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修订间差异
小 →首段 |
无编辑摘要 |
||
第38行: | 第38行: | ||
== 補牙 == |
== 補牙 == |
||
如果蛀牙的情況不太嚴重,牙醫會把蛀牙的部分鑽去,再用补牙材料(如[[汞合金]]或[[树脂]]材料)把蛀牙的地方修補。如果蛀牙的部分較大,可能就要使用[[牙冠]]修補,情況最嚴重時,要把蛀牙拔掉,繼而換上[[假牙]]。 |
如果蛀牙的情況不太嚴重,牙醫會把蛀牙的部分鑽去,再用补牙材料(如[[汞合金]]或[[树脂]]材料)把蛀牙的地方修補。如果蛀牙的部分較大,可能就要使用[[牙冠 (修复体)|牙冠]]修補,情況最嚴重時,要把蛀牙拔掉,繼而換上[[假牙]]。 |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2017年4月27日 (四) 11:09的版本
齲齒 | |
---|---|
一顆因齲齒而受損的牙齒,圖中的情形稱為牙根腐爛。 | |
类型 | teeth hard tissue disease[*]、脊椎骨疸[*] |
病因 | 糖、乳桿菌屬、轉糖鏈球菌[*]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醫學專科 | 牙科 |
ICD-11 | DA08.0 |
ICD-10 | K02 |
ICD-9-CM | 521.0 |
DiseasesDB | 29357 |
MedlinePlus | 001055 |
齲齒(英語: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於拉丁文的「腐爛[1]」),俗稱蛀牙,指牙齒因細菌活動而造成分解的現象[2]。齲齒時會呈現黃色到黑色之間的不同顏色[3],其症狀包含疼痛與進食困難[4][3],併發症包含牙齒周圍組織發炎、牙齒喪失與形成牙齒膿腫[1][3]。
概況
造成齲齒的細菌會經由分解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使牙齒的硬組織(牙釉質、牙本質與牙骨質)分解[5]。食物中的單醣是這些細菌的主要能量來源,因此單醣量含量高的飲食習慣,是齲齒發生的風險因子[5]。如果牙齒礦物質解離速率高過經唾液等來源所引發的牙齒再礦化速率,齲齒就會發生[5]。其他的風險因子包含由糖尿病、乾燥綜合症與特定藥物(抗組織胺藥與抗憂鬱藥物等)引發的唾液分泌量下降[5]。齲齒也與貧窮、疏於清潔口腔與牙周病導致的牙根暴露有關[6][2]。
齲齒的預防措施包含定期清潔牙齒、低糖飲食與使用少量的氟化物[5][4]。許多人建議每天刷牙兩次,以及每天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一次[2][7];氟化物可從水、鹽或牙膏等來源獲得[4]。藉由降低牙齒表面細菌數量來治療母親的齲齒,可降低小孩得到齲齒的風險[5]。篩選檢查可提早發現齲齒[2]。治療齲齒取決於牙齒被破壞的程度,可能會採取修復牙齒以回復正常功能,或是採取拔牙術以移除嚴重的齲齒[2];目前尚無方法讓大量牙齒再生[8]。在發展中國家,治療齲齒的預後往往較差[4]。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制止齲齒造成的疼痛[2]。
全球大約24.3億人(全球人口的36%)的永久齒出現了齲齒[9]。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幾乎所有成人在人生中某個時段曾得過齲齒[4]。約6.2億人或全球人口的9%曾在乳齒得過齲齒[9]。近年來,齲齒逐漸成為兒童與成人最常見的疾病[10],常發生在已開發國家與少數單醣消耗量大的開發中國家[2]。
蛀牙的延伸效應
讓人驚訝的是蛀牙與其他口腔疾病有微妙的關聯效應,在近年醫學中得到重視,臨床文獻調查卻發現一傾向,罹患較嚴重牙周病的人齲齒的機率的確是比較低。[1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部主治醫師賴智信表示,從臨床經驗上的確有這樣的趨勢,容易蛀牙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牙周病。因為造成蛀牙與牙周病的細菌種類不同,喜歡的生長環境也不同,較難以共存在同一個口腔中。蛀牙的生成以革蘭氏陽性好氧菌為主,細菌分解醣產生酸,而當口腔pH值<5.5時,酸便會進而侵蝕牙齒。但牙周病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附著於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所以兩種菌相互競爭口腔內的生存環境資源,若蛀牙菌佔上風時確實有擠壓牙周菌種的可能,目前相關理論還在研究中。[12]
