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27行: 第127行:
!短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
|-
| colspan="4"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克萊加州大學]]
| colspan="4"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克萊加州大學]]
|- valign="top"
|- valign="top"
|91(官方:47)<ref>{{en}}{{cite web|url=http://nobel.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titl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bel Laureates|accessdate=2010-11-06|publisher=UC Berkeley}}</ref>
|91(官方:47)<ref>{{en}}{{cite web|url=http://nobel.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titl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bel Laureates|accessdate=2010-11-06|publisher=UC Berkeley}}</ref>

2017年6月10日 (六) 08:11的版本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詳列了各個與諾貝爾獎得主有聯繫的大學(獲獎者可為該校的學生、校友或教職員)。院校的次序按聯繫人數的多寡排列顯示——由多至少。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院校均有自己的計算法則,這些標準有些較為寬鬆而有些則較嚴謹。[1] 例如:某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為了公平比較,這裡的數字為统一採用较寬鬆的方法計算後所得出的結果。下表中還會顯示“官方”的數字,此為該校自己的計算結果。這些官方統計亦可能與這裡所顯示的有很大的參差。

再者,亦很難斷定每所院校對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所作出的貢獻的多寡。某些獲獎者在不同的大學裡完成其本科研究生課程;某些得主亦曾在不同院校進行研究或任教。因此同一個名字或獲計算入不同的大學裡,而下面的數字亦僅供參考。

有些為“聯邦制”分若干個分校的大學,在這裡會以各個分校作計算單位。這裡包括英國的倫敦大學及美國的加州大學。前者分為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而後者則包括十個地區的校園。

另外,諾貝爾基金會本身亦有類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獎者獲獎時在職的教育機構為歸類準則。[2]

為避免任何有關“聯繫者”定義的爭論,這裡將其界定為該校的: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和短期教职员。但聯繫者並不包括教學顧問(consultants),因其不屬於專任任教的職員。

  • 下表只詳列有關項目的數字,詳細的人物列表請見對應的英文條目;
  • 同一位得獎者可能會歸入兩所或以上院校的計算中;
  • 相同的得獎者亦有機會出現在同一院校的不同範疇裡,惟此最終亦只會作一位計算。因此,下表中的總人數未必為所有範疇人數相加之和。
  • 有關“官方數據”的來源亦會一拼附上,這些多發佈在有關大學自己的校網上。
代號:[物] 物理學;[化] 化學;[醫] 生理學或醫學;[文] 文學;[和] 和平;[經] 經濟學

美国哈佛大學(第一)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职员 短期教职员
哈佛大學的官方計算只包括諾貝爾基金會所列出的人物。
133(官方:49)[3]
  • [物]:15
  • [化]:19
  • [醫]:20
  • [經]:13
  • [和]:7
  • [文]:2
  • [物]:9
  • [化]:8
  • [醫]:14
  • [經]:8
  • [和]:1
  • [文]:1
  • [物]:7
  • [化]:11
  • [醫]:11
  • [和]:1
  • [文]:3

美国哥倫比亞大學(第二)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哥倫比亞大學
98(官方:82)[4]
  • [物]:11
  • [化]:9
  • [醫]:13
  • [經]:7
  • [和]:4
  • [物]:12
  • [化]:3
  • [醫]:7
  • [經]:7
  • [和]:1
  • [文]:1
  • [物]:15
  • [化]:3
  • [醫]:10
  • [經]:3
  • [和]:5
  • [文]:4

英国劍橋大學(第三)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劍橋大學
95(官方:96)[5]
  • [物]:25
  • [化]:15
  • [醫]:16
  • [經]:5
  • [和]:2
  • [文]:2
  • [物]:14
  • [化]:10
  • [醫]:11
  • [經]:4
  • [物]:10
  • [化]:7
  • [醫]:10
  • [經]:6
  • [文]:2

