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会网络: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op
第1行: 第1行:
{{TA|G1=IT}}
{{about|社会学中的理论概念|社交网站|社交網路服務|2010年电影|社群網戰}}
{{about|社会学中的理论概念|社交网站|社交網路服務|2010年电影|社群網戰}}
{{社会学}}
{{社会学}}

2016年8月21日 (日) 14:27的版本

社會網絡(英語:Social network),是由許多節點構成的一種社會結構,節點通常是指個人組織,社会網路代表各種社會關係,經由這些社會關係,把從偶然相識的泛泛之交到緊密結合的家庭關係的各種人們或組織串連起來。社會網路由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型的相互依存,如價值觀、理想、觀念、金融交流、友誼血緣關係、不喜歡、衝突或貿易。由此產生的圖形結構往往是非常複雜的。

這個名詞是1954年由J. A. Barnes 首先使用("Human Relations" , 在章節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內)。一個社交網路的大小最大約為150人左右(Dunbar's number),平均大小約為124人左右(Hill and Dunbar, 2002)。

社會網絡分析是用來檢視節點、連結之間的社會關係。節點是網路裡的個人參與者,連結則是參與者之間的關係。節點之間可以有很多種連結。一些學術研究已經顯示,社交網路在很多層面運作,從家庭到國家層面都有,並扮演著關鍵作用,決定問題如何得到解決,組織如何運行,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個人能否成功實現目標。

用最簡單的形式來說,社會網絡是一張地圖,標示出所有與節點相關的連結。社交網路也可以用來衡量個人參與者的社會資本。這些概念往往顯示在一張社會網絡圖,其中節點是點狀,連結是線狀。

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一个例子,中介中心性最高的结点用黄色标出。

社會網絡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關鍵技術,也是一項熱門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學人類學社會語言學地理社會心理學通訊研究資訊科學历史学社會網絡分析與探勘組織研究經濟學,以及生物學領域。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就使用社交網路來比喻複雜的社交系統下,成員之間的關係,囊括所有層級,從人際關係國際關係。1954年,J. A. Barnes開始使用這個術語,系統化的呈現關係模式,統整了大眾與社會科學家的傳統概念:有限制的群體(例如,部落,家庭)和社會分類(例如,性別,種族)。

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

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社會網絡的概況,比較常見的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包括以下:

  • 分支度、点度 Degree
  • 密度 Density
  • 派別 Clique
  • 親密度中心性 Closness Centrality
  • 中介度中心性 Betweeness Centrality
  • 叢聚係數 Clustering Coefficient

分析层次

通常,社会网络是自组织的、突生性的和复杂的,通常是由局部元体的紧密相互作用才形成整个系统。这种模式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而更加明显。但是,全球网络分析,例如所有人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得到的,即便可分析,所帶來的巨量資訊也將無法提供有用信息。计算能力的限制,伦理和参与者的报酬都限制了社会网络分析的规模。局部系统的细微差别可能在大规模的网络分析中消失,因此要理解网络的特性,信息的质量远比网络的规模重要。因此,社会网络是与研究者的研究问题的规模有关的。虽然分析层次彼此不必然互斥,但是仍然有三种社会网络分析水平:宏观水平、中观水平和微观水平。

1.微观水平

2.中观水平

3.宏观水平

社會網絡分析軟體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