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外交:修订间差异
第82行: | 第82行: | ||
== 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 |
== 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 |
||
目前與臺灣建交的國家僅有 |
目前與臺灣建交的國家僅有25個,而其他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與臺灣保持半官方的經貿聯繫。由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很多國家的駐臺代表將當地的簽證申請轉給臨近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簽發。同樣的,中華民國或“[[中華臺北]]”在一些國家也設有非官方的代表處。 |
||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還沒有正式宣布放棄對[[中國大陸]](包括[[西藏]])的領土主權。與[[蒙古国|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爲複雜,1945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放棄。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於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而[[國民政府]]遷臺之後立即取消承認蒙古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國建立非官方的外交關係。 |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還沒有正式宣布放棄對[[中國大陸]](包括[[西藏]])的領土主權。與[[蒙古国|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爲複雜,1945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放棄。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於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而[[國民政府]]遷臺之後立即取消承認蒙古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國建立非官方的外交關係。 |
2005年5月6日 (五) 00:40的版本
台灣外交 是指位於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政府具有對台灣的主權,也擁有政府的外交權力;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台灣並非主權國家,不應對各國行使外交權。(臺灣的政治地位問題是一個敏感的議題,有關內容請參見臺灣問題。)
根據聯合國大會1971年的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之後多次試圖重返聯合國未果。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施壓,目前國際上大部分的國家和中華民國並無正式的外交關係,然而大多數的國家往往與臺灣保持密切的經貿暨民間往來,或在台灣設立半官方性質的代表處。
背景
中華民國是1945年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並且為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遷往台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後20年間,國際上對於中國政府的代表權一直存有爭議。
1970年代,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正式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爲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政府。該决議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而各國則相繼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目前全世界有25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與臺灣斷交’並承認其爲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作爲與其建交的必要條件。1990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開始嘗試以聯合國能接受的名義,透過友邦尋求重返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對與打壓,至今猶未成功。
參見:臺灣與國際組織
與中華民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
大洋洲5國
拉丁美洲12國
-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1959)
- 瓜地馬拉共和國 (1960)
- 巴拉圭共和國 (1957)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981)
- 貝里斯 (1989)
- 薩爾瓦多共和國 (1961)
- 海地共和國 (1956)
- 尼加拉瓜共和國 (1990)
- 多明尼加共和國 (1983-2004)
- 宏都拉斯共和國 (1965)
- 巴拿馬共和國 (1954)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3)
非洲7國
- 布吉納法索 (1994)
- 查德共和國 (1997)
- 馬拉威共和國 (1966)
-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 (1997)
- 史瓦濟蘭王國 (1968)
- 甘比亞共和國 (1995)
- 塞內加爾共和國 (1996)
歐洲1國
- 教廷 (1942)
新加坡在1991年中止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南韓和沙烏地阿拉伯在1992年中止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南非則在1998年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比瑞亞2003年10月斷交,重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多明尼加共和國(1983)在2004年中止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重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格瑞那達 (1989) 在2005年1月20日中止了與中華民國外交的關係,於北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建交公報,恢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吉里巴斯在2003年11月又再度和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挽救無效之後,立時斷續和吉里巴斯的外交關係。
臺美關係
臺美關係被臺灣方面視作外交工作的重點。臺灣與美國的關係主要依據美國的《臺灣關係法》以及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
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是:
美國歡迎並鼓勵海峽兩岸對話以降低緊張關係,並建立一個最終導致和平解决雙方分歧的環境。美國相信北京與臺北之間的分歧可以由海峽兩岸人民自己解決。美國不斷重申和平解决分歧符合美國的利益。
這段聲明表明美國政府在表述其有關臺灣問題的立場上用詞必須十分謹慎以避免觸發外交風波。明確表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統一臺灣,但也警告臺灣貿然宣布獨立將會導致立即的危險。由於在美國國內有一股很强的同情臺灣的政治勢力。所以美國在該問題上的立場表述往往是含糊其詞的。
幸運的是臺灣、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願意維持“現狀”,其中也包括了不清楚解釋“現狀”爲何。陳水扁政府也提出“四不一沒有”來向美國表明自己不會挑釁造成臺海緊張。在一些時候陳水扁的言論似乎已經逾越了“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每當這種情况發生時美方都會表示“關切”,臺灣方面則會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沒有改變。
美國駐臺代表
在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以後,臺灣與美國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雙方始終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美國通過臺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臺協會與臺灣保持非官方的關係。美國在臺協會在臺北設辦事處,並在高雄亦有分支機構。技術上美國在臺協會是私人機構,但其成員是美國國務院的職業外交官。
臺灣駐美代表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是臺灣駐美的半官方機構,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在美國其他12個城市設有辦事處。技術上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是一個私人機構,但是其成員都是政府任命的外交官。
與日本的關係
在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以後,臺灣與日本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雙方始終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由於日本在二次大戰前曾經統治臺灣,再加上蔣中正對日本放棄鉅額戰後賠償,因此日本國內存在一批親臺的政治勢力。日本設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與臺灣保持非官方的關係,與美國在臺協會性質類似;臺灣也同樣在日本設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半官方機構。
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目前與臺灣建交的國家僅有25個,而其他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與臺灣保持半官方的經貿聯繫。由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很多國家的駐臺代表將當地的簽證申請轉給臨近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簽發。同樣的,中華民國或“中華臺北”在一些國家也設有非官方的代表處。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還沒有正式宣布放棄對中國大陸(包括西藏)的領土主權。與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爲複雜,1945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放棄。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於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而國民政府遷臺之後立即取消承認蒙古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國建立非官方的外交關係。
此外,臺灣與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以及汶萊在南沙群島主權問題上有爭議。臺灣與越南也宣稱對中國所佔領的西沙群島有主權。臺灣與中國也宣稱對日本所控制的釣魚台列嶼(钓鱼岛)享有主權。
臺灣一直被批評以“金元外交”即用金錢援助的形式取得邦交國家在外交上的承認。但到1990年代末開始“金元外交”顯得捉襟見肘,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有能力向有關國家提供資金以換取對自己的承認。臺灣內部也有人開始批評並懷疑金元外交的必要性。
與其他國際機構的關係
體育
- 臺灣以“中華臺北”的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活動,使用國旗歌與特別設計的奧運五環旗作為標示。
交通
在很長時間內臺灣的國營航空公司中華航空無法開拓部分地區的航線,而只能由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負責經營。1995年中華航空的飛機不再繪有中華民國國旗後,才被允許直接飛往國際目的地。
很多國家的航空公司進入臺灣領空時也避免懸掛該國國旗。日本航空是通過其子公司日本亞細亞航空來運營來返臺灣的航線,英國航空是通過其子公司英國亞洲航空來運營來返臺灣的航線,而澳大利亞航空公司也通過其子公司澳大利亞亞洲航空運營往返臺灣的航線。
领土争端
involved in complex dispute with China, Malaysia, Philippines, Vietnam, and possibly Brunei over the Spratly Islands; the 2002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eased tensions but falls short of a legally binding "code of conduct" desired by several of the disputants; Paracel Islands are occupied by China, but claimed by Taiwan and Vietnam; in 2003, China and Taiwan asserted claims to the Japanese-administered Senkaku Islands (Diaoyu Tai) with increased media coverage and protest actions
违禁药物
整个地区是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的运输站;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在国内的消费是主要问题;国内甲基苯丙胺的恢复生产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