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国崛起: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Denniswuzh留言 | 贡献
第44行: 第44行: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至今仍然是国际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对其来说,成为19世纪时的超级大国已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至今仍然是国际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对其来说,成为19世纪时的超级大国已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 border="1"
|-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帝国春秋:德国===
===帝国春秋:德国===

地处欧洲中部心脏地带的[[德国]],四面强敌环伺。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终引起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战争]]。为结束这场战争而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用法律形式确保了德国的分裂状态。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1789个独立政权,并且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发展。

18至19世纪,[[普鲁士]]王国的崛起使德国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经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场战争,‘铁血宰相’[[俾斯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然而,德皇威廉一世所鼓吹的大国[[沙文主义]]最终将德国推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漩涡,并最终战败。其后的[[魏玛共和国]]又被阿道夫·希特勒带领下的[[纳粹]]党所颠覆,使德国掉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无底洞,与[[冷战]]一起导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经过40年,德意志民族的亲和力冲破了‘[[柏林墙]]’的阻隔,再次统一成为一个国家。


===百年维新:日本===
===百年维新:日本===

2007年5月20日 (日) 04:31的版本

大国崛起》是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級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09:30首播,每集大约50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08: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该电视片采访的名人有《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1][2]耶鲁法学院教授布鲁斯·阿克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等。

内容

整個紀錄片共十二集:

海洋时代:开篇与葡萄牙、西班牙

本集讲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探索海洋的历程。

葡萄牙人为了打破被阿拉伯商人垄断香料贸易,在恩里克王子(Prince Henry)的主持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系统研究航海科学和技术。他们还不断派出船队,从罗卡角出发,沿着非洲西岸向南探索,把当地的黄金象牙,非洲胡椒运回里斯本。公元1487年7月,迪亚士率领三艘帆船沿大西洋南下,经过半年的航行,他们绕过非洲的最南端 - 好望角1498年5月,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最终打通了与东方的贸易通道。

受葡萄牙人的成功的影响,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开始了海洋的探索。由于葡萄牙人垄断了向东的航线,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女王决定赞助哥伦布向西航行,希望开辟到印度的新航线。虽然哥伦布没有最终到达印度,他却意外的发现了美洲大陆(1492年10月12日),并由此给西班牙带回了数量可观的白银黄金1519年9月20日-1521年9月5日,西班牙赞助的航海家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他带领了5艘船和265名船员出发,仅剩18人返回。麦哲伦本人在航程中死于与菲律宾人的战斗。

随着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垄断了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并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但是,大部分的国家财富被用于支持宗教和殖民战争。两国的王公贵族都不支持本国的工商业,国内工业萎缩,最终导致国力的逐渐衰落。

小国大业:荷兰

17世纪,只有150万人口的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海上第一强国。本集探索其中原因。

荷兰人通过捕捞和加工鲱鱼和海上贸易开始自己的致富之路。在与英格兰的贸易竞争中,荷兰人通过建造造价低、速度快的船只以及良好的商业信用而逐渐占据有利地位。为了解决开辟新航线的资金问题,荷兰人进行一系列金融商业上的创新。 1602年,第一间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1609年,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成立,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并第一次引入银行信用。这些新的金融和商业体系,使荷兰的财富快速增长。到了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贸易额占据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走向现代:英国

本集讲述英国如何击败西班牙荷兰,逐渐取得海上的霸权。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她通过鼓励雷利弗兰西斯·德雷克海盗来发展国家的海上力量。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一方面带回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与西班牙的矛盾。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英国舰队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由此迅速成为海上强国。

1625年查理一世继位后,开始绕开议会直接向社会征收新税,完全破坏大宪章的规则,不断激发与议会的矛盾。1629年,查理一世强行解散议会。1642年英国革命爆发。议会军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带领下,击败国王军。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处死。在此后几十年里,英国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在王权民权的斗争中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工业先声:英国

本集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和发展。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己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三大运动定律。牛顿的理论,使人们不但能预测行星的运动轨道潮汐的涨退,而且可以更有规律性地设计和制造改良客观世界的工具

借助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1765年瓦特博尔顿发明了实用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化的核心问题-动力问题,从此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指出经济活动里的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会最终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为自由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海外扩张、自由主义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激情岁月:法国

本集讲述了位于欧洲大陆西部的法国如何从16世纪后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国力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即又从顶峰跌落,再次因为1789年7月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登基上升至历史巅峰,前前后后近四百年之间的兴衰史。

法国的国力第一次顶峰始于1661年,23岁的路易十四即位。在他执政的54年中,竟从未任命过一任首相,并留下了“朕即国家”的名言。在他的统治下,巴黎成为全欧洲的外交和文化中心,法国当时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但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法国竟有31年处于和其他国家的交战状态之中,足以说明其好战和对权力与领土的渴望。路易十四的时代,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代。

但仅仅过了74年,法国的君主政体就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暂时消失。五年以后,乱世中涌现出的拿破仑踏上皇帝宝座在他的带领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传遍了全欧洲,甚至全世界,其国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局面却因1812年侵俄战争失败而走向衰竭,伴随着1814年签订的退位诏书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消失。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至今仍然是国际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对其来说,成为19世纪时的超级大国已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帝国春秋:德国

地处欧洲中部心脏地带的德国,四面强敌环伺。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终引起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战争。为结束这场战争而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用法律形式确保了德国的分裂状态。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1789个独立政权,并且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发展。

18至19世纪,普鲁士王国的崛起使德国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经过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三场战争,‘铁血宰相’俾斯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然而,德皇威廉一世所鼓吹的大国沙文主义最终将德国推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漩涡,并最终战败。其后的魏玛共和国又被阿道夫·希特勒带领下的纳粹党所颠覆,使德国掉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无底洞,与冷战一起导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东德西德两个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经过40年,德意志民族的亲和力冲破了‘柏林墙’的阻隔,再次统一成为一个国家。

百年维新:日本

寻道图强:沙俄

风云新途:苏联

新国新梦:美国

危局新政:美国

大道行思:结篇

反响

播出后,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3]纽约时报》评论说该片的播出意味着中国不再“虚伪地谦虚”,而是鼓励人们讨论中国崛起的前景。[4]

香港播出

参见

注释

  1. ^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中國經濟網—經濟學人
  2. ^ 斯蒂格利茨:盧周來,2003年,作為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新古典經濟學,見《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4年12月號總第3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3. ^ 例如,BBC《大国崛起》:谁在和中宣部做生意?2006年11月27日
  4. ^ Joseph Kahn "China, shy giant, shows signs of shedding its false modesty."纽约时报》2006年12月9日200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