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艋舺龍山寺:修订间差异

坐标25°02′14″N 121°29′58″E / 25.03722°N 121.49944°E / 25.03722; 121.499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64行: 第164行: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Commonscat|Mengjia Longshan Temple}}
{{Commonscat|Mengjia Longshan Temple}}
*[http://www.lungshan.org.tw/ 艋舺龍山寺網站]
*[http://www.lungshan.org.tw/ 艋舺龍山寺網站]{{zh}}{{en}}{{ja}}
*[http://www.lungshan.org.tw/lungshan/ 艋舺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zh}}

{{臺北市文化資產}}
{{臺北市文化資產}}
{{台灣直轄市定古蹟}}
{{台灣直轄市定古蹟}}

2016年2月25日 (四) 05:51的版本

艋舺龍山寺
大殿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主神觀世音菩薩
例祭農曆2月19日(觀世音菩薩聖誕)
遗产指定國定古蹟
建立时间1738年(清乾隆3年)5月18日
地圖
地图

艋舺龍山寺,也稱萬華龍山寺臺北龍山寺,簡稱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旅遊宗教勝地。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巖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

歷史

日治時期的臺北龍山寺

由於當初艋舺環境險惡,瘟疫頻傳。泉州三邑移民於是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台灣,合資並在1738年(清乾隆3年)興建龍山寺。

清仁宗嘉慶年間台北發生大地震,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又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同治年間,淡水士紳黃龍安將本廟觀音菩薩分香至大溪,建立大溪龍山寺

日治時期,龍山寺部分空間被佔用作為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1919年,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隔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為今日龍山寺樣貌的基礎。龍山寺的大殿在1945年(昭和2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毀,戰後才修復。

內政部七四台內民字第三三八O九號公告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所屬艋舺地藏庵為三級古蹟。

現況

中庭與前殿

本寺總面積約1,800,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宮殿式建築物。自中軸由外而內,依序是山門、廟埕、前殿、中庭、大殿、後庭、後殿,兩旁有左右護院,又稱左右護龍或東廂西廂,上有鐘鼓樓。前殿、大殿、後殿、與護院合成一瘦長的「回」字型;但是若考慮連結大殿與護院的走廊,則形成一類似「日」字型的形狀。

此外東、西、北各有新建的建築物,龍邊的護院外,設有配殿「含福智大師紀念堂」;虎邊的護院外,設有地下廁所、金亭與時鐘台;後殿的後方設有餐廳。廟埕的左右兩邊設有淨心瀑布噴泉池。

龍山寺為傳統匠藝的藝術殿堂。前殿的特色有八角藻井以及全台灣唯一的鑄銅龍柱。大殿有金柱撐起的圓形螺旋狀藻井,相當罕見。整體的建築不論是石雕、木雕、彩繪和格局樣貌,都非常的精緻,展現了台灣傳統寺廟之美,極具藝術價值。

本寺地址為台北市廣州街211號。西臨西園路一段,為著名佛具街。南面為廣州街,再往南有艋舺公園艋舺公園地下停車場、龍山寺地下街台北捷運龍山寺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中心、臺鐵萬華車站;新建中的萬華凱撒大飯店等;附近也有艋舺青山王廟艋舺祖師廟。交通、商業、休閒、生活機能均十分便利。

供奉神祇

龍山寺虔誠信眾拜天求福

本寺包括三教重要神祇,主要可分為前殿、大殿、後殿三個殿,此外可細分為許多廳,共有神祇百餘尊,七個香爐。以下先介紹參拜順序,再一一介紹各殿神祇

參拜順序

本寺有觀音爐、天公爐、媽祖爐、水仙尊王爐、註生娘娘爐、文昌爐、關聖爐共七爐,參拜順序依照此七爐依續參拜、上香即可。其中,爐體較高、靠近大殿的為天公爐;體積最大、位於中庭靠近前殿的為觀音爐。後殿由中間開始往兩旁參拜;同樣靠近中間的,先拜龍邊後拜虎邊。

