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8行: | 第8行: | ||
| caption2 = 南段——[[阿里山山脈]] |
| caption2 = 南段——[[阿里山山脈]] |
||
}} |
}} |
||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位於[[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之西,為大致數百公尺至2,000公尺左右之山地,其地質屬於西部麓山帶,為新第三紀之[[砂岩]]與[[頁岩]]之互層,有別於以[[板岩]]為主的脊梁山脈西翼地質帶。林朝棨將其稱之為「西部衝上斷層山地」。<ref>林朝棨(民46)。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第1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f>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ref name="multiple">楊貴三、沈淑敏(民99)。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ref> |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位於[[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之西,為大致數百公尺至2,000公尺左右之山地,其地質屬於[[西部麓山帶]],為新第三紀之[[砂岩]]與[[頁岩]]之互層,有別於以[[板岩]]為主的[[脊梁山脈西翼地質帶]]。[[林朝棨]]將其稱之為「西部衝上斷層山地」。<ref>林朝棨(民46)。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第1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f>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ref name="multiple">楊貴三、沈淑敏(民99)。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ref> |
||
== 範圍 == |
== 範圍 == |
||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亦有將其合稱阿里山山脈者。本山地與東側之[[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以屈尺斷層、水長流斷層、水裡坑斷層、陳有蘭溪斷層、塔塔加斷層為界。本山地之西境為新莊斷層、大平地斷層、三義斷層、[[車籠埔斷層]]、大尖山斷層、觸口斷層,與西側之[[林口台地]]、[[桃園台地]]、[[竹東丘陵]]、[[苗栗丘陵]]、[[后里台地]]、[[台中盆地]]、[[斗六丘陵]]、[[嘉義丘陵]]、[[新化丘陵]]為鄰。<ref name="multiple">楊貴三、沈淑敏(民99)。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ref> |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亦有將其合稱阿里山山脈者。本山地與東側之[[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以[[屈尺斷層]]、[[水長流斷層]]、[[水裡坑斷層]]、[[陳有蘭溪斷層]]、[[塔塔加斷層]]為界。本山地之西境為[[新莊斷]]層、[[大平地斷層]]、[[三義斷層]]、[[車籠埔斷層]]、[[大尖山斷層]]、[[觸口斷層]],與西側之[[林口台地]]、[[桃園台地]]、[[竹東丘陵]]、[[苗栗丘陵]]、[[后里台地]]、[[台中盆地]]、[[斗六丘陵]]、[[嘉義丘陵]]、[[新化丘陵]]為鄰。<ref name="multiple">楊貴三、沈淑敏(民99)。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ref> |
||
== 地質 == |
== 地質 == |
2015年9月27日 (日) 08:21的版本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位於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之西,為大致數百公尺至2,000公尺左右之山地,其地質屬於西部麓山帶,為新第三紀之砂岩與頁岩之互層,有別於以板岩為主的脊梁山脈西翼地質帶。林朝棨將其稱之為「西部衝上斷層山地」。[1]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2]
範圍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北起鼻頭角,南至鳳鼻頭,全長約330公里。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稱加里山山脈(加裡山山脈),南段為阿里山山脈,亦有將其合稱阿里山山脈者。本山地與東側之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以屈尺斷層、水長流斷層、水裡坑斷層、陳有蘭溪斷層、塔塔加斷層為界。本山地之西境為新莊斷層、大平地斷層、三義斷層、車籠埔斷層、大尖山斷層、觸口斷層,與西側之林口台地、桃園台地、竹東丘陵、苗栗丘陵、后里台地、台中盆地、斗六丘陵、嘉義丘陵、新化丘陵為鄰。[2]
地質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在地質上主要為新第三紀之砂岩與頁岩之互層,此山地有許多縱向斷層,將此山地縱切成數個斷層片而形成覆瓦構造,且此山地平行逆斷層群斷層面,有愈東傾斜角愈大之傾向。[2]
地形
層階地形為此山地之主要地形,由軟硬岩互層(通常是砂頁岩互層)經差別風化後,形成單面山與豬背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