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十虎:修订间差异
第86行: | 第86行: | ||
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學習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 |
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學習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 |
||
[[釋海燈]](1902年8月14日11:00-13:00之間-1989年1月10日21:00-23:00之間)(一說生於8月18日),人稱「海燈法師」,俗姓范,名靖鶴,字劍英,又名無病,號「無病道人。」生於1902年8月14日午時,圓寂於1989年1月10日亥時。四川省江油縣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他以武術而聞名。 |
|||
[[釋海燈]](生卒年不詳),少林正宗“第三十二代傳人”、“少林住持”,“少林寺武術教授”。 |
|||
擅長“童子功”、“一指禪、二指名功”、“梅花樁”和“鐵布衫”四大絕技。“達摩氣功”、“少林氣功”、“六通氣功”,防身“能運成一口大氣擊人于百步之外。 |
|||
== 與廣東十虎相關之武林人士 == |
== 與廣東十虎相關之武林人士 == |
2016年3月30日 (三) 01:34的版本
廣東十虎是清朝末年在廣東省以武術稱著名十位名人。這十人有些後來亦成為了地方團練的首領,當中不少人更有著傳奇的身世。以至後世的電視劇及電影有不少都以他們的生平作題材。
歷史背景
清代末年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堪,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良民,廣東省地處南方治安更為惡劣,華南海盜於1790年至1810年間(乾隆~嘉慶年間)更肆虐於廣東沿岸,民間為了保護自己紛紛習武,各村鎮行會爭相聘請武術高強的武師任教,一來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二來亦可使子弟強身健體,故一時之間練武之風異常熾熱,特別是廣州有許多武館相繼設立而且公開招攬學生。正所謂同行如敵國,各武師為了爭奪市場利益,彼此間踢館和接受別人公開挑戰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 一場比武決戰後,勝者有更多學生慕名而至,敗者漏夜回鄉關門大吉,可想而知在殘酷的競爭下,沒有真材實料是不可能在廣州吃武師這行飯的,更無用說要在廣東打出名堂了,然而,這種環境卻促進了近代南派拳術的發展, 許多現在還流傳的南拳均始創於這個時代背景。
廣東十虎及其武學
廣東十虎名稱 | 外號 | 成名武學 | 備註 |
王隱林,又名「王飛龍」 | 白鶴俠家拳 | (生卒年不詳),於1928年正式將其武學定名為俠家。 | |
黄澄可 | 九龍拳 | (生卒年不詳)。年代推斷 : 黄澄可先後得一代宗師陸阿采、黃麒英(1810年-1886年)、梁坤(1813年-1886年)等人指點武學,可推斷黄澄可身處年代跟上述三人差不多,但同為廣東十虎之二的黃麒英、梁坤指點黄澄可武學,推斷黄澄可有可能比較年輕或初時資歷較淺。(純粹推斷) | |
蘇黑虎 | 少林黑虎門 | (生卒年不詳)。年代推斷 : 道光年間,有一少林僧人法號兆德,每隔數年便到廣東化緣一次,因而遇上順德北崗鄉之蘇黑虎,蘇黑虎年幼已習武術,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絕技後,即決心跟隨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學藝。道光年間為1821年-1850年,可推斷蘇黑虎身處年代跟廣東十虎其他成員差不多。 | |
黄麒英 | 洪拳、虎鶴雙形拳 | (1810年-1886年),晚清十大高手黃飛鴻之父。 | |
周泰 | 周鐵頭 | 八卦棍 | (生卒年不詳),周泰為廣東十虎之一,並非黃飛鴻。 |
黎仁超 | 七星拳 | (生卒年不詳)。 | |
蘇燦 | 蘇乞兒 | 醉拳、殘拳 | (生卒年不詳)。年代推斷 : 在朋友餘楓、摯友梁坤等人的傾力幫助下,終於在其流落地—湖南長沙鎮再度雄起。蘇燦身處年代跟應為與梁坤(1813年-1886年)差不多。 |
梁坤 | 鐵橋三、洪拳大師 | 鐵線拳、洪拳 | (1813年-1886年)。 |
陳長泰,又名「陳鐵志」 | 鐵指陳 | 金剛指法 | (生卒年不詳)。 |
譚濟筠 | 譚家三展 | (生卒年不詳)。年代推斷 : 隨詠春宗師梁贊學武,不單武藝有進,人亦變得成熟穩重,後來融會詠春拳自創鶴陽拳。譚濟筠之師父梁贊(1826年-1901年)比廣東十虎之二的黄麒英(1810年-1886年)小16歲及比梁坤(1813年-1886年)小13歲,可推斷譚濟筠比其他廣東十虎年輕。(純粹推斷) |
有關廣東十虎的傳說
- 有關黃飛鴻是否廣東十虎之一,坊間眾說紛紜。
- 在已故武俠片演員關德興先生及多位著名演員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中曾經多次提及「廣東十虎黃飛鴻」的稱號,但其父親黃麒英已是十虎之一。
- 按作者筆名「我是山人」的陳勁先生在他的武俠小說《武壇二虎》自序裡亦將黃飛鴻列入廣東十虎。
