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璃明王:修订间差异
小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在 category, link, redirect 中使用 Unicode 控制字符 |
|||
第11行: | 第11行: | ||
[[File:Goguryeo-monarchs(1-6).PNG|thumb|200px|[[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
[[File:Goguryeo-monarchs(1-6).PNG|thumb|200px|[[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
||
'''琉璃明王''',姓'''高''',名'''類利''',另一说名'''孺留'''({{bd||?|18年|catIdx=Yuri-myeongwang}}),[[高句麗]]開國君主[[朱蒙]](東明聖王)的長子,母親為[[禮氏]]。他在[[扶餘]]出生長大。後來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被[[帶素]]扣留至朱蒙死前)。朱蒙逝世後,於[[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ref>《三國史記·卷第十三·高句麗本紀第一·琉璃明王》:琉璃明王28年秋八月 扶餘王帶素使來 讓王曰 我先王與先君東明王相好 而誘我臣逃至此 欲完聚以成國家 夫國有大小 人有長幼 以小事大者禮也 以幼事長者順也 今王若能以禮順事我 則天必佑之 國祚永終 不然則欲保其社稷難矣</ref>有關琉璃王及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 |
'''琉璃明王''',姓'''高''',名'''類利''',另一说名'''孺留'''({{bd||?|18年|catIdx=Yuri-myeongwang}}),[[高句麗]]開國君主[[朱蒙]](東明聖王)的長子,母親為[[禮氏]]。他在[[扶餘]]出生長大。後來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被[[帶素]]扣留至朱蒙死前)。朱蒙逝世後,於[[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ref>《三國史記·卷第十三·高句麗本紀第一·琉璃明王》:琉璃明王28年秋八月 扶餘王帶素使來 讓王曰 我先王與先君東明王相好 而誘我臣逃至此 欲完聚以成國家 夫國有大小 人有長幼 以小事大者禮也 以幼事長者順也 今王若能以禮順事我 則天必佑之 國祚永終 不然則欲保其社稷難矣</ref>有關琉璃王及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 |
||
==相关影视剧== |
|||
*《[[朱蒙 (電視劇)|朱蒙]]》(주몽),主演[[安勇俊]] 幼年:[[鄭允錫]] |
|||
*《[[風之國]]》(바람의 나라),主演[[鄭進永]] |
|||
== 生平 == |
== 生平 == |
2016年12月10日 (六) 20:12的版本
瑠璃明王 | |
諺文 | 유리왕 or 유리명왕 |
---|---|
汉字 | 瑠璃王 or 瑠璃明王 |
文观部式 | Yuri-wang or Yuri-myeongwang |
马-赖式 | Yuri-wang or Yuri-myŏngwang |
本名 | |
諺文 | 해유리 or 유류 or 누리 |
汉字 | 解類利 or 儒留 or 累利 |
文观部式 | Hae Yuri or Yuryu or Nuri |
马-赖式 | Hae Yuri or Yuryu or Nuri |
琉璃明王,姓高,名類利,另一说名孺留(?—18年),高句麗開國君主朱蒙(東明聖王)的長子,母親為禮氏。他在扶餘出生長大。後來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被帶素扣留至朱蒙死前)。朱蒙逝世後,於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1]有關琉璃王及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三国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历史为主,而后来的北朝《魏书》又追述了高句丽开国的神话。
相关影视剧
生平
類利之父朱蒙原為北扶餘人,棄國往南建高句麗。類利於東扶餘長成後,與其母禮氏一同出逃至高句麗,並被立為太子。當時朱蒙封召西奴為妃,育有兩子,分別是溫祚和沸流,由於類利立為太子,兩人地位不保,於是南遷,後來溫祚另建了百濟王國。
公元3年,類利將國都從卒本遷到國內城。 朱蒙使用卒本夫余之名沿用了大约半个多世纪后,琉璃明王继续扩张领土,于公元14年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后,琉璃明王确定将国名改为高句丽,王族以高为氏。
有一首詩名為《黃鳥歌》相傳是類利的繼室雉姬與禾姫爭寵,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類利追之不及,有感而發所作,流傳至今。其詞曰:翩翩黄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不論傳說的故事正確與否,以此推論可知東扶餘、卒本扶餘(即高句麗)和南扶餘(即百濟)三者系出同源。
史书中的争议
『三国史记』:
三十一年 漢王莽發我兵伐胡 吾人不欲行 強迫遣之 皆亡出塞 因犯法爲寇 遼西大尹田譚追撃之 爲所殺 州郡歸咎於我 嚴尤奏言 貊人犯法 宜令州郡 且慰安之 今猥被以大罪 恐其遂叛 扶餘之屬 必有和者 匈奴未克 扶餘・貊復起 此大憂也 王莽不聽 詔尤撃之 尤誘我將延丕斬之 傳首京師 【兩漢書及南北史皆云 誘句麗侯斬之】 莽悅之 更名吾王爲下句麗侯 布告天下 令咸知焉 於是 寇漢邊地愈甚
三国史记中记载被贬为下句麗侯的就是琉璃明王,认为被斬的是高句丽將延丕而不是琉璃明王;而兩漢書,南北史以及日文典籍皆云 公元12年,誘句麗侯斬之。[2]
『後漢書』:
王莽初、發句驪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彊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遼西大尹田譚追撃、戰死。莽令其將嚴尤撃之、誘句驪侯騶入塞、斬之、傳首長安。莽大説、更名高句驪王為下句驪侯、於是貊人寇邊愈甚
家系
外部链接
資料來源
前任: 東明聖王 |
高句丽君主 前19年-18年 |
繼任: 大武神王 |
參考
- 簡明高句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