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修订间差异
第429行: | 第429行: | ||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
||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
||
[[Category:亞洲硬幣上的人物]] |
2016年8月19日 (五) 01:57的版本
伊丽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 |||||||||||||||||||||||||||||||||||||||||||||||||||||||||||||||||||
---|---|---|---|---|---|---|---|---|---|---|---|---|---|---|---|---|---|---|---|---|---|---|---|---|---|---|---|---|---|---|---|---|---|---|---|---|---|---|---|---|---|---|---|---|---|---|---|---|---|---|---|---|---|---|---|---|---|---|---|---|---|---|---|---|---|---|---|
联合王国女王及 其他英联邦王国女王
| |||||||||||||||||||||||||||||||||||||||||||||||||||||||||||||||||||
統治 | 1952年2月6日至今(72年336天) | ||||||||||||||||||||||||||||||||||||||||||||||||||||||||||||||||||
加冕 | 1953年6月2日 | ||||||||||||||||||||||||||||||||||||||||||||||||||||||||||||||||||
前任 | 乔治六世 | ||||||||||||||||||||||||||||||||||||||||||||||||||||||||||||||||||
王储 | 查尔斯(威尔士亲王) | ||||||||||||||||||||||||||||||||||||||||||||||||||||||||||||||||||
首相 | 见列表 | ||||||||||||||||||||||||||||||||||||||||||||||||||||||||||||||||||
出生 | 英国倫敦西敏市梅費爾布魯頓街17號 | 1926年4月21日||||||||||||||||||||||||||||||||||||||||||||||||||||||||||||||||||
配偶 | 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1947年结婚) | ||||||||||||||||||||||||||||||||||||||||||||||||||||||||||||||||||
子嗣 | 查尔斯(威尔士亲王) 安妮(长公主) 安德鲁(约克公爵) 爱德华(威塞克斯伯爵) | ||||||||||||||||||||||||||||||||||||||||||||||||||||||||||||||||||
| |||||||||||||||||||||||||||||||||||||||||||||||||||||||||||||||||||
王朝 | 温莎王朝 | ||||||||||||||||||||||||||||||||||||||||||||||||||||||||||||||||||
父親 | 乔治六世 | ||||||||||||||||||||||||||||||||||||||||||||||||||||||||||||||||||
母親 |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 | ||||||||||||||||||||||||||||||||||||||||||||||||||||||||||||||||||
宗教信仰 | 英国国教会 苏格兰教会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及其他英联邦王国王室 |
---|
|
伊麗莎白二世(英語: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本名伊利沙伯·亚历山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16個互不隸屬的英聯邦成员国的女王(這些國家稱為“英聯邦王國”)、英國国教(聖公會)的最高領袖以及由53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英聯邦的元首。
伊利沙伯二世於1952年2月6日登基時,為7個獨立國家的女王,即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和錫蘭。1956至1992年間,她的王國數目有所增減。現時,她是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牙買加、巴巴多斯、巴哈馬、格林納達、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現今於世在位时间第二長的国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同時也超越維多利亞女王的63年216天的紀錄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一长的女性君主。以她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王國中大约生活著1.4億人。
根據英聯邦王國的現行憲政機制,女王在各個英聯邦王國的尊號各不相同,在英國的稱號是:“伊利沙伯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皇,英聯邦元首,信仰捍衛者”[2]。
16國君主
現行的英聯邦王國王位繼承規則的法律根據是英國1689年的《權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令》(Act of Settlement 1701),按照此法律她必須是圣公会教徒。雖然根據不成文的普通法英國的王位是按血緣繼承的,但英國國會自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就確立了國會有權決定王位繼承的規則(詳見英國王位繼承)。在共戴伊麗莎白二世為女王的16個英聯邦國家中,她作為君主的地位是受到當地憲法承認的。這些國家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或自治領地,或自治領地的間接領地。
