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头要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Kaiserpoi留言 | 贡献
Kaiserpoi移动页面User:Kaiserpoi/虎头要塞D虎头要塞:编辑完成
Kaiserpoi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24行: 第24行: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 [http://ww3.tiki.ne.jp/~jcn-o/kotou-top.htm 虎頭要塞日本側研究センター]
* [http://ww3.tiki.ne.jp/~jcn-o/kotou-top.htm 虎頭要塞日本側研究センター]

==参见==
* [[苏日战争]]

{{Portal box|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日本}}

2017年8月19日 (六) 07:48的版本

现黑龙江省鸡西附近

虎头要塞(虎頭要塞,ことうようさい)位于满洲国(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鸡西市虎头镇)东部边境,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军事要塞

虎头要塞是关东军为防御苏联红军侵入满洲而营造的主要据点之一。虎头要塞坐落于乌苏里江满洲一侧可以俯瞰到苏属伊曼(现达利涅列琴斯克)的高地之间,东西约长10公里,南北约4公里,是漫长的日苏边境上唯一可以监视西伯利亚铁路的战略据点。

经纬

虎头要塞的建设从1934年开始,至1939年竣工,要塞驻有第5军所属的第四国境守备队,承担着阻止苏联红军侵入满洲和切断西伯利亚铁路的任务。

但是,日苏中立条约使得关东军没有与苏军交战的机会,因而主要承担关东州的警备任务。从1943年下半年起,关东军开始抽调守备部队补充持续恶化的南方战线,虎头要塞的轻型火炮也转送到了南方。1945年3月,第4国境守备队解散,要塞由临时设置的国境警备队守备。其后为了强化对苏警戒,要塞的军备得以增强,更在1945年7月进驻总兵力约1400人的第15国境守备队

在关东军于满洲建立的一系列要塞中,虎头要塞以其战略价值成为了最重要的要塞之一。

要塞炮

1941年,受关东军特种演习和日军要塞营建的刺激,苏联将横跨乌苏里江的西伯利亚铁路桥向远离国境的方向移动了15公里,以避开虎头要塞的火炮覆盖范围。为了应对苏联的行动,1941年10月,日军将1920年代开发,但因尺寸和消耗巨大而无法使用,一直闲置在国内的试制四十一厘米榴弹炮日语試製四十一糎榴弾砲布置在虎头要塞,至1942年3月布置完成。出于保密之考虑,此炮在要塞的布置作业皆在夜间进行。日军还将布置在东京湾富津射击场的九〇式二十四厘米列车炮日语九〇式二十四糎列車加農改造轨道规格之后移至虎头要塞,该炮射程长达50公里,甚至高于大和级战舰的主炮射程(42公里)。此外,虎头要塞还配置了七年式三十厘米長榴弹炮日语七年式三十糎長榴弾砲四五式二十四厘米榴弹炮日语四五式二十四糎榴弾砲九六式十五厘米加农炮日语九六式十五糎加農砲四五式十五厘米加农炮日语四五式十五糎加農砲等大口径远程火炮。

虎头要塞之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苏军开始进攻,驻虎头要塞的第15国境守备队与入侵苏军展开激战。时任守备队长的西协武陆军大佐当时正身在第5军司令部无法归队,因此要塞驻军由炮兵队指挥官大木正陆军大尉代理指挥。随着周边地区的日本平民大量涌入要塞避难,被包围在要塞中的总人数达到了1800人。然而,威力巨大的九〇式列车炮正在进行向通化移动的准备,处于分解状态无法使用,要塞驻军使用试制四十一厘米榴弹炮对前述之西伯利亚铁路伊曼迂回线铁路桥,以及进攻苏军进行了持续炮击,直到炮身损耗到无法使用。

8月15日,陷入绝望的守军得知了玉音放送的消息。8月17日,苏军派遣五名日军战俘传达停止交战、无条件投降和解除要塞武装的要求,遭到要塞驻军的拒绝,其中一名战俘更遭到日军将校斩杀。之后战斗继续进行到8月26日,要塞陷落之时,要塞内的驻军和平民生还者仅有50人。虎头要塞守军在自身数量十倍以上苏军的攻势下顽强抵抗了两周以上,虎头要塞之战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激战。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