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銀正雄: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銀正雄''',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台灣文學的本土化[[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
'''銀正雄''',[[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台灣文學]]的本土化[[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


[[1977年]][[4月]],銀正雄於《仙人掌》文學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攻擊鄉土文學的首篇文章。
[[1977年]][[4月]],銀正雄於《仙人掌》文學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攻擊台灣鄉土文學的首篇文章。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劉紹銘]],《台灣本地作家短篇小說選》
*[[劉紹銘]],《台灣本地作家短篇小說選》
*[[陳映真]],《向內戰‧冷戰意識形態挑戰》,2003年9月26日,中國時報人間版。
*[[陳映真]],《向內戰‧冷戰意識形態挑戰》,2003年9月26日,[[中國時報]][[人間版]]


[[Category:台灣作家]]
[[Category:台灣作家]]

2007年5月2日 (三) 03:30的版本

銀正雄,[[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台灣文學的本土化與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

1977年4月,銀正雄於《仙人掌》文學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攻擊台灣鄉土文學的首篇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