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門縣:修订间差异

坐标24°27′01″N 118°22′39″E / 24.4504°N 118.3774°E / 24.4504; 118.377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293行: 第293行:
! 鄉鎮市名 !! 面積<br><small>(km²)</small> !! 下轄村<br>-{里}-數 !! 下轄鄰數 !! 人口數 !! 人口密度<br><small>(人/km²)</small>!! 郵遞區號
! 鄉鎮市名 !! 面積<br><small>(km²)</small> !! 下轄村<br>-{里}-數 !! 下轄鄰數 !! 人口數 !! 人口密度<br><small>(人/km²)</small>!! 郵遞區號
|-align=center
|-align=center
|[[金城鎮 (金門縣)|金城鎮]]||align=right|21.7130||8||222||align=right|42,283||1,947||893
|[[金城鎮 (金門縣)|金城鎮]]||align=right|21.7130||8||222||align=right|42,283||1,947||892
|-align=center
|-align=center
|[[金湖鎮]]||align=right|41.6960||8||163||align=right|28,328||679||891
|[[金湖鎮]]||align=right|41.6960||8||163||align=right|28,328||679||891
第299行: 第299行:
|[[金沙鎮 (金門縣)|金沙鎮]]||align=right|41.1900||8||140||align=right|20,065||487||890
|[[金沙鎮 (金門縣)|金沙鎮]]||align=right|41.1900||8||140||align=right|20,065||487||890
|-align=center
|-align=center
|[[金寧鄉]]||align=right|29.8540||6||143||align=right|28,776||964||892
|[[金寧鄉]]||align=right|29.8540||6||143||align=right|28,776||964||893
|-align=center
|-align=center
|[[烈嶼鄉]]||align=right|16.0030||5||97||align=right|12,416||776||894
|[[烈嶼鄉]]||align=right|16.0030||5||97||align=right|12,416||776||894

2016年1月14日 (四) 08:11的版本

24°27′01″N 118°22′39″E / 24.4504°N 118.3774°E / 24.4504; 118.3774

金門縣
Kinmen County
簡稱:金、金門、金縣
金門縣旗幟
縣旗
金門縣官方圖章
縣徽
坐标:24°26′N 118°20′E / 24.44°N 118.33°E / 24.44; 118.33
國家 中華民國
福建省
設立1387年(建立金門城
1915年(始設金門縣)
1950年(改組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
1953年(復設金門縣)
下級區劃3鎮、3鄉
政府
 • 縣長陳福海金門縣縣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51.6560 平方公里(58.5547 平方英里)
人口2015年12月
 • 總計132,799[1]
 • 密度875.66人/平方公里(2,267.9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戶政資料代碼09020
網站www.kinmen.gov.tw
縣象征
戴勝
四季蘭
木棉
金門縣
閩南語名稱?
全漢 金門縣
全羅 Kim-mn̂g-koān

金門縣臺羅Kim-mn̂g-kuāinn)是中華民國,轄區包含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

歷史

金門自古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2]。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a]的俗諺。

古代至大清時期

漢族人對金門的開發依據可考的史料始於晉代。根據清代《金門志》的記載,晉代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

貞元十九年(803年),唐代朝廷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 閩觀察使柳冕,在烈嶼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此為金門島上設置行政機構之始。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

金門(舊稱浯洲)因產鹽, 在宋元兩代烈嶼島上就已設鹽場。歷經五代閩王王審知及元明清等朝開發後,造就金門東半島上之金沙灣周圍鹽埕林立,元朝統治時(1343年-1368年),中央為求實質統治,遂於浯洲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今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官職從七品官。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江夏周德興經略福建沿海,共設五衛十二所。金門守禦千戶所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稱呼金門是「金門所」,下轄峰上官澳田浦陳坑四個巡檢司,後又增設烈嶼巡檢司。因金門固守福建東南海口,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得名金門。

