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孟加拉人:修订间差异
第96行: | 第96行: | ||
==社會、家庭與婚姻== |
==社會、家庭與婚姻== |
||
===親屬關係=== |
|||
農村孟加拉邦最常見的親屬是基於宅基地的父系大家庭,其成員共同擁有宅基地,但通常不具有共同的農田。宅基地一般由高級男性領頭,已婚兒子及其家屬,未婚子孫,以及其他家屬組成。 |
|||
===婚姻=== |
|||
安排孟加拉婚姻,但印度教和穆斯林婚姻做法在某些關鍵方面有所不同。印度教徒中,種姓等級考慮很重要;也就是說,婚姻通常發生在同一種姓的人之間。一個印度教孟加拉族女人嫁給一個種姓較低的男人,是很少發生的。由於伊斯蘭教的平等主義意識形態,與穆斯林結婚沒有與種姓有關的限制。但是,由於孟加拉國穆斯林社會事實上反映了一些種姓特徵,社會排名也是選擇伴侶有力的考慮因素。印度教徒也有血統異族婚姻的基本規律,禁止了母親的表弟婚姻。相反,由於伊斯蘭教認為表弟婚姻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孟加拉國穆斯林的發生較常見的。 |
|||
孟加拉印度教徒為一夫多妻。在高等教義印度教徒中,寡婦再婚是為人詬病的。伊斯蘭教在配偶死亡或離婚後沒有再婚的限制,儘管老年穆斯林寡婦再婚的發生率不高。 |
|||
對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來說,至少在農村地區,本地人的婚後居留模式是幾乎普遍的。 |
|||
===家庭=== |
|||
====單位==== |
|||
在整個農村孟加拉國,大家庭宅基地稱為PARIBAR,由男子,妻子,兒童和其他家屬組成,他們組成了基本的維持生計和消費的親屬單位。 |
|||
====遺產==== |
|||
在孟加拉印度教徒中,遺產由DAYABHAGA習慣法制度管轄,其中一個人在所有祖先財產中具有唯一的權利,直到他去世,並且原則上可以以他想要的任何方式將其傳給他的繼承者。除非他作出相反的意願,否則他死後,一個人的兒子將繼承所有的財產,他的妻子和女兒對他的財產沒有權利要求,只要他們依靠他們的兒子或兄弟。穆斯林的遺產是由伊斯蘭法律管轄的,允許一個男人的女性繼承人繼承他的一部分財產。 |
|||
==產業與生活== |
==產業與生活== |
||
==信仰與習俗== |
==信仰與習俗== |
2017年5月7日 (日) 15:25的版本
孟加拉人 | |
---|---|
總人口 | |
300,000,000 (至2010年) | |
分佈地區 | |
孟加拉国 | 168,957,745[1] |
印度 | 83,369,769[2] |
巴基斯坦 | 2,000,000[3][4][5][6] |
沙烏地阿拉伯 | 1,300,000[7] |
阿联酋 | 1,089,917[8] |
英国 | 451,000[9] |
马来西亚 | 5000,000 |
科威特 | ~ 150,000[10] |
美国 | ~800,000[11][12][13] |
韩国 | ~ 130,000[14] |
巴林 | ~ 120,000 |
阿曼 | ~ 115,000[14] |
加拿大 | ~ 59,370[15] |
義大利 | ~ 35,000[16] |
尼泊尔 | ~ 23,000[17] |
澳大利亞 | ~ 20,000[18] |
日本 | ~ 11,000[19] |
語言 | |
孟加拉語 and 孟加拉方言 | |
宗教信仰 | |
伊斯蘭教 – 孟加拉國 89.8% 西孟加拉邦 27.01% [20] 印度教 – 西孟加拉邦 70.53% 孟加拉 8.3% 印度 78% 佛教和基督教和無神論 – 1% [21][22] | |
相关族群 | |
達羅毗荼人, 藏緬語族,南亞語系 羅興亞人 |
民族分布、人口、語言與文化
民族分布
- 多數人口分布區
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
- 少數人口分布區
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科威特、韓國、巴林、阿曼、義大利、尼泊爾、澳大利亞、日本
人口
總人口數約300,000,000人。於人口主要分布區的孟加拉約168,957,745,印度83,369,769人,巴基斯坦2,000,000人。
語言
- 孟加拉語
孟加拉語是孟加拉地區的本土語言,使用地區包括當今的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和阿薩姆邦,是以孟加拉文寫成,其中除了南阿薩姆邦是以阿薩姆語為官方語言外,其他三者皆以孟加拉語為官方語言。孟加拉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之一,在全球約有3億人,其中約有2.5億人以其為母語,使用人口數佔世界第七位。[23][24] 孟加拉國國歌,印度國歌,斯里蘭卡國歌和印度國歌一開始皆以孟加拉語作成。
- 孟加拉方言
文字
孟加拉文(孟加拉語:বাংলা লিপি Bangla lipi)是用於孟加拉語的城文東部變體,它也用於阿薩姆語、比什奴普萊利亞-曼尼浦爾語和迈蒂利语(以叫做Mithilakshar的變體形式)。它和天城文二者都派生自古代城文,連同其他印度次大陸書寫系統一起屬於婆羅米系文字。它是元音附標文字,它比天城文更加圓曲。除了在不同語言中字母發音的區別外,在這種文字用於阿薩姆語和比什奴普萊利亞-曼尼浦爾語的版本和用於孟加拉語以及其他語言的版本之間有一些次要的字形差異。例如,字母rô(孟加拉語র;阿薩姆語ৰ;比什奴普萊利亞-曼尼浦爾語র/ৰ)和 wô(孟加拉語第二ব;阿薩姆語/比什奴普萊利亞-曼尼浦爾語ৱ)隨語言而有不同的變體。
地理環境
地理