共戴伊麗莎白二世為女王的16個英聯邦王國之間對王位的繼承訂立了共同的憲政安排。1930年的《西敏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確立了原英屬自治領的主權獨立地位。根據《西敏法令》,「任何可能改變王位繼承和王室頭銜的法律都必須在獲得英國議會和所有自治領議會的同意後才可實施」。隨著英聯邦王國憲政機制的成熟,當時所稱的“自治領”(Dominion)叫法現在大致已被“王國”(Realm)取代,但兩种用詞所指的實際概念未變,所有英聯邦王國的主權獨立和王權共屬性質都在30年代已經確立。在以後數年裏,各原英屬自治領分別接受了《西敏法令》所賦予的主權獨立地位,另外又有其他原殖民地和屬土分別取得英聯邦内的自治領地位,但後來一些自治領又選擇廢除君主制、甚至離開英聯邦。伊麗莎白二世繼位時,共有七個王國已成爲獨立王國,即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和錫蘭,而今天則共有16個英聯邦王國。不是王國的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對王位繼承的更改沒有決定權。
由於根據《西敏法令》,不論英國還是其他英聯邦王國都無權單方面更改王位繼承規則,因此在需要對王位繼承進行更改時,必須由英國和其他英聯邦王國分別按照各自的憲法要求對王位繼承規則進行更改。例如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時,澳大利亞國會通過決議同意由英國就此立法,其他王國大多由於正值國會休會,是由政府表達同意的;而愛爾蘭和南非則自行立法承認了法律的修正。最近一次英聯邦王國修改王位繼承規則,也是女王在位期間唯一一次修改,是2015年完成的修正,此次修正減少了1689年的《權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令》中針對天主教徒的歧視性條文,並規定未來的王位繼承人不論男女都受相同待遇(而不是男性優先)。在此次修正中,大多數英聯邦國家都選擇使用共同商定的法律文本自行立法,也有些國家決定在其憲法下經過英國國會立法的修正在當地自動生效。由於各國修法的進展速度不同,所有的修正立法必須等待所有國家完成立法或確認不須自行立法方可同時生效。
早年生活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外祖父母的家中,她的曾祖母是来自丹麥的亚历山德拉王后,祖父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祖母是玛丽王后。她的父親乔治六世当时还是约克公爵。按照英国王位继承顺序,伊丽莎白出成为父亲之后的第三顺序继承人。当时,伯父爱德华王子虽然未婚没有子嗣,但按常理,约克公爵父女两人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并不大。
伊丽莎白在其母親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長,此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圣公会會友。
1936年1月,祖父乔治五世逝世。同年12月,继位不足一年的伯父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成为英国国王,是为乔治六世。十岁的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权由此上升至第一位,她成為王位的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丽莎白只有13歲,她與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難。當時有人建議两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她們母親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况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况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離開。”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發表廣播,對象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說服父親,允許她直接参與協助打赢戰争。她加入了後方防衛支援部隊“國内婦女支援部隊”(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服役,编號是第230873號伊丽莎白·温莎名譽少尉,她完成了駕駛和汽車修理訓練,成爲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在五個月后獲升任名譽下級司令員。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她的第三代表哥,他俩的高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菲利浦王子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任何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上尉)。伊丽莎白又同时持有爱丁堡公爵夫人的称号。这次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最終也是在她本人的坚持下达成的。這些考驗包括菲利浦不忠的流言,和伊丽莎白祖母和父母對於菲利浦的四个姐姐都是德國籍王妃所引起的猜忌。当时他健在的三位姐姐不被邀请出席弟弟的婚礼;他母亲由于在英国出生及成长则获准出席。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別墅(Clarence Hous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按照慣例,婚後伊丽莎白應當冠以菲利普的姓氏,但女王父母、當時帝后不願見到伊丽莎白即位之後温莎皇朝(House of Windsor)終結改爲“蒙巴顿王朝”,因此女王及兩人的子女不是按照慣例隨同菲利浦的姓,而是保留温莎家族身份。但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在需要時用姓氏的時候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姓氏,並在女皇登基後簽署法案確立。
