[[澳門舊城]]]]
[[File:Macau oldmap.jpg|thumb|left|250px|1639年[[澳門半島]]地圖上的[[澳門舊城]]]]

2015年8月29日 (六) 13:30的版本

澳門歷史城區
世界遗产
官方名稱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英文)
Le centre historique de Macao(法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標準文化:(ii)(iii)(iv)(vi)
登录年份2005年(第29屆會議

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05年7月1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歷史價值概要

1639年澳門半島地圖上的澳門舊城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符合登錄標準

澳門歷史城區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文化遺產(C)的具體世界遺產評定準則,符合當中的4項登錄標準如下:

  • 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 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 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登錄過程

早在澳葡政府時期,將澳門歷史城區申報為世界文化遗产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但自從澳門回歸中國管治,申報便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2001年年初,中國國家文物局派出三名專家到澳門協助文化局制訂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請書的初步文本,並就相關申請程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澳門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於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啓動儀式,宣佈中國將於2003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其中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為「澳門歷史建築」。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報名單中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澳門紀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匯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

其後,澳門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遺產推廣計劃》、《澳門文物建築展》、澳門文物大使、文物小記者和文物旅遊路線設計比賽等連串活動,提高市民對文物認識、保護意識和歸屬感。除此之外,各地的專家都曾到澳門訪問,當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张文彬單霽翔等。到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行會議時,“澳門歷史建築群”已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並將會在第29屆世界遺產會議上被審議。

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2005年7月15日的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一致的決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隨即跑到新闻中心,興奮通知在場的中國記者:“這是最快的一次表決過程,澳門審議前後只用了10分鐘,不僅在本次會議,在以前的會議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地點

第一區

第一區是指從大炮台山Mount Hill)到西望洋山Barra Hill)之間 75.2688公頃(752,688平方米)面積範圍中下列登記地點:

建築物

前地

第二區

第二區是指東望洋山Guia Hill)所屬 31.5222公頃(315,222平方米)面積範圍中下列登記地點:

建築物

申報成功以後

聖母雪地殿教堂和東望洋燈塔
聖母聖誕堂

由於澳門面積小,建築物需向高空發展,這與城區景觀保護產生了矛盾。近年澳門房地產業經歷十年衰退後急速發展,同時社會意識比以前進步,城區的保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當中東望洋山以東的填海地撤銷建築高度限制,更被提升城區的世遺資格能否維持的層次。由於城市的發展,東望洋燈塔附近的建築項目影響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2007年11月底通過該組織的北京辦事處向澳門政府致函,表達對有關問題的關注。經過與教科文組織協調,政府於2008年4月公佈規範東望洋燈塔附近建築物高度限制的法律文件,而該處附近有爭議的部份建築項目,也在該規定公佈後停止施工。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参见

澳門歷史城區
建築
媽閣廟 | 港務局大樓 | 鄭家大屋 |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 崗頂劇院 | 何東圖書館大樓 | 聖奧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樓 | 三街會館(關帝廟) | 仁慈堂大樓仁慈堂博物館)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號住宅(盧家大屋) | 玫瑰聖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大炮台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包括馬禮遜小教堂) |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燈塔)(保育危機
前地
媽閣廟前地 | 亞婆井前地 | 崗頂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穌會紀念廣場 | 賈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館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總部事務局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四校 | 澳門郵政局大樓 | 聖物寶庫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 澳門博物館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