孟加拉国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80%以上的領土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屬於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10%,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沿海多小岛和沙洲。國土的大部分低於海拔12米(39呎),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3呎),就會有大約10%土地會被淹沒。东南端为吉大港丘陵,平均海拔300—600米,孟加拉国最高峰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剛好位於此地理區上。 <gallery> File:Banglades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png|孟加拉国行政區 File:Satellite image of Bangladesh in October 2001.jpg|孟加拉国衛星照 File:Map of Bangladesh-de.svg|全國地圖
氣候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属于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西部约1300-1500毫米,东部达2000-2500毫米。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1月温度最低,1-4月干旱。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年有从印度洋刮来的台风,自然灾害频发。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
歷史沿革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曾數次建立過獨立國家,版圖一度包括現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等邦。16世紀孟加拉地區已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8世紀中葉成為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19世紀後半葉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區被分為東西孟加拉地區,西部歸印度,東部歸巴基斯坦。1971年3月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在其後的獨立戰爭中,東巴基斯坦最終成為獨立的國家孟加拉國。
社會、家庭與婚姻
親屬關係
農村孟加拉邦最常見的親屬是基於宅基地的父系大家庭,其成員共同擁有宅基地,但通常不具有共同的農田。宅基地一般由高級男性領頭,已婚兒子及其家屬,未婚子孫,以及其他家屬組成。
婚姻
安排孟加拉婚姻,但印度教和穆斯林婚姻做法在某些關鍵方面有所不同。印度教徒中,種姓等級考慮很重要;也就是說,婚姻通常發生在同一種姓的人之間。一個印度教孟加拉族女人嫁給一個種姓較低的男人,是很少發生的。由於伊斯蘭教的平等主義意識形態,與穆斯林結婚沒有與種姓有關的限制。但是,由於孟加拉國穆斯林社會事實上反映了一些種姓特徵,社會排名也是選擇伴侶有力的考慮因素。印度教徒也有血統異族婚姻的基本規律,禁止了母親的表弟婚姻。相反,由於伊斯蘭教認為表弟婚姻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孟加拉國穆斯林的發生較常見的。
孟加拉印度教徒為一夫多妻。在高等教義印度教徒中,寡婦再婚是為人詬病的。伊斯蘭教在配偶死亡或離婚後沒有再婚的限制,儘管老年穆斯林寡婦再婚的發生率不高。
對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來說,至少在農村地區,本地人的婚後居留模式是幾乎普遍的。
家庭
單位
在整個農村孟加拉國,大家庭宅基地稱為PARIBAR,由男子,妻子,兒童和其他家屬組成,他們組成了基本的維持生計和消費的親屬單位。
遺產
在孟加拉印度教徒中,遺產由DAYABHAGA習慣法制度管轄,其中一個人在所有祖先財產中具有唯一的權利,直到他去世,並且原則上可以以他想要的任何方式將其傳給他的繼承者。除非他作出相反的意願,否則他死後,一個人的兒子將繼承所有的財產,他的妻子和女兒對他的財產沒有權利要求,只要他們依靠他們的兒子或兄弟。穆斯林的遺產是由伊斯蘭法律管轄的,允許一個男人的女性繼承人繼承他的一部分財產。
產業與生活
信仰與習俗
社交習俗
孟加拉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孟加拉人重友情,接賓待客笑臉迎;民族宗教伊斯蘭,非凡重視《古蘭經》,國民時間觀念強,事先約會準時逢;拍打後背最忌諱,左手待人為不敬;"十三"數位多厭棄,酒為禁品不準用。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孟加拉人愛地理環境的影響,不象鄰國巴基斯坦那樣傾向于歐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觀念都傾向于亞洲。時間觀念很強,對約會非凡講究準時赴約,認為這是社交上的禮貌,必須遵守和準時。他們非凡喜愛荷花。習慣稱荷花為"花中君子",並視荷花為"吉祥"、"平安"、"光明"、"純結"的象征。
禮節禮儀
孟加拉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在男人與女人間相見時,一般都習慣用點頭示禮或用說句客氣話來代替禮節。男人一般不與女人握手。孟加拉國的佛教徒與客人相見時,習慣施合十禮。客人也應雙手合十還禮,以示相互間的尊重。