- 作家朱愚齋(林世榮徒弟及《黃飛鴻傳》作者)認為黃飛鴻不是十虎之一,應該是周泰才對。[1]
-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曾提及蘇乞兒名叫「蘇察哈爾燦」,出身滿洲門閥。此名字除此電影外,沒有其他出處或傳說。近年,電影人蕭若元已經在網台節目中說明,「蘇察哈爾燦」為其創作。
廣東十虎與晚清十大高手
坊間多為黃飛鴻是否廣東十虎之一眾說紛紜,此為廣東十虎與晚清十大高手之混淆可能性頗高。黃飛鴻與清末另外九位武術高手齊名,應為晚清十大高手之一。
下為廣東十虎與晚清十大高手名單。
- 廣東十虎 :
王隱林、黄澄可、蘇黑虎、黄麒英、周泰、黎仁超、蘇燦、梁坤、陳長泰、譚濟均。
- 晚清十大高手 :
第一種說法 : 董海川、王正誼、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
第二種說法 : 董海川、王正誼、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燕子李三」、許世友、釋海燈。
「燕子李三」: 歷史上曾經有好幾個人用過「燕子李三」的名號。
晚清十大高手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八卦掌高手,人稱「董八卦」。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
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乳名安子,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嶺南武術宗師及著名漢醫,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廣東十虎黃麒英之子。
霍元甲(1869年-1910年),祖籍河北滄州,世居天津,精武體育會創始人,擅長祖傳「迷蹤拳」(又名燕青拳)。
王子平(1881年-1973年),字永安,回族。上海八大傷科醫師之一,晚年時總結一生心得撰寫並出版《拳術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勢》等著作。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又名星武,字慎媿,號儒俠,道號「斗米觀」居士。是自然門的一代宗師。因為他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
韩慕侠(1877年-1947年),原名金鏞,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武林大師張占魁弟子,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精通形意拳、八卦掌。
燕子李三,歷史上曾經有好幾個人用過「燕子李三」的名號。
①李雲龍 (1837年 - ?年),據史書文獻資料記載的最老「燕子李三」,河北滄州獻縣臨河鄉東鎮上村人,乳名喚作「小龍兒」。擅長輕功飛簷走壁。
②李鴻(1898年-1936年),字景華,河北人,為了增強本領,他曾隱姓埋名到少林寺學藝。
③李聖武(1919年-1949年10月27日),又名李化天,乳名吉順。他的成名原因比較多,一是當時李聖武為了擴大自己在道上的影響,就把老「燕子李三」(李鴻)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處吹噓自己能"飛簷走壁"無所不能。1949年10月27日被濟南市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河北滄州六合拳名人,曾單靠一身俐落輕功,獨闖少林十八銅人,大破武當真武七截陣,而無人可傷其毫髮。
④李芬 (生卒年不詳),出生在當時的河北(現在的天津市薊縣上倉鎮的程家莊)。李芬出生的村子為他立有碑文為證,在他健在的年代,因為武功顯赫、行俠仗義而被當地人把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編成評戲傳唱。李芬的武藝雖然高強,但並不像傳說中那樣有絕頂的輕功,是人們歌頌他的時候把武界排行老二的「草上飛」梁英以及其它武林高手的故事都套編在他的身上,結果在後人不斷傳送演繹的情況下,義俠李芬變成了今天後人杜撰出的「燕子李三」。
孫祿堂(1860年-1933年),原名孫福全,字祿堂,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名家,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
郭雲深(1820年-1901年),形意拳大師,李洛能門下八大弟子之一。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乳名「三伢子」。 少年時曾在少林寺學習武術,拜雲游武僧林子金為師,因思念老母決定歸家還俗,只憑一條哨棒打出由全寺僧人所擺之「木人陣」,少林方丈妙興禪師親送其銀元離開。
釋海燈(1902年8月14日11:00-13:00之間-1989年1月10日21:00-23:00之間)(一說生於8月18日),人稱「海燈法師」,俗姓范,名靖鶴,字劍英,又名無病,號「無病道人。」生於1902年8月14日午時,圓寂於1989年1月10日亥時。四川省江油縣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他以武術而聞名。