美国柏克萊加州大學(第四,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柏克萊加州大學
91(官方:47)[6]
  • [物]:9
  • [化]:11
  • [醫]:5
  • [經]:7
  • [物]:13
  • [化]:12
  • [醫]:3
  • [經]:7
  • [文]:1
  • [物]:10
  • [化]:9
  • [醫]:5
  • [經]:6
  • [文]:1

美国芝加哥大學(第四,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芝加哥大學
91(官方:89)[7]
  • [物]:12
  • [化]:4
  • [醫]:4
  • [經]:10
  • [和]:1
  • [文]:1
  • [物]:12
  • [化]:7
  • [醫]:3
  • [經]:16
  • [和]:1
  • [文]:2
  • [物]:5
  • [化]:7
  • [醫]:5
  • [經]:8
  • [和]:2

美国麻省理工學院(第六)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麻省理工學院
85(官方:85)[8][9]
  • [物]:12
  • [化]:6
  • [醫]:4
  • [經]:11
  • [和]:1
  • [物]:8
  • [化]:3
  • [醫]:6
  • [經]:14
  • [物]:11
  • [化]:9
  • [醫]:3
  • [經]:4

英国牛津大學(第七)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牛津大學稱其官方計算並不包括只獲得榮譽學位,或在獲獎後才加入的得獎主。[10]
64(官方:51)[10]
  • [物]:3
  • [化]:6
  • [醫]:8
  • [經]:3
  • [和]:3
  • [文]:4
  • [物]:1
  • [化]:1
  • [醫]:4
  • [經]:4
  • [和]:1
  • [文]:1
  • [物]:9
  • [化]:10
  • [醫]:5
  • [經]:2

美国史丹福大學(第八)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史丹福大學官網只顯示了現任或曾任教的學術職員得主。[11]
60(官方:49)[11]
  • [物]:3
  • [化]:4
  • [醫]:1
  • [經]:4
  • [文]:1
  • [物]:14
  • [化]:8
  • [醫]:8
  • [經]:10
  • [和]:1
  • [物]:5
  • [化]:1
  • [醫]:1
  • [經]:3

美国耶魯大學(第九)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耶魯大學考爾斯基金會的獲獎成員人數計算只始於1955年(當基金會正式遷入耶魯);
耶魯提供了一份官方人物列表,惟其只包括1934-2006年的得獎主。
57(官方:25)[12]
  • [物]:4
  • [化]:3
  • [醫]:7
  • [經]:5
  • [文]:1
  • [物]:3
  • [化]:5
  • [醫]:6
  • [經]:10
  • [文]:1
  • [物]:1
  • [化]:2
  • [醫]:2
  • [經]:7
  • [和]:3
  • [文]:1

美国康奈爾大學(第十)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康奈爾大學
54(官方:46)[13]
  • [物]:6
  • [化]:2
  • [醫]:5
  • [經]:2
  • [和]:2
  • [文]:1
  • [物]:7
  • [化]:6
  • [醫]:4
  • [物]:6
  • [化]:5
  • [醫]:4
  • [經]:1
  • [和]:1
  • [文]:2

法國巴黎大學(第十一)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巴黎大學包括了巴黎第一至第十三大學。
49
  • [物]:13
  • [化]:6
  • [醫]:9
  • [經]:3
  • [和]:9
  • [文]:6
  • [物]:6
  • [化]:3
  • [醫]:2
  • [和]:1
  • [物]:1
  • [化]:1
  • [醫]:2
  • [文]:1

美国普林斯頓大學(第十二,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普林斯頓大學
41(官方:38)[14]
  • [物]:7
  • [化]:2
  • [經]:6
  • [和]:1
  • [文]:1
  • [物]:10
  • [醫]:2
  • [經]:6
  • [和]:1
  • [文]:1
  • [物]:1
  • [化]:2
  • [經]:2
  • [文]:1