从1951年起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利沙伯公主开始代替父亲在公开场合中出席。那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浦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美國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紐西蘭。2月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喬治六世駕崩,在继位一刻她身處一家树上旅馆。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举行。
女王生涯
国内外关系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登基以來,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 1953年至1954年她和愛丁堡公爵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洲、紐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進行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女皇多個大部份欧洲国家和英國海外屬地訪問,例如於1975年訪問香港,成為香港史上首位造訪的君主,她亦經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作為君主,她毋須使用護照,因为在英国及其他英聯邦王國,所有的护照都是以君主的名义颁发的。但她外訪時仍需接受安全檢查 。[3]
在英女皇继位初期英國國內有輿論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將會來臨。但是事实上,當時她需要面对的英国戰後國力衰退,大英帝國逐漸解體、和嘗試组织英联邦來維繫英國和前屬土的關係。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例如在她維持英國和南非,印度的良好關係工作上貢獻良多。
作為君主立憲國家,女皇不會隨便表達政治立場。她与所有政党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般认为她最喜欢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响到英国统一的议题上才會稍為公开她的立场。比如,她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的赞誉也引起了很多联邦主义者的反对。
王室家庭与形象
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相對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非常重視她的加冕誓言。很多皇室傳記作者認為這是英女皇不會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她認為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起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她利用自己的权力阻止了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直至查尔斯王储与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勒斯結婚前,女皇並不同意他們兩人的关系。
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特别是女王的孩子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经历的婚姻问题,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隨著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劍橋公爵夫人凱薩琳的婚姻,女皇更加展露了現代開明的一面,但她在公开场合中的表現依然十分正式得體。
伊丽莎白二世从来都没有不受到欢迎,唯一一次引起公众不满的是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因此,有许多亲王室的小报都对其进行了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许多人认为,女王不太喜欢戴安娜王妃,认为她破坏王室。最后由于巨大的公众压力,全体王室成员不得不在王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见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表达对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这种改变可能是母親皇太后和時任首相貝理雅游说的结果。
1997年以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重新获得了之前那种受人尊敬的国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却不幸去世。[4]
在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她与媳妇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关系特别融洽。不过她与儿子查尔斯王储还是很少见面。虽然她不支持王储与卡米拉的关系[來源請求],但最近她曾多次公开暗示已经能够接纳卡米拉[來源請求]。另一方面她与孙子孙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特别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浦斯。
健康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外界曾经猜测这是由于皮肤癌引起的,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5]