與廣東十虎相關之武林人士
黃泰(ca. 1782年 - 1867年),廣東十虎黄麒英之父,南拳高手,擅長打羅漢金錢鏢,時人稱其為「金錢泰」。
陸阿采(生卒年不詳),廣東十虎黄麒英之師父,傳武術於黄麒英。
林福成(生卒年不詳),廣東十虎梁坤(鐵橋三)之徒弟,黃飛鴻之師父,黃飛鴻從林福成處學得鐵線拳。
宋輝鏜(生卒年不詳),黃飛鴻之師父,黃飛鴻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
陸正剛(生卒年不詳),黃飛鴻的第一位徒弟,之後離開黃飛鴻去香港開設武館,陸正剛最早離開黃飛鴻。
林世榮(1861年-1943年),綽號「豬肉榮」,廣東南海桂城人,少年時隨胡金星習武,之後再拜北方康姓拳師及鐘雄山為師,最後師從黃飛鴻。
梁寬(生卒年不詳),昌隆銅鐵器店之學徒,黃飛鴻之徒弟。
陳殿標(生卒年不詳),與凌雲楷同時拜黃飛鴻為師。
凌雲楷(生卒年不詳),與陳殿標同時拜黃飛鴻為師。
清末時期廣東地區其他武術高手
梁贊(1826年-1901年),原名梁德榮,廣東鶴山古勞人,晚清著名武術家,人稱「詠春拳王」及「佛山贊先生」。
梁璧(1845年-1911年),梁贊之次子,梁春之弟,自小從父學習詠春拳。人稱「先生璧」。
陳華順(1849年-1913年),外號「找錢華」、「爪錢華」,生於順德,清朝末年詠春宗師梁贊「贊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開教授詠春拳術。
葉問(1899年-1972年),原名葉繼問,光緒25年生於廣東佛山,陳華順之封門弟子。葉問於1950年代將詠春拳從中國帶到香港發展,在香港被譽為一代宗師。
清末時期廣東以外地區武術高手
楊露禪(1799年-1872年),名福魁,清代河北永年人,太極拳成名之關鍵人物;楊氏太極拳的奠基人物,第一個將太極發揚光大的人。
李洛能(1808年-1890年),清末武術家,形意拳宗師,生於河北省深縣,名飛羽,字能然,當年世稱「老能先生」。由於武藝高強,又有「神拳李」之威名。
李鳳崗(生卒年不詳),出身直隸滄州(今河北滄縣),六合拳傳人,活躍於清朝道光、咸豐之際,擅使雙刀,人稱「雙刀李鳳崗」。王正誼、劉德寬之師。
馬永貞(1840年-1879年4月13日),山東省臨清直隸州邱縣陳村(今河北省邱縣陳村回族鄉陳村)人。自幼習武,擅長查拳、彈腿功,還善於馴馬、騎馬。
李存義(1847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河北省深州南小營村人,劉奇蘭之徒,為形意拳名家,擅長單刀,有「單刀李」之名。
李書文(1862年-1934年),字同臣,河北省滄州東南鄉張沙人(縣誌誤載為南良人)。清末武術名家,為八極拳代表人物之一,別號「神槍」。
霍殿閣(1886年-1942年),字秀亭,祖籍山東即墨,河北滄州東南鄉小集人,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霍氏八極拳創始人。
韓化臣(1887年-1937年),字惠卿,直隸滄縣東南羅疃人,職業武師,八極門第五代大師。青年時拜張拱辰(景星)為師,習八極、劈掛。為得真傳隨張師入族,成為入室弟子,同時也得師伯黃四海、老師兄李書文獎掖。韓化臣與師兄張毓衡、師弟馬鳳圖、馬英圖一起苦練。四兄弟把馬鳳圖、馬英圖帶來的鹽山劈掛,加以提升發展,這是八極、劈掛結合的又一次飛躍。
陳發科(1887年-1957年),河南溫縣人。出生於太極拳世家,是太極拳九代。
馬鳳圖(1888年-1973年),字健翔,生於河北省滄縣孟村,回族人,著名武術家與中醫,通備武學體系的集大成者,擅長劈掛拳與八極拳。為中華武士會創辦者之一,曾任甘肅省政協委員。其弟馬英圖也是著名武術家。
馬英圖(1897年-1956年),馬鳳圖之弟。
黃性賢(1910年-2004年),宣統2年出生於福建福州市晉安區,字心玄,又字敏武,著名武術家,擅長白鶴拳與鄭子太極拳,為鄭曼青之徒。
常東昇(1911年-1986年),宣統3年出生,字漫天,後改字曼天,回族,河北保定府東城根將軍廟街人,保定摔跤的代表人物。
廣東十虎身處之年代 (大事紀)
1810年 華南海盜勢力崩潰,華南海盜黑旗幫首領郭婆帶,紅旗幫首領張保仔,分別於1810年1月至2月期間及1810年5月22日各自向兩廣總督百齡投降,擾攘廣東沿岸達20年之華南海盜勢力基本上滅亡。
1839年9月4日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1年至1872年 太平天國
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1年至1895年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
1899年秋至1901年9月7日 義和團
有關廣東十虎的創作
- 《武壇二虎》,我是山人小說。
- 《蘇乞兒》,80年代電視劇,香港無綫電視製作,周潤發、劉德華主演。
-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1979年電影,張徹執導。
- 《英雄之廣東十虎》,1999年電視劇,香港亞洲電視製作。
参考文献
- ^ 代麗. 铁桥三:从吉光片羽认识武学宗师. 中國廣州網. 2005年7月11日.
外部連結
- 廣東十虎簡介
- 少林黑虎門
- 金碗鐵筷
- 廣東十虎之王隱林
- 廣東十虎趣談 (上、中、下)
- 晚清十大高手 - 第一種說法
- 晚清十大高手 - 第二種說法
- 燕子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