另一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of Buffalo)的研究專案發現,大規模比對病例蛀牙最嚴重的一組,得到口腔癌、口咽癌的機率遠低於蛀牙最少的一組[13]可能效應是細菌滋生,會刺激TH1免疫反應,因此有壓制癌症細胞的作用。但在中國大陸曾有案例是有患者多年蛀牙,而其蛀牙的殘根尖銳不斷劃破口腔,最後日積月累造成基因病變,引起口腔癌的發生[14]。但這是物理性成因的特案,與人體機制較無關連,所以蛀牙能否防口腔癌還要看情況而定,但水牛城報告解答了醫界長期一個爭議點的方向,以往大多數人認為口腔越髒越容易得癌,因為細菌分泌的化合物會致癌,實驗結果卻是相反。
防止蛀牙的基本原則
補牙
如果蛀牙的情況不太嚴重,牙醫會把蛀牙的部分鑽去,再用补牙材料(如汞合金或树脂材料)把蛀牙的地方修補。如果蛀牙的部分較大,可能就要使用牙冠修補,情況最嚴重時,要把蛀牙拔掉,繼而換上假牙。
參考文獻
- ^ 1.0 1.1 Taber's cyclopedic medical dictionary Ed. 22, illustrated in full color. Philadelphia: F.A. Davis Co. 2013: 401. ISBN 9780803639096.
- ^ 2.0 2.1 2.2 2.3 2.4 2.5 2.6 Silk, H. Diseases of the mouth.. Primary care. March 2014, 41 (1): 75–90. PMID 24439882.
- ^ 3.0 3.1 3.2 Laudenbach, JM; Simon, Z. Common Dental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November 2014, 98 (6): 1239–1260. PMID 25443675.
- ^ 4.0 4.1 4.2 4.3 4.4 Oral health Fact sheet N°318. who.int. April 2012 [10 December 2014].
- ^ 5.0 5.1 5.2 5.3 5.4 5.5 SECTION ON ORAL, HEALTH; SECTION ON ORAL, HEALTH.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oral health of young children.. Pediatrics. December 2014, 134 (6): 1224–9. PMID 25422016.
- ^ Schwendicke, F; Dörfer, CE; Schlattmann, P; Page, LF; Thomson, WM; Paris, S.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and Ca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January 2015, 94 (1): 10–18. PMID 25394849.
- ^ SECTION ON ORAL, HEALTH; SECTION ON ORAL, HEALTH.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oral health of young children.. Pediatrics. December 2014, 134 (6): 1224–9. PMID 25422016.
- ^ Otsu, K; Kumakami-Sakano, M; Fujiwara, N; Kikuchi, K; Keller, L; Lesot, H; Harada, H. Stem cell sources for tooth regener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14, 5: 36. PMID 24550845.
- ^ 9.0 9.1 Vos, T.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Dec 15, 2012, 380 (9859): 2163–96. PMID 23245607. doi:10.1016/S0140-6736(12)61729-2.
- ^ Bagramian, RA; Garcia-Godoy, F; Volpe, AR. The global increase in dental caries. A pending public health crisis.. American journal of dentistry. February 2009, 22 (1): 3–8. PMID 19281105.
- ^ 常春 - 沒蛀牙就會得牙周病?
- ^ 常春月刊 385期
- ^ 科技報 - 蛀牙竟然可以防口腔癌與口咽癌?
- ^ 蛀牙未修補反覆劃破,男子患上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