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其时女王已经年屆90歲,但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雖然身負重任及受身體老化的逼迫,但對於耶穌基督的虔誠信仰和追思父親勇敢的人格,時時提醒並支持她效法先祖維多利亞女王,恪盡職責。[6]
2000年起,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女王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曾有人質疑女王因年事太高,即將退位,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表示女王過去一直表示,她不會退位,她的這一觀點目前並沒有改變。[7]。
公众活动
2007年,女王的專用頻道在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珍貴片段外,更首次在網上播放女王的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上传片段到網站,是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8]。
2012年6月2日是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登基鑽禧紀念,英国全国和其他英聯邦皇國举行了連場庆祝活动。已经86岁高龄的女王通过白金汉宫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自己没有让位的念头,“把余生都奉献给国民”[9]。
2012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於兰柏宫演說,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羅恩·威廉斯回應表示“女王在看待自己的角色時,已將信仰放在心中”[10]。
居住地點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11]
联合王国的女王
政治角色
作為國家元首,女王有保護憲法執行的責任。在向內的職責上,女王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準樞密令、御准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外向的職責上,女王在世界其他地方代表英國。例如接见外國大使和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國家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
一般認為,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現時,女王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政治危機中,女王不得擁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其職責之一是確保政局的穩定,在倒閣時選任能得到議會信任的首相而保證國家時時有政府首腦在任。具體而言,女王於政治上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
女王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與上議院和下議院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國會。所有國會通過的草案都必須經英女皇御筆簽署才能成為法案。而法律上她亦有權否決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來就沒有一個英國君主曾經否決過法案。在每年新一屆議會開幕時女皇會在上議院發表御前演講(Speech from the throne),勾劃該年度的立法議程和她的政府政策,但是這些講稿都由她的首相與大臣們負責撰寫。
女王在行政上也具有代表性。英國政府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程序上由女王負責任命大臣。實際上依英國的民主憲政慣例,女王聽從首相的建議而不是任意選擇大臣、官員。女王在首相要求下亦可執行解散議會的權力,以便進行大選。而在大選中取得勝利的政黨領袖,則須待女王邀請其成為新一任首相。首相一職一般由下議院多數党領袖擔任,然後由首相“建議”女王任命其他內閣成員。而英國政府並非向女王負責,它向下議院負責,即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女王也參與到國家的司法體制中,法庭以她的名義行事,政府亦以女王的名義提起公訴。
在英國法律中女王是一個自然人,必須像其他所有人一樣遵守法律。但是女王為國家元首,不能被檢察官起訴,亦不能被他人控告,因為女王是國家的象徵及其主權的體現。然而,女王是否能夠成為訴訟上之當事人是未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議會曾經控告查理一世叛國,但在查理二世上臺後,整個過程被宣告為非法。
幾乎每一位與她工作過的英國首相都給予女王極高的評價。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個小時在國事上,閱讀各個大臣和唐寧街十號送來的文件。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許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必須每週會見女王,這種會面是十分正式且嚴肅的。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會面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女王的彙報往往更加詳細、坦誠。即使是反對君主制的首相們也十分看重與女王的會面。事實上,每一任首相都對與女王的會面給予極高評價。前首相貝理雅就曾表示,女王的建議之所以富價值,是因為她超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
軍事角色
女王擔任英國海陸空三軍的最高司令,是唯一宣布英国处于戰爭或和平状态的人。無論在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均要求新入伍的官兵宣誓效忠女王。相對地女王亦代表了國家接受宣誓者的效忠及履行保障照顧所有軍人一切生活和困難,女王對所有武裝部隊有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在英國和英聯邦。她承諾定期訪問軍方場所和船隻,以滿足在國內和海外的軍人和他們的家庭。女王本身亦曾經在軍隊服務過。
