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朗车辆段: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Zhengruiw02(留言 | 贡献) 小 修正笔误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6行: | 第6行: | ||
塘朗车辆段承担5號綫部分车辆运用、定临修和设备维修、物资供应。而车辆大、架修由[[深圳地鐵1號綫|1號綫]]的[[前海湾车辆段]]承担<ref>{{cite journal | title=深圳地铁2号线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 | author=王敏远,徐久勇 | journal=都市快轨交通 | year=2011 | volume=24 | issue=4}}</ref>。 |
塘朗车辆段承担5號綫部分车辆运用、定临修和设备维修、物资供应。而车辆大、架修由[[深圳地鐵1號綫|1號綫]]的[[前海湾车辆段]]承担<ref>{{cite journal | title=深圳地铁2号线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 | author=王敏远,徐久勇 | journal=都市快轨交通 | year=2011 | volume=24 | issue=4}}</ref>。 |
||
塘朗车辆段将进行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分A、B、C、D四个分区进行开发建设。其中A区为白地商业开发区;B区和D区同属为保障性住房开发区;C区用于建设小学。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7栋保障性住房、3栋商品房、1栋办公酒店、1栋商务公寓、1所24班小学、2栋幼儿园及相关商业、公共配套等<ref>{{cite web|url=http://www.szhec.gov.cn/pages/szepb/jsxm/ggnr.jsp?ggbh=201303261218140306a011e7ab4ddc979a7c85091a3703|title=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publisher=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date=2013-03-26}}</ref>。 |
塘朗车辆段将进行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分A、B、C、D四个分区进行开发建设。其中A区为白地商业开发区,命名為塘朗城,由[[深圳地鐵集團]與深業集團共同開發<ref>[http://www.shumyip.com.hk/Project/XMGK?Id=3 塘朗城]</ref>;B区和D区同属为保障性住房开发区;C区用于建设小学。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7栋保障性住房、3栋商品房、1栋办公酒店、1栋商务公寓、1所24班小学、2栋幼儿园及相关商业、公共配套等<ref>{{cite web|url=http://www.szhec.gov.cn/pages/szepb/jsxm/ggnr.jsp?ggbh=201303261218140306a011e7ab4ddc979a7c85091a3703|title=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publisher=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date=2013-03-26}}</ref>。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2015年9月4日 (五) 17:51的版本
22°35′20″N 113°59′28″E / 22.589°N 113.991°E 塘朗车辆段是深圳地铁5號綫的车辆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塘朗山脚下。车辆段北侧紧邻留仙大道和地铁塘朗站,南侧为塘朗山和平南铁路,毗邻深圳大学城和南方科技大学,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车辆段总占地面积37.82公顷,东西绵延2.14公里,南北最宽处280米,总占地面积37.82公顷,是深圳地铁最大的车辆段[1]。
塘朗车辆段所在地原为平南铁路。在塘朗车辆段建设中将平南铁路向南改移至车辆段外侧,并预留设置会让站(塘朗站)的条件。车辆段南侧设置了与平南铁路的联络线,这也是深圳地铁与国铁之间唯一的一处联络线。
塘朗车辆段承担5號綫部分车辆运用、定临修和设备维修、物资供应。而车辆大、架修由1號綫的前海湾车辆段承担[2]。
塘朗车辆段将进行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分A、B、C、D四个分区进行开发建设。其中A区为白地商业开发区,命名為塘朗城,由[[深圳地鐵集團]與深業集團共同開發[3];B区和D区同属为保障性住房开发区;C区用于建设小学。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7栋保障性住房、3栋商品房、1栋办公酒店、1栋商务公寓、1所24班小学、2栋幼儿园及相关商业、公共配套等[4]。
参考资料
- ^ 深圳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主体工程完工. 中铁一局. 2011-01-04.
- ^ 王敏远,徐久勇. 深圳地铁2号线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 都市快轨交通. 2011, 24 (4).
- ^ 塘朗城
- ^ 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