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粵曲: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飾語句 維基化
名曲列表:​ 內容擴充
第53行: 第53行:
* [[蘆葦生]]
* [[蘆葦生]]


==名曲列表==
==名曲==


=== 嶺南八大曲 ===
=== 嶺南八大曲 ===
第65行: 第65行:
* 《[[附薦何文秀]]》
* 《[[附薦何文秀]]》
* 《[[雪中賢]]》
* 《[[雪中賢]]》

=== 其他曲目 ===

* 《夜觀星象》
* 《曹福登仙》
* 《淮陰歸漢》
* 《四郎深母》
* 《白帝城托孤》
* 《春娥教子》
* 《夜困曹府》
* 《高平取級》
* 《花園跑馬》
* 《柴房相會》
* 《祭奠項良》
* 《李仙附薦》
* 《打洞結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017年11月9日 (四) 20:43的版本

粵曲源自粵劇清唱的表演方式[1],經過了清朝時期,結合了嶺南一帶的大調小調粵謳龍舟歌木魚歌南音,以音樂伴奏,唱說戲文的表演藝術。[2]道光年間,大八音班在嶺南一帶把粵劇以唱說方式表演給聽眾。同治年間,被稱為「瞽目師娘」或者「瞽姬」的失明女藝人主導了粵曲。现代粤曲始于民國初期,「女伶」開始登上曲壇,诞生了一大批名伶,造就了粤曲的盛世。粵曲與粵劇互相吸收音樂的養分,在1930至1940年代非常流行。[3]

沿革

大八音班時期

大八音班中葉開始流行於嶺南地區。[4]他們所演唱及彈奏的廣府戲班唱本被稱為班本。由於戲班供不應求或者表演場地所限,大八音班便應邀唱戲。八音班,當初被稱為「西秦班」,唱腔以皮黄系為主,以8位樂師組成,每位負責一種樂器,有,而大八音班則有24名成員。八音班擅長鑼鼓吹打、專為婚嫁迎娶、傳統節日提供禮儀性的音樂[5]除了八音班,還有些藝人一邊演奏一邊演唱整齣粵劇,被稱為「唱八音」[6]。正由於這種表演方式導致了師娘的出現。

師娘時期

清朝末年,各地的瞽目師娘(簡稱師娘或者瞽姬的失明女藝人)相繼出現。她們1人分演多個角色。有時候她們自彈自唱,有時候沿街賣唱,甚至應邀登門演唱。當年著名的師娘有月英、漢英、翠燕、馥蘭、群芳、二妹等等。[2]清末民初,一些未成年的妓女(琵琶仔)為了脫離妓院,從師娘學習唱曲來謀生。她們慢慢成了粵曲中的女伶。[7]

女伶時期

民初粵劇開始改革,粵曲也緊隨其後。同時期唱片業的崛起促使聽眾對新腔口新曲的需求。粵曲也從個人表演變成組合表演。分工清晰,每人負責自己的崗位。這個時期著名的唱家有熊飛影小明星張月兒徐柳仙張瓊仙等等。[8][9]其實同時期,來自江門的男藝人如鄺新華丘鶴儔蛇仔利陳非儂仍然很受歡迎。1920年代,廣州佛山新會香港等地湧現很多茶樓茶館茶室涼茶店,譬如佛山的芳園茶室、富如樓。這些地方成了她們的表演場地。

1930至1940年代,香港茶樓競爭進入白熱化,茶樓開始在晚上開設歌壇,長期邀請伶人演唱粵曲。後來附設歌壇的茶樓多達30幾家,譬如如意、富隆、平春、添男、大觀、蓮香樓、高陞等等。[10]當年高陞大茶樓曾聘請女伶梁瑛演唱粵曲,並且另聘樂師伴奏。

粵曲名伶

著名撰曲人

著名曲目

嶺南八大曲

其他曲目

  • 《夜觀星象》
  • 《曹福登仙》
  • 《淮陰歸漢》
  • 《四郎深母》
  • 《白帝城托孤》
  • 《春娥教子》
  • 《夜困曹府》
  • 《高平取級》
  • 《花園跑馬》
  • 《柴房相會》
  • 《祭奠項良》
  • 《李仙附薦》
  • 《打洞結拜》

参考文献

  1. ^ 《粵曲歌壇話滄桑》:“香港有些廟的香火鼎盛,自然可以請戲班,有些廟經濟能力較差,便只能請傀儡戲,情況再差的,就請大八音來唱戲。”
  2. ^ 2.0 2.1 廣州市志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5-04.
  3. ^ 同醉粵音
  4. ^ 乾隆《佛山忠義鄉志》載:「鑼鼓櫃始於康熙年間。」
  5. ^ 傳統木偶粵劇與八音音樂會明起舉行,香港政府新聞處
  6. ^ 順德人把唱八音叫做「唱西秦」
  7. ^ 江水东流去 桃李闹春风:粤乐名师王粤生,廣東文化網參考文庫
  8. ^ 粵曲,中國大百科
  9. ^ 粵曲(廣東曲藝)第16屆亞洲運動會官方網站
  10. ^ 魯金,《粵曲歌壇話蒼桑》,三聯書店,1996年,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