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員會在武裝部隊中擔任各種榮譽職務。女王亦會與英國國防部參謀長和各參謀長定期開會。她亦透過她的國防事務秘書,保持與軍方的聯繫。此外,當英國戰爭時,軍人及其家屬往往喜歡寫信給女王,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為英國和女王而戰。
社會角色
女皇需要履行重要的社會和文化責任。女皇為聯合王國提供了一個焦點,促進聯合王國的團結和自豪感,使聯合王國穩定。此外,女皇亦特別支持公共服務和志願部門。透過「定期走訪」,女王走到聯合王國的每一部分,代表著聯合王國的團結。
在國家有慶典或悲劇發生時,女皇會代表國家致意。例如,在每年在戰爭死難者紀念日上致哀,或在慶祝活動上慶祝國家的體育勝利。女皇還會主持「花園派對」邀請社會各種位置的嘉賓出席,其中大多數是社區慈善機構或公共部門組織的服務代表。女皇還支持國民服務他人,並擔任各慈善機構的贊助人或主席。
支持度
女王一直獲英國民眾的支持及愛戴。據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83%英國民眾承認女王極具責任感;79%民眾認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國;90%以上民眾認為女王工作表現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眾認為女王工作表現差。[12] 而據2008年英國廣播公司委托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約78%的民眾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的被訪者則認為英國在30年內應該實行君主制。[13]
个人形象
女王在普遍英國人心目中,是國家團結的象徵。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為全體國民樹立個人行為操守的典範。另外,女王亦時常在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的廣播談話當中,鼓勵國民互相幫助及彼此團結。[14]
女王的着装十分保守,並以老百姓能清楚看見她為準則。女王喜欢单色外套和各种不同的帽子。她很少改变自己的外形,例如在她继位后她的发型就很少改变。[15] 她的个人形象与公众疏远,因此经常成为漫画家和模仿演员讽刺的题材。
虽然女王经常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但据称在她的私人时间内她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宁愿将整个晚上的时间花在拼板游戏上也不愿从事其他艺术活动。她对音乐和绘画的冷漠招致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他们形容女王为“没有审美感的国君”[16]。女王喜歡賽馬人所共知,她到馬場時會下注。看賽馬時,她從不掩飾緊張心情,就跟普通馬迷一樣會高舉雙臂,為喜愛的馬匹打氣。
外交场合上女王非常正式,与她会面时的礼仪繁多。任何较亲密的交流,例如触碰,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前澳洲總理基廷在一次女王訪問澳洲時輕輕摟着女王的腰,儘管他個人辯稱是一種對長者的尊重表現,亦被保王派指為「對女王不敬」。
理論上,當面見女王時,男士須深深鞠躬,女士則需行屈膝禮,而貝理雅夫人彭雪玲則曾有些冒犯女王之舉。1997年,彭雪玲首次前往巴爾莫勒爾堡,在晉見女王時不僅沒向女王行屈膝禮,還穿長褲沒穿裙子。據稱,這事令王太后深覺受到冒犯。另外,會見女王時亦不應該主動上前與她握手,除非她首先伸出手。此外,一旦女王用餐完畢,其他賓客必須停止用餐。所以女王往往保持有一些食物在碟中。
不过在私底下有报道却称女王非常喜欢一些“有伤风化”的幽默,她的侍女们还经常向她“报告”王宫内新的小道传闻。私底下的女王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心关切为她工作的侍从们,據稱女王非常清楚她的侍女们及侍從們的名字。很多應邀參加過王室活動的人士告訴媒體,其實女王很有幽默感,很喜歡別人說笑話,很會模仿名人,也經常會捧腹大笑。[17]另外她是對科技電玩Wii也頗著迷,在凱特王妃嫁入皇室前,她曾經在聖誕節送給威廉王子新的Wii遊戲機以及Wii Sport,結果反是女王搶著與孫兒玩[18]。其後任天堂和THQ更特意送給她黃金版Wii以及屬下電玩BIG Family Games。[19]
譜系
伊麗莎白二世的祖上都是英國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時也是蘇格蘭王室的後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她與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丹麥王室也有關係,她的曾祖母亞歷山德拉王后就是丹麥的公主。她還與歐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緣關係,與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國君包括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羅德五世、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而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更是她的遠房堂叔。此外她與之前的希臘王室、羅馬尼亞王室、德國王室和俄國王室也都有血緣關係。
先祖 | ||||||||||||||||||||||||||||||||||||||||||||||||||||||||||||||||||||||||||||||||||||||||||||||||||||||||||||||||||||||||||||||||||||||||||||||||||||||||||||||||||||||||||||||||||||||||||||||||||||||||||||||||||||||||||||||||||||||||||||||||||||||||||||||||||||||||||||||||||||||||||||||||||||||||||||||||||||||||||||||||||||||||||||||||||||||||||||||||||||||||||||||||||||||||||||||||||||||||||||||||||||||||||||||||||||||||||||||||||||||||||||||||||||||||||||||||||||||||||||||||||||||||||||||||||||||||||||||||||