德国柏林洪堡大學(第十二,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柏林洪堡大學
41(官方:29)[15]
  • [物]:8
  • [化]:8
  • [醫]:5
  • [文]:1
  • [物]:8
  • [化]:8
  • [醫]:3
  • [文]:1
  • [化]:2
  • [醫]:1

德国哥廷根大學(第十四)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哥廷根大學
40(官方:44)[16]
  • [物]:8
  • [化]:5
  • [醫]:5
  • [和]:1
  • [文]:1
  • [物]:2
  • [化]:5
  • [醫]:2
  • [物]:8
  • [化]:2
  • [醫]:2

美国紐約大學(第十五)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紐約大學
37(官方:24)[17]
  • [物]:3
  • [醫]:5
  • [和]:3
  • [化]:1
  • [醫]:2
  • [經]:5
  • [醫]:3
  • [經]:4
  • [經]:7
  • [文]:4

美国加州理工學院(第十六,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加州理工學院
36(官方:34)[18]
  • [物]:10
  • [化]:5
  • [醫]:3
  • [經]:2
  • [和]:1
  • [物]:7
  • [化]:4
  • [醫]:6
  • [和]:1
  • [化]:1
  • [醫]:2

美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十六,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36(官方:36)[19]
  • [化]:1
  • [醫]:10
  • [經]:2
  • [和]:2
  • [物]:4
  • [化]:5
  • [醫]:7
  • [經]:1
  • [文]:1
  • [化]:3
  • [醫]:2
  • [經]:2
  • [文]:1

德国慕尼黑大學(第十六,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慕尼黑大學
36(官方:14)[20]
  • [物]:8
  • [化]:9
  • [醫]:6
  • [文]:1
  • [物]:3
  • [化]:7
  • [醫]:2
  • [物]:3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第十九)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32(官方:21)
  • [物]:8
  • [化]:3
  • [醫]:2
  • [物]:2
  • [化]:7
  • [物]:2
  • [化]:7
  • [醫]: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第二十,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職員
伦敦大学学院
31(官方:21)
  • [物]:2
  • [化]:1
  • [醫]:3
  • [經]:1
  • [文]:1
  • [物]:1
  • [化]:2
  • [醫]:8
  • [經]:1
  • [物]:1
  • [化]:4
  • [醫]:7

德国海德堡大學(第二十,并列)

總人數 学生及校友 长期教職員 短期教职员
海德堡大學
31(官方:29)[21]
  • [物]:7
  • [化]:4
  • [醫]:3
  • [和]:2
  • [文]:1
  • [物]:3
  • [化]:5
  • [醫]:4
  • [物]:3
  • [化]:1
  • [醫]:1

其他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曼彻斯特大学
25 [22]
  • [物]:3
  • [化]:5
  • [物]:3
  • [化]:2
  • [物]:4
  • [化]:2
  • [醫]:1
  • [經]:2
  • [物]:1
  • [醫]:1
  • [經]:1

美国密歇根大学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密歇根大学
22
  • [物]:2
  • [化]:2
  • [醫]:3
  • [經]:1
  • [物]:7
  • [醫]:3
  • [經]:2
  • [文]:1
  • [文]:1

日本京都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京都大學。不包括京大前身「第三高等學校」畢業的江崎玲於奈
10(官方:9)[23]
  • [物]:3
  • [化]:2
  • [醫]:1
  • [和]:1
  • [物]:3
  • [化]:1
  • [醫]:1

日本東京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東京大學
10[24]
  • [物]:4
  • [化]:1
  • [醫]:1
  • [和]:1
  • [文]:2
  • [物]:2

日本名古屋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名古屋大學
6[25]
  • [物]:4
  • [化]:1
  • [物]:4
  • [化]:2