明朝末年,鄭芝龍稱雄海域,以金門、廈門為基地,樹旗招兵[4]。1645年(順治2年)鄭芝龍降清後,先派其弟鄭鴻逵屯金門。不久,金、廈為擁護魯王朱以海的鄭聯、鄭彩兄弟所據。 南明鄭成功於1646年在烈嶼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之一。1650年(順治7年;南明永曆4年),鄭成功驅逐鄭氏兄弟,金廈成為其抗清基地之一。 不久明鄭又重返金、廈兩島,至康熙平臺後,金門航運地位逐漸為廈門所奪。清代中後期,因生活困難,金門人相率下南洋或東渡日本,成為海外僑民[5]。 。1651年8月,南明魯王朱以海舟山逃往金門,並於1662年11月病故於金門,死後安葬在金門城東之青山岩,為魯王墓。 1663年(康熙2年;永曆17年)11月,耿繼茂李率泰督清軍及明鄭降兵攻取金門和廈門,明鄭周全斌部不敵而退至東山。清軍登陸兩島後,男女被擄掠一空,最後「墮其城、焚其屋,棄其地而回。」[6] 永曆十八年(1664年)清軍攻佔金門後,曾採取遷界措施,強制居民遷至海岸綫30華里外,島上人煙無存。永曆二十八年(1674年)至三十三年(1679年),鄭氏復佔金門,並以此作爲對中國進行軍事行動的前進基地。永曆三十四年(1680年)清軍二度攻佔金門,明鄭投降,金、廈遂為清朝所有。 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後實施復界,因遷界離開的居民陸續返回原籍。清代時為防倭寇,立塞置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4月18日廈門軍政府參事會派代表向福建都督府請願獲准,廈門與金門一同從同安縣獨立為「思明縣」,但該年9月18日思明縣便升格為「思明府」,直到民國2年(1913年)3月30日又廢府改回「思明縣」[7]。民國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咨陳內政部,派左樹燮為金門籌辦設治委員,於同年7月奉准後將金門地區(大、小金門與大、小嶝等島)從思明縣獨立出來設置金門縣(歸廈門道管轄,乃二等縣治)[7]。金門縣於民國4年(1915年)4月9日奉批令成立縣治,設縣知事,改縣丞署為縣公署[7]。金門縣轄境包括大、小金門,大、小嶝島及周邊島嶼;分為六都、十保、一百六十六鄉。[8]民國22年(1933年)閩變發生後一度由中華共和國所據,劃為泉海省。1935年改為4區32聯保,民國25年(1936年)重新整編為3區12聯保。民國26年(1937年)對日抗戰時期日軍佔領金門,金門縣政府遷至大嶝鄉上租借民房辦公。民國34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收回金門,設二鎮四鄉;民國35年(1946年)變更為二鎮二鄉。

民國37年(1948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政府發佈全國戒嚴令,從此金門縣進入戒嚴。民國38年(1949年)年初,改為金城、沙美、烈嶼、大嶝四區區公所,同年10月,解放軍進佔福建沿海,中華民國國軍自嶝島群島(大嶝、小嶝)撤退,古寧頭戰役爆發,金門全境進入「軍管時期」,同年11月古寧頭戰役結束後,金門縣政府建制被撤銷,中華民國國軍將金門全境劃分為金東、金西、烈嶼三個軍管區,各設民政處管轄地方行政,下轄城廂區金城區金盤區滄湖區碧湖區金沙區烈嶼區古寧區瓊浦區等九個區公所。民國39年(1950年)3月,金東、金西、烈嶼三個軍管區的民政處合併為「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40年(1951年)7月分設金城、金寧、金湖、金沙、烈嶼五個行政區。同年12月增設金山行政區。

民國42年(1953年)2月結束軍管制度,改實施軍政一元化的戰地政務體制,金門縣政府恢復建制,原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各行政區改為鄉鎮,成立三鎮三鄉,但地方行政的決策與指揮監督由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設「政務委員會」負責,以軍領政。民國43年(1954年)6月莆田縣烏坵地區設鄉,指定暫由金門縣代管,此時金門縣共轄有金城鎮金沙鎮金寧鄉金湖鄉金山鄉烈嶼鄉烏坵鄉等二鎮五鄉。民國48年(1959年)增設金瓊鄉,並改金湖為鎮。民國54年(1965年)9月撤置金山鄉及金瓊鄉。

民國47年(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於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民國68年(1979年),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國大陸發表《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砲戰正式劃上句號。