---|---|---|---|---|---|---|---|---|---|---|---|---|---|---|---|---|---|---|---|---|---|---|---|---|---|---|---|---|---|---|---|---|---|---|---|---|---|---|---|---|---|---|---|---|---|---|---|---|---|---|---|---|---|---|---|---|---|---|---|---|---|---|---|---|---|---|---|---|---|---|---|---|---|---|---|---|---|---|---|---|---|---|---|---|---|---|---|---|---|---|---|---|---|---|---|---|---|---|---|---|---|---|---|---|---|---|---|---|---|---|---|---|---|---|---|---|---|---|---|---|---|---|---|---|---|---|---|---|---|---|---|---|---|---|---|---|---|---|---|---|---|---|---|---|---|---|---|---|---|---|---|---|---|---|---|---|---|---|---|---|---|---|---|---|---|---|---|---|---|---|---|---|---|---|---|---|---|---|---|---|---|---|---|---|---|---|---|---|---|---|---|---|---|---|---|---|---|---|---|---|---|---|---|---|---|---|---|---|---|---|---|---|---|---|---|---|---|---|---|---|---|---|---|---|---|---|---|---|---|---|---|---|---|---|---|---|---|---|---|---|---|---|---|---|---|---|---|---|---|---|---|---|---|---|---|---|---|---|---|---|---|---|---|---|---|---|---|---|---|---|---|---|---|---|---|---|---|---|---|---|---|---|---|---|---|---|---|---|---|---|---|---|---|---|---|---|---|---|---|---|---|---|---|---|---|---|---|---|---|---|---|---|---|---|---|---|---|---|---|---|---|---|---|---|---|---|---|---|---|---|---|---|---|---|---|---|---|---|---|---|---|---|---|---|---|---|---|---|---|---|---|---|---|---|---|---|---|---|---|---|---|---|---|---|---|---|---|---|---|---|---|---|---|---|---|---|---|---|---|---|---|---|---|---|---|---|---|---|---|---|---|---|---|---|---|---|---|---|---|---|---|---|---|---|---|---|---|---|---|---|---|---|---|---|---|---|---|---|---|---|---|---|---|---|---|---|---|---|---|---|---|---|---|---|---|---|---|---|---|---|---|---|---|---|---|---|---|---|---|---|---|---|---|---|---|---|---|---|---|---|---|---|---|---|---|---|---|---|---|---|---|---|---|---|---|---|---|---|---|---|---|---|---|---|---|---|---|---|---|---|---|---|---|---|---|---|---|---|---|---|---|---|---|---|---|---|---|---|---|---|---|---|---|---|
|
女王的子孫
下列是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子女、孫子女及曾孙子女:
- 查尔斯·菲利浦·亚瑟·乔治(1948年11月14日出生),威尔士亲王,1981年7月29日与苏格兰贵族戴安娜·斯宾塞女爵结婚,1996年8月28日离婚,在2005年4月9日與相戀35年的卡米拉結婚。
- 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1982年6月21日出生),劍橋公爵,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 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2013年7月22日出生)
- 夏洛特·伊丽莎白·戴安娜(2015年5月2日出生)
- 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1984年9月15日出生)
- 威廉·亚瑟·菲利浦·路易斯(1982年6月21日出生),劍橋公爵,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 安妮·伊麗莎白·愛麗絲·露意絲(1950年8月15日出生),王室长公主,1973年12月14日与马克·安东尼·彼得·菲利浦斯结婚,1992年4月28日离异,1992年12月12日又与蒂姆西·劳伦斯结婚
-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出生),2008年5月17日与奧特姆·凱利結婚
- 薩凡娜·菲利浦斯(Savannah Phillips)(2010年12月29日出生)
- 艾拉·伊麗莎白·菲利浦斯(Isla Elizabeth Phillips)(2012年3月29日出生)