日本筑波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筑波大學(計算旁聽生大村智
4[26]
  • [醫]:1
  • [物]:1
  • [化]:1
  • [物]:1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香港中文大學
4
  1. [物] 高錕
  1. [物] 楊振寧
  2. [經] 詹姆斯·莫理斯
  3. [經] 羅伯特·蒙代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北京大學(包括北京醫學院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3
  1. [醫] 屠呦呦
  2. [物] 李政道
  3. [物] 楊振寧
  1. [物] 李政道
  2. [物] 楊振寧
  1. [物] 李政道
  2. [物] 楊振寧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師範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北京師範大學
2
  1. [和] 劉曉波
  2. [文] 莫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華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清華大學(包括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2
  1. [物] 李政道
  2. [物] 楊振寧
  1. [物] 李政道
  2. [物] 楊振寧
  1. [物] 楊振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開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南開大學(包括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2
  1. [物] 李政道
  2. [物] 楊振寧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吉林大學
1
  1. [和] 劉曉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1
  1. [文] 莫言

臺灣地區臺灣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國立臺灣大學
1
  1. [化] 李遠哲
  1. [化] 李遠哲

臺灣地區國立清華大學

總人數 畢業生 研究參與者 教職員
(獲獎時/前加入)
教職員
(獲獎後加入)
國立清華大學(包括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3
  1. [物] 楊振寧
  2. [物] 李政道
  3. [化] 李遠哲
  1. [化] 李遠哲

參考來源

  1. ^ (英文)Hirsch, Jerry. Nobel Prize Inflation Hit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os Angeles Times. 2000-10-19 [2011-07-04]. 
  2. ^ (英文)Nobel Laureates and Universities. nobelprize.org. 
  3. ^ (英文)Harvard Nobel Laureates. [2013-12-16]. 
  4. ^ (英文)Columbia's Nobel laureates. [2012-10-15]. 
  5. ^ (英文)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Nobel Prize Winners. [2013-12-15]. 
  6. ^ (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bel Laureates. UC Berkeley. [2010-11-06]. 
  7. ^ (英文)University of Chicago - Nobel Laureates. [2013-12-15]. 
  8. ^ (英文)MIT Office of the Provost, Institutional Research.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11-25 [2013-12-16]. 
  9. ^ (英文)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8). 
  10. ^ 10.0 10.1 (英文)Oxford - Nobel Laureates. [2013-12-16]. 
  11. ^ 11.0 11.1 (英文)Stanford Nobel laureates. Stanford University. [3 April 2013]. 
  12. ^ (英文)NOBEL PRIZES AWARDED TO YALE ALUMNI AND FACULTY, 1934-2006 (PDF). [2013-12-16]. 
  13. ^ (英文)Nobel Laureates Affiliated with Cornell University. [2013-12-20]. 
  14. ^ (英文)Princeton University - Nobel Prize Winners. [2013-12-21]. 
  15. ^ (英文)Short History -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校網英文版). [2013-12-21]. 
  16. ^ (德文)Göttingen - Nobel Laureates. Georg August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2013-12-18]. 
  17. ^ (英文)New York University - Fast Facts. New York University. [2013-12-21]. 
  18. ^ (英文)Caltech Nobel Recipient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12-21]. 
  19. ^ (英文)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Nobel Prize Winners. [2013-12-21]. 
  20. ^ (英文)LMU - Nobel Prize(校網英文版).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 [2013-12-21]. 
  21. ^ (英文)HEIDELBERG NOBEL LAUREATES(校網英文版) (PDF). [2013-12-20]. 
  22. ^ (英文)Nobel Prize Winne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2015-03-22]. 
  23. ^ (英文)京大が選ばれる理由. Kyoto University. [2015-04-29].  已忽略文本“ 京都大学 外国人学生のための留学案内 ” (帮助)
  24. ^ (英文)Nobel Laureates — Kyoto University. Kyoto University. [2014-05-01]. 
  25. ^ (英文)NUPACE2015-2016 (PDF). Nagoya University. [2014-05-01]. 
  26. ^ (英文)University of Tsukuba Nobel LaureatesNobel Laureates. University of Tsukuba. [2015-04-29].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