中華民國國軍自1949年10月撤出金門縣大嶝郷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於1955年在大嶝郷設立金門縣人民政府,1970年12月併入同安縣(今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金門縣人民政府撤銷。

民國76年(1987年)3月7日至8日,烈嶼鄉東崗漁蚵港外灘岸發生濫殺平民三七事件東崗慘案)。[9]

民國80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被廢除,同一天,金門縣因為仍屬戰地,進入臨時戒嚴。

民國81年(1992年)11月7日,隨著兩岸關係趨向和緩,加上各界力促金馬解嚴,國防部宣佈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民國84年(1995年)10月18日,成立「金門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

民國90年(2001年)2月3日,啟動金門-廈門航海線,開始「小三通」。

民國102年(2013年)5月23日,金門縣政府委託美國Aecom公司與日月辰工程顧問公司規劃「金門概念性總體規劃案」,預計花費近兩年時間完成[10]

地理

自然地理

金門地處東經118度32分,北緯24度44分,位於九龍江口外,與廈門灣口遙望,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的角嶼僅1.8公里,離臺灣島有210公里。包括金門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大膽二膽獅嶼猛虎嶼草嶼后嶼東碇島復興嶼等十二個大小島嶼,總面積151.656平方公里。

另有代管的烏坵鄉二島嶼(大坵小坵),則地處東經119度28分,北緯24度59分,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莆田外海。離金門本島相距72海浬,大約位於金門與馬祖中心點。

金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雖與臺中市相當,但一年四季氣溫都比臺灣本島低不少,是中華民國除了連江縣外最冷的縣市.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為1,049.4公厘。金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紅壤土為代表,自然條件不佳,農業發展受限。

金門島地質單純,若以瓊林--尚義連線為界,可將金門本島分為兩大地質區,東半部明顯露出大量花崗片麻岩,西半部則以紅土層為主。金門本島的東北、東南海岸及烈嶼的東北--東南海岸,都被海水侵蝕而成為海蝕崖海蝕平台,且露出花崗片麻岩被岩脈侵入的景觀。

金門四面無高山屏障,風力強勁,年均溫約攝氏20.8度,冬季乾冷,春季多霧,年降雨多但年蒸發量達1680公釐以上,使島上出現半乾旱的現象,再加上島上土質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代表,不宜耕作,故島上農作以耐旱性雜糧為主。

金門為海島,屬小型島嶼的生態體系。因金門開發得早,且經多次戰爭,大型野生動物資源較少,但有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哺乳動物-水獺。另有屬古老的活化石」及「文昌魚」,十分珍貴。

金門位於歐亞大陸邊緣,且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故鳥種最為多樣,每年秋冬大批候鳥到此渡冬,形成特殊的景觀。

氣候環境

金門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極端高溫 ℃(℉) 27.0
(80.6)
25.5
(77.9)
28.1
(82.58)
31.6
(88.88)
32.7
(90.86)
35.8
(96.44)
37.0
(98.6)
36.3
(97.34)
36.7
(98.06)
34.0
(93.2)
31.0
(87.8)
26.6
(79.88)
31.8
(89.24)
平均高溫 ℃(℉) 16.8
(62.24)
16.5
(61.7)
18.8
(65.84)
22.8
(73.04)
25.8
(78.44)
29.3
(84.74)
31.9
(89.42)
32.0
(89.6)
30.6
(87.08)
27.4
(81.32)
23.5
(74.3)
19.5
(67.1)
24.6
(76.28)
平均氣溫 ℃(℉) 12.7
(54.86)
12.9
(55.22)
15.0
(59)
19.1
(66.38)
23.1
(73.58)
26.1
(78.98)
28.2
(82.76)
28.2
(82.76)
26.8
(80.24)
23.5
(74.3)
19.4
(66.92)
15.5
(59.9)
20.8
(69.44)
平均低溫 ℃(℉) 10.0
(50)
10.1
(50.18)
12.2
(53.96)
16.2
(61.16)
20.6
(69.08)
23.8
(74.84)
25.8
(78.44)
25.7
(78.26)
24.3
(75.74)
20.7
(69.26)
16.5
(61.7)
12.5
(54.5)
18.2
(64.76)
極端低溫 ℃(℉) 3.0
(37.4)
3.6
(38.48)
3.0
(37.4)
9.0
(48.2)
15.0
(59)
18.0
(64.4)
20.0
(68)
22.4
(72.32)
17.5
(63.5)
13.0
(55.4)
11.0
(51.8)
3.8
(38.84)
11.06
(51.8)
來源:金門的氣候

