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加索戰爭: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看來是如此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看來是如此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0行: 第10行:
|combatant1=[[File:Romanov Flag.svg|22px|]] [[俄羅斯帝國]]
|combatant1=[[File:Romanov Flag.svg|22px|]] [[俄羅斯帝國]]
|combatant2=[[File:Caucasian Imamate.svg|border|22px]] [[高加索伊瑪目國]]
|combatant2=[[File:Caucasian Imamate.svg|border|22px]] [[高加索伊瑪目國]]
|strength1=北高加索駐軍:75,000<br />喬治亞軍:42,000<br />第一次遠征軍:82,000<br />第二次遠征軍:220,000<br />第三次遠征軍:132,000<br /><ref>http://www.vostlit.info/Texts/Dokumenty/Kavkaz/XIX/1840-1860/Barjatinskij_A_I/briefe_evdokimov.htm</ref>
|strength1=北高加索駐軍:75,000<br />格魯吉亞軍:42,000<br />第一次遠征軍:82,000<br />第二次遠征軍:220,000<br />第三次遠征軍:132,000<br /><ref>http://www.vostlit.info/Texts/Dokumenty/Kavkaz/XIX/1840-1860/Barjatinskij_A_I/briefe_evdokimov.htm</ref>
|strength2=最高峰約32,000
|strength2=最高峰約32,000
|campaignbox = {{Campaignbox 高加索戰爭}}
|campaignbox = {{Campaignbox 高加索戰爭}}
}}
}}
'''高加索战争''',又称'''俄罗斯征服高加索''',是指[[俄罗斯帝国]]在19世紀入侵[[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戰爭開始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俄軍將領[[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葉爾莫洛夫]]在1817年10月26日在尤鄧金村(今[[哈薩維尤爾特]])展開大屠殺開始;二是加齊‧穆罕默德在1829年成立車臣尼亞開始。戰爭初期只是一場俄軍對山民的鎮壓行動,但由於俄軍內部不和,助長了車臣尼亞崛起,最終變成了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1859年8月25日,第三代伊瑪目沙米爾投降,結束了東部戰事。1864年5月21日,[[切爾卡斯亞]]投降,高加索戰爭結束。最终俄罗斯兼并了[[北高加索]]地区,并对当地进行了民族清洗。
'''高加索战争''',又称'''俄罗斯征服高加索''',是指[[俄罗斯帝国]]在19世紀入侵[[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戰爭開始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俄軍將領[[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葉爾莫洛夫]]在1817年10月26日在尤鄧金村(今[[哈薩維尤爾特]])展開大屠殺開始;二是加齊‧穆罕默德在1829年成立車臣尼亞開始。1859年8月25日,第三代伊瑪目沙米爾投降,結束了東部戰事。1864年5月21日,[[切爾卡斯亞]]投降,高加索戰爭結束。最终俄罗斯兼并了[[北高加索]]地区,并对当地进行了民族清洗。


1801年,南高加索地區由[[:ru:Картли-Кахетинское царство|卡特利-卡赫季王國]]系的[[:ru:Давид XII|大衛‧巴格拉季昂]]親王所統一,[[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帝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親王國<ref>Suny, Ronald Grigor (1994), ''The Making of the Georgian Nation: 2nd edition'', p. 357.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20915-3</ref>。除了波斯和土耳其兩國的南高加索領地外,俄羅斯已經擁有大部分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則是自[[第五次俄土戰爭]]一直維持著雙方邊界,但山民不定時下山劫掠俄國邊境百姓。因此俄羅斯帝國在[[百日王朝]]崩潰後,出兵北高加索平定殘餘的反抗部落,是俄羅斯征服北高加索的開始。
俄羅斯帝國在百日王朝崩潰後,出兵北高加索平定殘餘的反抗部落


1816年,俄羅斯帝國的主要對手是[[阿瓦爾人]]、[[切爾卡斯人]]、[[庫巴人]]、[[達吉斯坦人]]。而[[車臣人]]由於在1794年已經投降俄羅斯,因此車臣人在戰爭初期'''沒有參戰'''。但由於1817年的尤鄧金村大屠殺,令車臣人開始反抗俄羅斯人統治。1817年,俄軍北高加索駐軍30,000士兵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車臣地區,對車臣人、印古什人進行屠殺和掠奪。迫使車臣人於1826年聯合起來,與波斯的[[卡扎爾王朝]]合作,在[[:ru:Русско-персидская война (1826—1828)|第六次俄波戰爭]]中共同對俄作戰。在波斯全面潰敗後,[[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等地的[[毛拉]]聯合起來,推舉[[:ru:Гази-Мухаммад|加齊‧穆罕默德]]為[[伊瑪目]],創立神權國家'''「車臣尼亞」'''。高加索戰爭進入了最慘酷的階段。

