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6行: | 第6行: | ||
==名稱== |
==名稱== |
||
據說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有鮮[[紅色]]的[[花|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看起來像赤紅色 |
據說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树上有鮮[[紅色]]的[[花|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树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称为「赤柱」。 |
||
==氣候== |
==氣候== |
||
第31行: | 第31行: | ||
|Feb high C = 18.6 |
|Feb high C = 18.6 |
||
|Mar high C = 20.8 |
|Mar high C = 20.8 |
||
|Apr high C = 24. |
|Apr high C = 24.3 |
||
|May high C = 28.1 |
|May high C = 28.1 |
||
|Jun high C = 30.7 |
|Jun high C = 30.7 |
2017年5月21日 (日) 17:21的版本
赤柱(英文:Stanley)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是著名旅客景點。
名稱
據說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树上有鮮紅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树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称为「赤柱」。
氣候
赤柱 (2010-2017)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5.0 (77.0) |
26.6 (79.9) |
27.6 (81.7) |
29.8 (85.6) |
32.6 (90.7) |
34.6 (94.3) |
35.2 (95.4) |
36.1 (97.0) |
36.1 (97.0) |
33.4 (92.1) |
29.7 (85.5) |
27.9 (82.2) |
36.1 (97.0) |
平均高温 °C(°F) | 18.1 (64.6) |
18.6 (65.5) |
20.8 (69.4) |
24.3 (75.7) |
28.1 (82.6) |
30.7 (87.3) |
31.2 (88.2) |
31.3 (88.3) |
30.5 (86.9) |
28.2 (82.8) |
24.4 (75.9) |
19.9 (67.8) |
25.5 (77.9) |
日均气温 °C(°F) | 15.9 (60.6) |
16.2 (61.2) |
18.4 (65.1) |
22.0 (71.6) |
25.8 (78.4) |
28.2 (82.8) |
28.7 (83.7) |
28.5 (83.3) |
27.9 (82.2) |
25.5 (77.9) |
22.1 (71.8) |
17.5 (63.5) |
23.0 (73.4) |
平均低温 °C(°F) | 14.2 (57.6) |
14.5 (58.1) |
16.6 (61.9) |
20.3 (68.5) |
24.1 (75.4) |
26.4 (79.5) |
26.5 (79.7) |
26.4 (79.5) |
25.9 (78.6) |
23.8 (74.8) |
20.4 (68.7) |
15.6 (60.1) |
21.2 (70.2) |
历史最低温 °C(°F) | 2.7 (36.9) |
7.1 (44.8) |
8.3 (46.9) |
13.4 (56.1) |
15.9 (60.6) |
20.6 (69.1) |
23.0 (73.4) |
22.6 (72.7) |
22.9 (73.2) |
16.3 (61.3) |
10.3 (50.5) |
7.6 (45.7) |
2.7 (36.9) |
数据来源:香港天文台[1] |
歷史
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島主要聚居地之一。明代重要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赤柱地名。
水上人渔民,源自远古百越族,自远古时代开始就在广东一带聚居,他们是香港最早的居民。赤柱,曾經有不少水上人聚集,船影處處,不過时代转变,今日已不見漁船。1841年5月由英國人進行的首次人口統計,在香港島的4280名原住民其中超過2000人就是在赤柱一帶,当时有相当多的水上人。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赤柱曾是當時香港島的首府。後來雖然行政中心改為設於香港島中上環區,但赤柱仍然作為西方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
此外,赤柱亦是香港島軍事據點。清朝時期,赤柱已有名為赤柱汛的營汛。香港於1930年代的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為防範日本侵略所以在黃麻角設立赤柱軍營。興建軍營期間因為原址及附近一帶有農民居住,香港政府於是在赤柱大街興築了八間平房來安置原住民,即現在的八間屋。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駐港英軍最後據點的赤柱炮台炮火令日軍傷亡嚴重,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在九龍半島酒店內下令投降,但是當時駐守赤柱的東旅華里士準將未確定港督投降令之真偽,至12月26日華里士確認投降令後才投降 。香港日治時期的聖士提反書院現址是白人的集中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香港輔政司詹遜離開赤柱拘留營後返回中區的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組成了臨時政府,1945年8月27日詹遜宣布英國恢復對香港的統治權,香港政府稍後在赤柱處決最少22名日軍戰犯。昔日在黃麻角的赤柱軍營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使用。
英治時期作為香港的印鑑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帶路圖的歷史就是發生於赤柱。阿群帶路圖大意講述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是一名水上人漁民,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有說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 薄扶林等地到港島中上環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
赤柱是香港島極限區域;而赤柱亦為鄰近黃竹坑、鴨脷洲和香港仔工商業區的居住區。
景點
- 八間屋
- 赤柱正灘和附近燒烤區
- 赤柱大街
- 赤柱市集
- 聖士提反泳灣和附近燒烤區
- 赤柱市政大廈
- 美利樓
- 赤柱卜公碼頭
- 赤柱廣場
- 香港懲教博物館
- 舊赤柱警署
- 赤柱軍人墳場
- 赤柱天后古廟
- 赤柱馬坑公園
- 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
-
赤柱天后古廟
交通
主要街道
公共交通
6 | 赤柱市場 | ⇄ | 中環(交易廣場) | 晚間開出班次會繞經舂磡角及馬坑 |
6A | 中環(交易廣場) | → | 赤柱炮台(閘口)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6X | 赤柱市場 | ⇄ | 中環(交易廣場) | |
14 | 西灣河(嘉亨灣) | ⇄ | 赤柱炮台(閘口) | 部份時段途經赤柱廣場(馬坑) |
63 | 北角碼頭 | ⇄ | 赤柱監獄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停止服務 |
65 | 北角碼頭 | ⇄ | 赤柱市集 | 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
66 | 中環(交易廣場) | ⇄ | 馬坑(赤柱廣場) |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
73 | 數碼港 | ⇄ | 赤柱市場 | 每日早上部份班次以華富(北)為起/終點站 |
260 | 赤柱市場 | ⇄ | 中環(交易廣場) | |
314 | 小西灣(藍灣半島) | ↺ | 赤柱(海灘/市場/監獄) |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每年6-9月泳季假日) |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環角道自馬坑邨起,赤柱峽道、大潭道交界以南為範圍。
年度/範圍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
赤柱峽道、大潭道以南 | D17 赤柱及石澳選區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外部連結
|
|||||
---|---|---|---|---|---|
|
|||||
中西區、 灣仔區、東區 | |||||
離島區 |
本區主要地方 |
西貢區 | |||
薄扶林 - 鋼綫灣(數碼港) - 瀑布灣/雞籠灣(華富邨/華貴邨) - 田灣 - |
|||||
區內其他地方 |
|||||
聚居地:沙灣 - 深灣 - 壽臣山 - 馬坑 - 白筆山 |
|||||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 |
- ^ 赤柱氣象要素平均值 (2010-2017). 香港天文台. [April 1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