- 扎拉·安妮·伊丽莎白·菲利浦斯(1981年5月15日出生),2011年7月30日与迈克尔·詹姆斯·廷德尔結婚
- 米婭·格雷斯·廷德爾(Mia Grace Tindall)(2014年1月17日出生)
-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出生),2008年5月17日与奧特姆·凱利結婚
- 安德鲁·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爱德华(1960年2月19日出生),约克公爵,1986年7月23日与莎拉·瑪格麗特·佛格森结婚,1996年5月30日离婚
- 比阿特丽斯·伊丽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出生)
- 欧吉妮·維多利亞·海倫娜(1990年3月23日出生)
- 爱德华·安东尼·理查德·路易斯(1964年3月10日出生),威塞克斯伯爵,1999年6月19日与苏菲·利丝琼斯结婚
- 路易斯·愛麗絲·伊丽莎白·瑪麗(2003年11月8日出生)
- 詹姆斯·亞歷山大·菲利浦·提奧(2007年12月17日出生)
女王的两个外孙,彼得和扎拉·菲利浦斯没有王室头衔,这在英国历史上十分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英国的王室头衔是从父亲继承的,而安妮公主的前夫马克·菲利浦斯是一介平民,雖然當兩人結婚之時,女王曾經要冊封馬克·菲利浦斯为伯爵,但是遭到馬克·菲利浦斯的拒絕,因此他的孩子们也就都是平民。第二個原因是:當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出生之時,女王也曾經要冊封兩個外孫與外孫女王子與郡主的封號,但是遭到安妮公主的反對,因為她不想要她的兒女在出生的時候就有王室頭銜,因此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至今仍然沒有王室頭銜。
头衔、称号
伊利沙伯二世在英聯邦各國中持有很多頭銜和軍銜。她在其統治的各個王國有不同的頭銜,例如她在牙買加是牙買加女王,在澳洲是澳洲女王,如此類推。在海峽群島和萌島的皇家屬地,她分別有諾曼第公爵和萌島領主之稱。另外在的斐濟享有非元首地位的最高酋長,此等榮譽性稱號。
從1952年登基直到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的官方称号和头衔是「伊丽莎白二世陛下,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爱尔兰及英国海外自治領的女王,信仰的守卫者」。[20]她在加拿大和南非以這個頭銜受擁戴為女王[21][22],但是在澳洲[23]、紐西蘭和英國[24],她受擁戴為女王所用的頭銜是「伊利沙伯二世陛下,蒙上帝恩典,本王國女王和她其他王國及領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的守衛者」[24]。
1952年英聯邦總理會議上,各國總理決議,女王在每個王國會分別使用不同的頭銜,以表示她在該國的身份是該國的君主,而非其他國家的君主[25]。因此,英國和當時的6個自治領各自通過了法令,授予女王相似但不同的頭銜[25]。這表示著當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時,她持有7個不同的頭銜。時移世易,英聯邦國家數目有所增減,伊利沙伯二世現時持有16個不同的頭銜。這16個頭銜的排列次序,通常是以英國為首,然後按自治領成立的次序,即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再按殖民地獨立的次序排列。
徽章
-
伊丽莎白公主的徽章(1944–1947)
-
爱丁堡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公主的徽章(1947–1952)
-
伊丽莎白二世的徽章(苏格兰以外)
-
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使用的徽章
参考文献
- ^ 將成英史上在位最久君王 伊莉莎白二世受愛戴. 中國時報. 2015-09-08 [2015-09-09].
- ^ 香港電台節目資料庫 港督麥理浩就任.
- ^ 英國皇室 女皇與護照.
- ^ BBC Chinese - 中文網主頁 - 圖輯:英女王金禧慶典巡游. bbc.co.uk.
- ^ BBC Chinese - 中文網主頁 - 英女王接受手術後出院休養. bbc.co.uk.
- ^ BBC Chinese - 中文網主頁 - 英女王講話否認退位猜測. bbc.co.uk.
- ^ 中國評論新聞:英女王或改“永不退位”承諾 查爾斯有望即位. tourtw.com.
- ^ 新聞 - aTV 亞洲電視 香港官方網站. hkatvnews.com.
- ^ 登基60年,85岁英女王未打算退位. 人民网.
- ^ (繁體中文)觀琰綜合外電報導. “英女王登基60年 公開支持國教”. 人間福報. 2012-03-13: 第9版 [2012-03-13].
女王在演說中表示「信仰在數以百萬計國民的個人身分與生活上,發揮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不只提供信仰系統,更賦予歸屬感。」她指:教會作為國家社會的一部分,為全國「創造及維持社區」發揮關鍵作用,並且「為其他宗教信仰群體,甚至沒有信仰的人,創造了自由生活的環境。」
- ^ English, Rebecca. 'The Queen will NEVER consider abdicating'. 每日郵報. 2006-04-20.
- ^ BBC News - NEWS -. bbc.co.uk.
- ^ 香港新浪新聞. sina.com.hk.
- ^ BBC 中文網 - 英國動態 - 英女王聖誕節講話敦促關照弱勢群體. bbc.co.uk.
- ^ 女王半世紀經典髮型_皇室靚影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ce.cn.
- ^ 太陽報網頁 The Sun. on.cc.
- ^ BBC 中文網 - 英國動態 - 生涯回顧:英女王80壽辰. bbc.co.uk.
- ^ 英女皇潮玩任天堂 Wii.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 ^ 身份象征 英女皇获赠黄金版Wii游戏机_网络游戏新闻_17173.com全球游戏门户第一站. 17173.com.
- ^ Burke's Peerage and Gentry > The Royal Family > HM Queen Elizabeth II. Burke's Peerage & Gentry and The Origins Network. [24 October 2010].