人文地理

  • 人口

本地居民多為閩南人,另有大量中華民國國軍駐守。全盛時期(即精實案前)金門駐軍約13萬人以上,現在則不足1萬[11]

由於金門縣社會福利較好、以及政府提供離島補助,吸引不少臺灣省籍人士遷移戶口享受資源。據2010年統計,金門縣戶籍人口97,387、常住人口僅有57,214(58.75%)、幽靈人口有40,173(41.25%)[12]

  • 語言

金門通行閩南語,屬泉漳片。金門閩南語與臺語皆有明顯混合口音的現象,兩語在一般對話中無礙,但習慣用詞、讀音、聲調有細微不同。

台、金字彙差異不少,台灣本島及澎湖群島因受日治時期的影響加入了許多日語日本式發音的詞彙。如台語稱摩托車為「ōtobai」(オートバイ)(Autobike),而金門閩南語則照國語的字面發音,讀作「mô͘-thok-chhia」。

縣政

行政區劃

現今金門縣管轄有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烈嶼鄉、烏坵鄉,三鎮三鄉。

File:20150624金門縣行政區.png
金門縣行政區域圖


鄉鎮市名 面積
(km²)
下轄村
里數
下轄鄰數 人口數 人口密度
(人/km²)
郵遞區號
金城鎮 21.7130 8 222 42,283 1,947 892
金湖鎮 41.6960 8 163 28,328 679 891
金沙鎮 41.1900 8 140 20,065 487 890
金寧鄉 29.8540 6 143 28,776 964 893
烈嶼鄉 16.0030 5 97 12,416 776 894
烏坵鄉 1.2000 2 2 664 553 896
金門縣 151.6560 37 767 132,532 874
  • 以上資料為2015年11月資料

歷任首長

縣長(民選)

金門縣首長從民國82年(1993年)結束官派開始民選。

屆別 姓名 推薦政黨 任期
1 陳水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993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20日
2 陳水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997年12月20日—2001年12月20日
3 李炷烽  新黨 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4 李炷烽  新黨 2005年12月20日—2009年12月20日
5 李沃士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009年12月20日—2014年12月25日
6 陳福海 無黨籍 2014年12月25日—現任

縣議員

金門地區選民結構以泛藍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支持者居絕大多數,歷屆選舉泛藍候選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選票。

第六屆縣議員列表

地區 姓名 黨籍 備考
第一選區() 石永城 無黨籍
第一選區() 許華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一選區() 許玉昭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一選區() 楊萬山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一選區() 楊永立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推薦
第一選區() 林孫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一選區() 唐麗輝 無黨籍
第一選區() 歐陽儀雄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推薦
第一選區() 李誠智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一選區() 陳滄江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第二選區() 蔡春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二選區() 周子傑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推薦
第二選區() 謝東龍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推薦/副議長
第二選區() 張雲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二選區() 李應文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二選區() 蔡水游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推薦
第二選區() 陳玉珍 無黨籍
第三選區() 洪鴻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三選區() 洪麗萍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議長

立法委員選舉

按中華民國現行立法委員選制,金門縣全境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得選出一位立法委員。 現任金門選區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是民國101年(2012年)1月選出的楊應雄(中國國民黨推薦)。

  • 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
號次 黨籍 姓名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
1 親民黨 親民黨 陳福海 12,128 32.1450%
2  新黨 吳成典 10,678 28.3018%
3 - 許乃權 2,260 5.9901%
4 健保免費連線 高絃騰 228 0.6043%
5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楊應雄 12,435 32.9587%