稱謂與問候
當被引見給男人時,習慣上握手為禮。若引見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來。
約會準時
人們高度重視準時赴約。
款待與饋贈
通常在飯店或俱樂部裏款待客人。按習慣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這類活動。
信仰忌諱
12世紀以後,由于穆斯林統治者的提倡,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並逐漸取代了佛教,成為孟加拉人的傳統信仰。孟加拉人中約83%的居民信奉遜尼派的哈納菲法學派,少數人信奉艾哈邁迪耶派和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在命名、割禮、婚姻和葬禮等方面都遵循伊斯蘭教的規定。孟加拉各地都建有清真寺,在首都達卡更多。大、中、國小都設有伊斯蘭教課程,達卡建有伊斯蘭專門學院,培養宗教教職人員。 因此孟加拉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還有少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忌諱有人拍打後背。認為這是一種極不禮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現。對不經同意就給拍照片的作法很反感。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下賤、骯髒。因此,用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是極不禮貌的。忌諱翹拇指這個手勢,並視其為不禮貌的舉止。不喜歡"13",認為是個消極的數位。孟加拉族中的伊斯蘭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規,教徒信是不飲酒的。也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還忌諱談論有關豬的話題。
每逢星期五,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吃東西。齋戒期間,白天不能在眾人面前抽煙。
文學與藝術
服飾
孟加拉人城市居民愛穿無領寬袖長衫,披布單或綢單。婦女穿紗麗,盤發辮,插鮮花,戴首飾。除冬季(11月到翌年3月)須穿毛料衣服外,輕便、隨洗隨幹的衣著最為上乘。
民歌
與南印度的卡那迪可音樂、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樂齊名的孟加拉音樂,民歌在其傳統音樂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來,孟加拉人的詩和歌密切相連,詩主要不是用來讀,而是用來唱的,詩人同時也是作曲家。能看到的孟加拉最早的文學作品是9世紀到12世紀流行的古詩"卡雅",這種詩在古時候用獨唱和合唱相交替的形式演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孟加拉的詩和歌一直融為一體,這種情況延續到近代。如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詩人泰戈爾(1861-1941)同時也是作曲家,一生寫過上千首歌,至今仍然在民間廣泛流傳。孟加拉國歌《我愛你,我金色的孟加拉》的詞和曲皆是由他所創。
孟加拉民歌和生活聯系密切,有十多個不同種類,音樂學家把它們分成勞動歌和休閒歌兩大類別。勞動歌節奏整齊,常為一領眾和,而休閒歌則包括除了勞動號子以外的所有民歌,包括船歌、捕蛇者歌、宗教歌等品種。
孟加拉船歌是一種曲調悠長、音域不寬的抒情歌曲。孟加拉國境內河流甚多,船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船順流而下時,船夫們喜歡演唱船歌,其音階和孟加拉音樂中的"拉格"有密切的關系。孟加拉地處熱帶,毒蛇甚多,過去有不少人以捕蛇為業。捕蛇者除捕蛇、救治被毒蛇咬傷的人外,還常帶一條有巨毒的眼睛蛇進行表演。每年還要舉行祭祀蛇神的儀式,被稱為"加盤"的捕蛇者歌便是在表演和祭祀時唱的。
孟加拉民歌中和宗教有關的歌很多,主要有"卡為甘"、"樂投甘"、"噶西拉"、"加裏甘"、"帕拉甘"、"巴烏爾"等品種。"甘"在孟加拉語中是"歌"的意思,"卡為"是"領唱者"或"領誦詩歌者"的意思。"卡為甘"是一種民間流行的分組對唱形式,每個組有一個領唱者,小組在他的領導下演唱,故名。這種歌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唱出印度教的神話,問答可能持續數個小時。"樂投甘"和"卡為甘"的內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較接近,但加入了舞蹈,因而比"卡為甘"更具有綜合性,也更能吸引觀眾。
除"卡為甘"和"樂投甘"外,和印度教有關的歌還有"噶西拉"。"噶西拉"是贊頌印度教大神濕婆的歌曲,原來在祭祀濕婆時唱,如今用來祭神的歌也被用來娛人。"噶西拉"的表演不僅包括歌曲,還有舞蹈和表演的部分,成為一種綜合藝術形式。
加裏甘
是由稱為"巴雅提"的伊斯蘭教信徒唱的、有關伊斯蘭教歷史故事和戰爭故事的歌曲。其曲調和語言結合密切,具有吟誦的性質。"巴雅提"演唱的另一種說唱歌曲叫"帕拉甘",這種歌曲由一位領唱者和兩三位幫腔者一起表演,幫腔者用樂器伴奏,有時也要提出一些問題讓領唱者回答。"帕拉甘"的主要內容是孟加拉民間流行的英雄故事,它的形式包括了說、唱、對話,為了配合故事情節,有時還會配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
巴烏爾