唯此寺前殿現供有三寶佛,依佛教儀軌,一開始先至前殿禮佛後,再行參拜。

節能減碳

以前龍山寺設有11香爐,每爐3柱1尺香,參拜1次會燃燒33尺香;現響應節能減碳改設7爐,每爐1柱1尺香,參拜1次會燃燒7尺香;104年6月15日起,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只保留觀音爐、天公爐與媽祖爐,每爐1柱半尺香,參拜1次會燃燒1.5尺香,產生香煙量為早年的1/22。

此外早年龍山寺設有金爐,供信眾焚燒紙錢,後來配合節能減碳廢止金爐。

前殿

三川殿,於2002年3月31日

前殿分為三部份,三川殿(三門)、龍廳(龍門)與虎廳(虎門),又稱為五門殿。三川殿的“三”取自殿門數量,“川”取自殿門外貌,殿門稱為三川門;主祀三寶佛,此外有許多神像陪祀於該殿,可能是落難神像,不一一詳述。

哼、哈二將手執金剛杵立於三川殿中門,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東方持國天王手抱琵琶、西方廣目天王手纏虯龍分居三川殿門左右,象徵著風、雨、調、順(風調雨順)。

大殿

大殿

大殿又名圓通寶殿,主祀觀音佛祖。圓通二字取自佛家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之典故。石工為惠安石匠張木成作品。

三川門與廟埕,攝於2003年1月

觀音是「觀世音」的簡稱,一說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世」字;而「佛祖」是信眾對菩薩的敬稱。據佛教說法,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現為阿彌陀佛脅侍菩薩,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因觀世音菩薩是過去佛,也是未來佛,故信眾常尊稱為佛祖。

後殿

後殿可細分為天上聖母殿、文昌帝君殿、華陀廳、關聖帝君殿、月老廳等部份。

鳳檐
鐘樓
雕樑
龍山寺2015祈福主燈


天上聖母殿

主祀天上聖母,即媽祖。此外左右又可細分為兩個廳,龍邊供奉男性神祇,虎邊供奉女性神祇。文昌殿與關帝殿,為文左武右。西門町媽祖廟的媽祖,在其殿宇的拆遷過程中,也曾奉祀於此。

天上聖母殿左廳
天上聖母殿右廳

主祀註生娘娘。

文昌帝君殿

主祀文昌。一般文昌宮、廟、閣、寺,多奉祀五文昌帝君。本寺奉有文昌帝君、大成魁星、紫陽夫子,另有奉祀文衡帝君關聖帝君)於關聖帝君殿。文昌星君文魁星君紫陽夫子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合稱五文昌

華陀廳

華陀先師 神像

關聖帝君殿

主祀關聖帝君。

月老廳

福智大師紀念堂

本堂位於華佗廳後方。

開山廳

本廳位於西廂鼓樓一樓。

重要文化財

  • 山門: 四柱三間歇山重簷式牌樓,建於1960年代,名匠廖石成設計。
  • 中殿: 中央設螺旋藻井,由32組斗栱逆時針組合而成,神龕雕塑乃黃龜理大師的作品。
  • 銅鑄龍柱: 三川殿入口處,1920年代由廈門剪花匠師洪坤福塑胚,臺北鐵工廠李祿星鑄造而成。
  • 後殿人物柱: 由武榮媽祖會出資,泉州石匠所刻,主題為「郊遊紀趣」,實為少見的雕刻題材。
  • 釋迦牟尼佛塑像: 為雕塑家黃土水於1925年受魏清德委託雕造,立像以南宋梁楷水墨畫「釋迦出山圖」為藍本而製,二戰時燒毀,現物是1986年由行政院文建會以原模翻製5尊銅製像之一。
  • 正殿壁畫: 左側為「龍王請法圖」,右側為「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出自彩繪名師潘麗水的高徒蔡龍進之手。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辜神徹,2008,〈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臺灣文獻》第59卷,第1期,頁115-17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辜神徹,2015,〈族群意識與顯靈敘事--臺北地區觀音信仰傳說之研究〉,收入陳益源主編《府城大觀音亭與觀音信仰研究》,頁659-685。臺北:里仁書局。

外部連結

25°02′14″N 121°29′58″E / 25.03722°N 121.49944°E / 25.03722; 121.4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