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政道: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62行: | 第62行: | ||
*[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Intro.action?lgno=00012&stage=7 立法院] |
*[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Intro.action?lgno=00012&stage=7 立法院] |
||
⚫ | |||
⚫ | |||
{{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 |
|||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 |
|||
[[Category: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友]] |
[[Category: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友]] |
||
[[Category:臺北醫學大學校友]] |
[[Category:臺北醫學大學校友]] |
||
第68行: | 第72行: | ||
[[Category: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Category: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
[[Category: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Category: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
⚫ | |||
⚫ | |||
[[Category: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Category: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Y余]] |
||
[[Category:民主進步黨黨員|Y余]] |
[[Category:民主進步黨黨員|Y余]] |
2015年12月19日 (六) 09:11的版本
余政道 | |
---|---|
中華民國第7屆立法委員 | |
任期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 |
选区 | 全國不分區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臺灣高雄縣 (今高雄市) | 1963年9月27日
国籍 | 中華民國 |
政党 | 民主進步黨 |
配偶 | 張良穗 |
经历
|
余政道(1963年9月27日—),出身高雄縣,臺灣政治人物,2008年立委選舉中當選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財經專業代表),為余登發之孫、余陳月瑛之子,余政憲之弟。
1989年,余政道與臺北醫學院同學張良穗結婚,婚後育有三個子女。
2010年2月22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舉行黨團會議,由於立法院上一個會期余政道以事假為由連連缺席立法院的任何會議、無視黨團發出的甲級動員令,此次會議討論「加強落實黨團內規案」;立委邱議瑩憤而指出,大家都知道黨團有這種問題的只有一人,黨團只須要求此人確實執行就好;余政道國會辦公室主任隨即尷尬表示,邱議瑩批評的人是余政道。余政道隨後承認,由於他的妻子張良穗罹癌,醫師交代他要多陪伴妻子,他才疏於出席立法院的會議,黨團內規怎麼規定就怎麼處理,他沒意見。
2010年2月26日下午,余政道帶領高雄縣旗山鎮居民數十人在立法院外集結,打算在行政院長吳敦義到達立法院時向吳敦義陳情旗山溪整治問題,不過吳敦義臨時改道引發余政道不滿,兩人在立法院會議爆發口角,余政道甚至脫口說吳敦義「尖嘴猴腮」,吳敦義隨即諷刺余政道失格[1]。
2010年12月17日,張良穗病逝,得年48歲[2]。2011年1月8日上午,余政道及三個子女出席張良穗公祭,余政道難過到說不出話[3]。
2011年3月8日上午,余政道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中指稱,“某國民黨立委”未符合利益迴避原則,此人是“吳(敦義)院長過去的好同事”,他讓胞弟承攬台灣中油的工程,得標價格幾乎就是底標,且發生次數不只一次。但余政道不願指明哪位立委涉及此事。吳敦義隨即駁斥,這和黨籍無關,請余政道不要對黨籍做無謂的影射,全台灣最大的貪污犯就是民進黨籍(暗指陳水扁家庭密帳案),「國民黨裡面有壞蛋」與「民進黨裡面也有好人」是一樣的道理。余政道一時語塞,只能回應“反正院長口才很好”;吳敦義隨即再駁斥,這不是口才的問題,此事無關黨籍,余政道不能光講一個檢舉函就曖昧地說和他有關係、和國民黨有關係[4]。
問政記錄
- 2000年11月27日,在余政道等人的努力下,「國營事業單位義務役合併計算年資」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使中鋼、中船、中華電信等單位員工受惠。
- 有感於「罕見疾病基金會」發起人陳莉茵女士為罕病兒的用心,1999年11月16日余政道將「罕見疾病法草案」送進立法院, 2000年1月12日立法院敲下議事槌三讀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完成的立法時間,扣除了例休假日,總共24天,打破立法院有史以來的記錄。
- 2003年7月余政道督促成立「就學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由政府掛保證,讓就學貸款從原來的6.25%一舉調降至2.925%。
- 2008年2/1~3/26院會應出席15次,委員會應出席19次,總計34次,缺席19次。
- 2008年4/1~4/30院會應出席4次,委員會應出席13次,總計17次,缺席1次。(資料來源: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監督國會週報第五、十五期。http://www.ccw.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