- ^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ocuments on Canadian External Relations 18,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1952 [20 December 2009]
- ^ Government of South Africa. Proclamation No. 12 of 1952. Government Gazette Extraordinary (Queen's Printer). 7 February 1952, CLXVII (4781).
- ^ Proclamation of the accession of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from the steps of Parliament House, Canberra, 1952 Feb. 8.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1 July 2011].
- ^ 24.0 24.1 第39458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6 February 1952: 757.
- ^ 25.0 25.1 Bousfield 2002,第75頁
- ^ Coat of Arms of Canada. Royal Heraldry Society of Canada. 5 February 2009 [13 March 2011].
外部链接
伊丽莎白二世 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佐治六世 |
英國女王 1952年至今 |
現任 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理斯 |
澳洲女王 1952年至今 | ||
加拿大女王 1952年至今 | ||
紐西蘭女王 1952年至今 | ||
錫蘭女王 1952年–1972年 |
繼任者: 威廉·高伯拉瓦 為斯里蘭卡總統 | |
巴基斯坦女王 1952年–1956年 |
繼任者: 伊斯坎德爾·米爾扎 為巴基斯坦總統 | |
南非女王 1952年–1961年 |
繼任者: 查理斯·羅伯茨·斯瓦特 為南非國家總統 | |
香港國家元首 1952年–1997年 |
繼任者: 江澤民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
新頭銜 原以英國女王名义统治
|
迦納女王 1957–1960 |
繼任者: 夸梅·恩克魯瑪 為迦納總統 |
尼日利亞女王 1960–1963 |
繼任者: 本傑明·納姆迪·阿齊克韋 為尼日利亞總統 | |
塞拉利昂女王 1961–1971 |
繼任者: 克里斯托弗·高爾 為塞拉利昂總統 | |
坦噶尼喀女王 1961–1962 |
繼任者: 朱利葉斯·尼雷爾 為坦噶尼喀總統 | |
千里達和多巴哥女王 1962–1976 |
繼任者: 埃利斯·克拉克 為千里達和多巴哥總統 | |
烏干達女王 1962–1963 |
繼任者: 愛德華·穆特薩二世 為烏干達總統 | |
肯雅女王 1963–1964 |
繼任者: 喬莫·肯雅塔 為肯雅總統 | |
馬拉維女王 1964–1966 |
繼任者: 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 為馬拉維總統 | |
馬爾他女王 1964–1974 |
繼任者: 安東尼·約瑟夫·馬莫 為馬爾他總統 | |
岡比亞女王 1965–1970 |
繼任者: 達烏達·賈瓦拉 為岡比亞總統 | |
圭亞那女王 1966–1970 |
繼任者: 愛德華·路克古 為圭亞那署理總統 | |
毛里裘斯女王 1968–1992 |
繼任者: 維拉薩米·林加杜 為毛里裘斯總統 | |
斐濟女王 1970–1987 |
繼任者: 佩納亞·加尼勞 為斐濟總統 | |
牙買加女王 1962–今 |
現任 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理斯 | |
巴巴多斯女王 1966–今 | ||
巴哈馬女王 1973–今 | ||
格林納達女王 1974–今 | ||
新頭銜 原以澳洲女王名义统治
|
巴布亞新畿內亞女王 1975–今 | |
新頭銜 原以英國女王名义统治
|
所羅門群島女王 1978–今 | |
圖瓦盧女王 1978–今 | ||
聖盧西亞女王 1979–今 |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女王 1979–今 | ||
伯利茲女王 1981–今 | ||
安提瓜和巴布達女王 1981–今 | ||
聖基茨和尼維斯女王 1983–今 | ||
官衔 | ||
前任者: 佐治六世 |
英聯邦元首 1952–今 |
現任 |
英國皇族 | ||
前任: 佐治六世 父亲 |
英国王储 推定继承人 1936年12月11日 – 1952年2月6日 |
繼任: 威尔斯亲王查尔斯王子 长子 |
英国王位 第二顺位推定继承人 1936年1月20日 – 1936年12月11日 |
繼任: 玛格丽特公主 妹妹 | |
前任: 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 叔父 |
英国王位 第三顺位推定继承人 1926年4月21日 – 1936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