交通

金門有料羅港水頭港商港。水頭商港為小三通指定港口,與廈門五通碼頭間有定期航線,亦為烈嶼鄉(小金門)與金門本島間定期航線之對口。2006年6月8日,另闢與泉州石井港的第三條小三通航線。小三通夜航於2012年4月開始,水頭至東渡碼頭每天一個航班。第四條小三通航線(水頭至廈門大嶝島)規劃中,2012年年底通航。
烈嶼的九宮碼頭及金門本島的水頭碼頭之間每天從早到晚每半小時各有兩艘渡輪來回,每次搭乘需付全票60元新台幣,半票30元新台幣,船隻可載運機車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每次載運機車需付50元新台幣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20元新台幣(擁有戶籍之縣民,金門縣政府有補助)。金門地區的居民於搭乘地區公共車船時,可持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發行的金門交通卡,在上下車船時於電子感應器前感應刷卡,即可免費搭乘。其他地區民眾可刷行悠遊卡一卡通付費。搭乘地區公共運輸船需另付保險費用,其交通費用由金門縣議會撥款補助。
烏坵鄉原屬莆田縣,與金門本島間並無直接航班,僅有台中港有航次連絡。
金門水頭碼頭的海關大廈
尚義機場為本縣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目前有往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澎湖各航線。
早期金門的對外航空交通只有搭乘當時軍用運輸機。直到1987年9月遠東航空公司開始飛航金門至台北航線,開啟台金民航航線。後來陸續有復興航空、馬公航空(被長榮集團收購後改名為立榮航空)、華信航空遠東航空等航空公司經營台金航線。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是在大嶝、小嶝向外海填海造陸二十六平方公里,分二期興建,總計有四條跑道,預定2020年啟用,最終年服務旅客量4300萬人次。填海造陸完成後,距離金門金沙鎮北方的「海峽中線」只有六十公尺。預估五年後金門機場飽和,無法再擴建,將考慮廈門新機場共建共用。[13]
  • 公路
金門目前無鐵道,島內倚賴公路,島際則為水路。其中最主要一條為貫穿金門本島中部的伯玉路(舊名又稱中央公路),另有環島北路環島西路環島南路環島東路...等主要公路。
國軍的管理之下,金門之道路密度為中華民國各縣市之冠。
聯絡大小金門島的金門大橋於2011年1月9日動工,預計於2017年年底前完工。[14]
  • 公車
金門縣公車由金門縣縣營事業機構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營運,有四個營運車站:金城車站、山外車站、沙美車站、烈嶼車站。總計有29線編有編號的一般公車路線,以及4條台灣好行觀光公車路線。
  • 鐵路
    • 以前曾有西園鹽場鐵路營運,該鐵路是一條鹽業鐵路,也是當時金門本島唯一條鐵路,於1970年廢止,現存一小段路線遺跡。
    • 近年來中央及縣政府大力發展觀光及投資建設,吸引觀光客到訪,且金門與廈門之間交通日益便捷,為應付未來觀光人潮,金門縣政府規畫了一套輕軌捷運系統和一條公車捷運。規劃路線及車站還未確定。未來金廈大橋開工興建後將規畫一條捷運系統連接到廈門,跟廈門軌道交通接軌。但此建設全部仍在計畫中,影響因素主要為未來金門觀光及人口狀況。

教育

医疗

資訊編碼

由於金門縣不在臺灣省境內,故ISO 3166-2:TW 没有編入金門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2把金門縣編成350527 JME。

旅遊

古寧頭戰役(即金門戰役)參戰坦克「金門之熊」M5A1,陳列於古寧頭。

住宿

特產

景點

金門風景

文化產業

電視廣播

類比無線電視
电视频道 頻道
台視 第40頻道
中視 第44頻道
華視 第36頻道
公視 第42頻道
廣播
頻率 電台名稱
88.9 兆赫 教育廣播電台
91.7 兆赫 金馬之聲
92.9 兆赫 太武之春
96.3 兆赫 中廣新聞網/中廣流行網
107.3 兆赫 漢聲廣播電台廈門也可聽到[15]