1830年2月9日,毛拉[[伊瑪目·沙米爾|沙米爾]]率五百人下山[[搶劫|搶掠]]俄軍駐屯的村莊[[:ru:Хунзах|貢扎哈]],並將村莊中三百多名居民一律剜去雙眼、割去雙耳、削下鼻子、切去四肢,男子則還需切去[[性器官]],僅穆斯林和改信者獲得寬恕<ref>Чичагова М. Н. Шамиль на Кавказе и в России, СПб., 1889 (репринт: М., 2009, Изд.: Вузовская книга, ISBN 978-5-9502-0384-8), С. 22—23</ref>。俄軍於5月6日由[[伊万·帕斯克维奇|伊凡‧帕斯凱維奇]]率領28,000軍隊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對車臣人作報復性屠殺,雙方至此開始互相進行酷刑式屠殺,多數受害人均遭到[[霸凌|重度凌虐]]和[[酷刑]]。帕斯凱維奇實施[[焦土作战|焦土作戰]],以優勢兵力逐漸收緊對車臣尼亞的包圍。1833年1月初,車臣尼亞只餘下不足3,000平方公里土地,但由於帕斯凱維奇被調回聖彼得堡,俄軍退兵,車臣尼亞倖存<ref>[http://www.runivers.ru/bookreader/book9494/#page/584/mode/1up Архив гла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местника Кавказского. Тифлис 1881 г., стр. 559 рапорт генерала Вельяминова барону Розену о взятии Гимры]</ref>。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Category:高加索战争]]
[[Category:高加索战争]]

2015年10月12日 (一) 10:57的版本

高加索戰爭

高加索戰爭中,哥薩克騎兵衝鋒
日期1817年/1829年1864年
地点
结果 俄羅斯帝國勝利
领土变更 俄羅斯征服高加索全域
参战方
俄羅斯帝國 高加索伊瑪目國
兵力
北高加索駐軍:75,000
格魯吉亞軍:42,000
第一次遠征軍:82,000
第二次遠征軍:220,000
第三次遠征軍:132,000
[1]
最高峰約32,000
Template:Campaignbox 高加索戰爭

高加索战争,又称俄罗斯征服高加索,是指俄罗斯帝国在19世紀入侵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戰爭開始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俄軍將領葉爾莫洛夫在1817年10月26日在尤鄧金村(今哈薩維尤爾特)展開大屠殺開始;二是加齊‧穆罕默德在1829年成立車臣尼亞開始。1859年8月25日,第三代伊瑪目沙米爾投降,結束了東部戰事。1864年5月21日,切爾卡斯亞投降,高加索戰爭結束。最终俄罗斯兼并了北高加索地区,并对当地进行了民族清洗。

1801年,南高加索地區由卡特利-卡赫季王國系的大衛‧巴格拉季昂親王所統一,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帝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親王國[2]。除了波斯和土耳其兩國的南高加索領地外,俄羅斯已經擁有大部分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則是自第五次俄土戰爭一直維持著雙方邊界,但山民不定時下山劫掠俄國邊境百姓。因此俄羅斯帝國在百日王朝崩潰後,出兵北高加索平定殘餘的反抗部落,是俄羅斯征服北高加索的開始。

1816年,俄羅斯帝國的主要對手是阿瓦爾人切爾卡斯人庫巴人達吉斯坦人。而車臣人由於在1794年已經投降俄羅斯,因此車臣人在戰爭初期沒有參戰。但由於1817年的尤鄧金村大屠殺,令車臣人開始反抗俄羅斯人統治。1817年,俄軍北高加索駐軍30,000士兵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車臣地區,對車臣人、印古什人進行屠殺和掠奪。迫使車臣人於1826年聯合起來,與波斯的卡扎爾王朝合作,在第六次俄波戰爭中共同對俄作戰。在波斯全面潰敗後,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等地的毛拉聯合起來,推舉加齊‧穆罕默德伊瑪目,創立神權國家「車臣尼亞」。高加索戰爭進入了最慘酷的階段。

1830年2月9日,毛拉沙米爾率五百人下山搶掠俄軍駐屯的村莊貢扎哈,並將村莊中三百多名居民一律剜去雙眼、割去雙耳、削下鼻子、切去四肢,男子則還需切去性器官,僅穆斯林和改信者獲得寬恕[3]。俄軍於5月6日由伊凡‧帕斯凱維奇率領28,000軍隊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對車臣人作報復性屠殺,雙方至此開始互相進行酷刑式屠殺,多數受害人均遭到重度凌虐酷刑。帕斯凱維奇實施焦土作戰,以優勢兵力逐漸收緊對車臣尼亞的包圍。1833年1月初,車臣尼亞只餘下不足3,000平方公里土地,但由於帕斯凱維奇被調回聖彼得堡,俄軍退兵,車臣尼亞倖存[4]

資料來源

  1. ^ http://www.vostlit.info/Texts/Dokumenty/Kavkaz/XIX/1840-1860/Barjatinskij_A_I/briefe_evdokimov.htm
  2. ^ Suny, Ronald Grigor (1994), The Making of the Georgian Nation: 2nd edition, p. 357.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20915-3
  3. ^ Чичагова М. Н. Шамиль на Кавказе и в России, СПб., 1889 (репринт: М., 2009, Изд.: Вузовская книга, ISBN 978-5-9502-0384-8), С. 22—23
  4. ^ Архив гла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местника Кавказского. Тифлис 1881 г., стр. 559 рапорт генерала Вельяминова барону Розену о взятии Гимр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