是孟加拉的一種民間宗教信仰,信仰這種宗教的人通過歌唱來表達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學觀念。"巴烏爾"歌曲中的歌詞非常優美並富有哲理性,曲調也十分豐富多彩,受到孟加拉詩人和音樂家的高度重視,泰戈爾本人所寫的歌曲就綜合了"巴烏爾"歌曲和孟加拉古典音樂的成分。"巴烏爾"一般由四、五個人坐在一起表演,表演時用彈撥樂器一弦琴"艾可特拉"和鼓伴奏,情緒激動時,也會站起來跳"巴烏爾"舞。
孟加拉民歌繼承古代的傳統,多為一領眾和,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音樂一樣,旋律由不同的"拉格"構成,不同的歌曲也有各自的"塔拉"節奏體系。
現況
參考資料
- ^ "Bangladesh"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 ^ Census of India.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Five million illegal immigrants residing in Pakistan. Express Tribune.
- ^ Homeless In Karachi. Outlook. [2 March 2010].
- ^ Falling back. Daily Times. 17 December 2006 [25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9 October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van Schendel, Willem. The Bengal Borderland: Beyond State and Nation in South Asia. Anthem Press. 2005: 250. ISBN 9781843311454.
- ^ Migration Profile - Saudi Arabia
- ^ Migration Profile - UAE
- ^ 2011 Census: Ethnic group,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11 October 2013 [28 February 2015].
- ^ Bangladeshis storm Kuwait embassy. BBC News. 2005-04-24 [2010-04-26].
- ^ Labor Migratio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Migr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18 September 2013 [14 December 2013].
- ^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12 Supplemental Table 2.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2013-04-03].
- ^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10 Supplemental Table 2.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2013-04-03].
- ^ 14.0 14.1 Hasan, Rafiq. 4,000 Bangladeshis to return from Oman in December. The Daily Star. November 20, 2003, 4 (176) [2008-12-19].
- ^ Census Profile – Province/Territory, Note 20
- ^ UNB, Dhaka.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 4 Num 344. Thedailystar.net. 2004-05-19 [2010-08-11].
- ^ 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 ben. Ethnologue.com. [2010-08-11].
- ^ 2006 Census QuickStats : Ingleburn (State Suburb). Censusdata.abs.gov.au. [2010-08-11].
- ^ [国籍別外国人登録者数の推移]
- ^ Comparing State Politi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100 Governments By Michael J. III Sullivan, pg. 119
- ^ Bangladesh- CIA World Factbook
- ^ Data on Religion. Census of India (2001).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06-08-26].
- ^ Statistical Summaries. Ethnologue. 2012 [23 May 2012].
- ^ Huq, Mohammad Daniul; Sarkar, Pabitra. Bangla Language. Islam, Sirajul; Jamal, Ahmed A. (编). Banglapedia: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Second.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