文化資產

以金門為舞台的影視作品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目前有吳鈞堯撰寫的《撥霧:金門現代文學發展之研究》、陳慶元撰寫的《酒夜方興:金門縣作家選集(評論卷)》。論文方面,目前已經有人研究金門古典文學、民間文學、現代文學等議題。博碩士論文有劉國棋〈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唐蕙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林宏信〈觀察1990年代後地方文學的興起與發展─以金門文學為觀察對象〉、郭庭源〈台灣與金門地區民間風水傳說研究〉等;期刊論文有蔡振念〈金門古典文學的整理〉、王天源《發現沙美古鎮的故事》(金門文藝雙月刊)、王天源《海上仙洲》(金門文藝雙月刊)、王天源《瑰麗的金門鹽業史》(金門日報副刊文學)等文章。

民間文學方面的著作及編輯,有:林永塘《浯洲俗諺集》、吳家箴《浯島情懷》、許丕華《浯鄉俗諺風華錄》、楊加順編輯《金門民間文學集.傳說故事卷》。

以「金門」的政經、社會、歷史、身份認同等議題為題材的小說作品,目前有吳鈞堯的《履霜: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七八-二○○八年》與《凌雲: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顏炳洳、陳欽進合著的《擎天: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金門縣籍作家以「金門」人事物為題材的小說作品,目前已被該縣文化局集結為《酒香古意‧2008金門縣作家選集<小說卷>》,該書在2008年12月出版。

古典文學作品的出版方面,宋代詩人邱葵的詩作,目前已被金門縣文化局整理、出版,為《釣磯詩集譯注》(楊天厚、林麗寬譯注)。明代金門文人蔡復一的作品,也被縣文化局收錄、出版為《遯庵蔡先生文集校釋》。古典文學的研究與作家的傳記寫作方面,目前有蔡主賓撰寫的《蔡廷蘭傳》,由金門縣文化局補助出版。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政府機關有「金門縣文化局」,除了出版作品集、詩文集、研究等著作,還出版以下的刊物:「金門季刊」、「金門文學叢刊」、「金門歷史風雲」、「金門文藝」、「金門文史叢刊系列」、「金門兒童繪本」;基金會則有「金門縣社教文化活動基金會」[16];縣內沒有全國性文學社團 [17],地方性文學社團,目前可查到的有「耕餘吟社」。金門縣文化局在2008年7月出版該社詩友的作品《耕餘酬唱集》。

大型的文學活動有金門縣文化局舉辦多屆的「浯島文學獎」徵文活動。

姐妹城市

金門出身的名人

註釋

  1. ^ 兩句俗諺中的「金」指金門,「銀」、「銅」都是指同安縣,銀、銅字典故都與同安縣城有關[3]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人口統計電子報
  2. ^ 縣治沿革, 金門縣政府
  3. ^ 颜立水论金:厦富金贵“两门”对开才合璧 ,廈門商報(2007-07-30)
  4. ^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漳州府志選錄》,第10頁
  5. ^ 《金門縣志:卷首》,第154-156頁
  6. ^ 夏琳,《閩海紀要》,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卷之上,第33頁
  7. ^ 7.0 7.1 7.2 郭哲銘. 《浯鄉小事典》. 出版商所在地: 金門縣文化局. 2006-12-01: 112、115頁. ISBN 978-986-00-6631-9. 
  8. ^ 此時鄉約相當於今日之的行政層級。
  9. ^ 管仁健. 國軍屠殺越南難民的三七事件. 《你不知道的台灣》. 2008-03-07. 
  10. ^ 總體規劃 金門成國際自由市. 中央社. 2013-05-23 (中文(臺灣)). 
  11. ^ 金馬駐軍 最多時高達17萬,自由時報
  12. ^ 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提要分析,行政院主計處
  13. ^ Template:Kinmen news
  14. ^ 黃如萍. 金門大橋動工 預定105年通車. 中國時報. 2011-01-09 [2011-01-09]. 
  15. ^ 漢聲電台金門發聲 收播範圍涵蓋廈門
  16.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活動基金會」名錄。
  17.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團體」名錄。

来源

期刊
  • 王天源撰寫的《發現沙美古鎮的故事》,《金門文藝》雙月刊
  • 王天源撰寫的《海上仙洲》,《金門文藝》雙月刊
  • 金門日報
网络资料

外部連結

參見

Template:中華民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