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閩平漁事件: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ianchi34留言 | 贡献
第21行: 第21行:


== 背景==
== 背景==
190年9月12日「金門協議」簽訂以前,台灣海峽兩岸對於「偷渡」問題之處理,幾乎沒有任何合作的情況。<ref>{{Cite news | url=http://www.matsu-news.gov.tw/2010web/news_detail_101.php?CMD=open&UID=155111 | title=歷史悲劇/大陸偷渡風雲 從生命慘劇到金馬人道遣返 | work=海西晨報 |date=2013-06-21}}</ref>因為早期偷渡客之處理係由中華民國警備總部主管,當時查獲中國大陸偷渡客,經必要的偵訊程序後,即以「原船」遣返大陸,由於兩岸間完全沒有接觸,亦未互相通報對方遣返偷渡犯之訊息,因此,只能單方面實施遣返作業,以致中國大陸偷渡客即使在台被捕,遣返時,只要選一個偏僻的海邊上岸,即可避開公安人員,神不知鬼不覺地自行返家。
1990年9月12日「金門協議」簽訂以前,台灣海峽兩岸對於「偷渡」問題之處理,幾乎沒有任何合作的情況。<ref>{{Cite news | url=http://www.matsu-news.gov.tw/2010web/news_detail_101.php?CMD=open&UID=155111 | title=歷史悲劇/大陸偷渡風雲 從生命慘劇到金馬人道遣返 | work=海西晨報 |date=2013-06-21}}</ref>因為早期偷渡客之處理係由中華民國警備總部主管,當時查獲中國大陸偷渡客,經必要的偵訊程序後,即以「原船」遣返大陸,由於兩岸間完全沒有接觸,亦未互相通報對方遣返偷渡犯之訊息,因此,只能單方面實施遣返作業,以致中國大陸偷渡客即使在台被捕,遣返時,只要選一個偏僻的海邊上岸,即可避開公安人員,神不知鬼不覺地自行返家。


因此,欲來臺「淘金」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前仆後繼,蜂擁而來。此種類似捉迷藏遊戲的「一遣一返」,乃不斷地上演,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偷渡客人數不斷增加,造成非法外國人收容中心「靖廬」經常性爆滿,而且每處理一位偷渡客需花費公帑約十萬台幣,單1993年便緝捕到六千名偷渡客<ref name="中國來台偷渡客的遣返悲劇">{{cite news|url= http://pnn.pts.org.tw/main/2010/08/08/1990%E5%B9%B48%E6%9C%888%E6%97%A5-%E4%B8%AD%E5%9C%8B%E4%BE%86%E5%8F%B0%E5%81%B7%E6%B8%A1%E5%AE%A2%E7%9A%84%E9%81%A3%E8%BF%94%E6%82%B2%E5%8A%87/ |title= 1990年8月8日 中國來台偷渡客的遣返悲劇 |publisher= 《公視新聞網》 |date=2010-08-08|accessdate=2013-11-16}}</ref>。
因此,欲來臺「淘金」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前仆後繼,蜂擁而來。此種類似捉迷藏遊戲的「一遣一返」,乃不斷地上演,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偷渡客人數不斷增加,造成非法外國人收容中心「靖廬」經常性爆滿,而且每處理一位偷渡客需花費公帑約十萬台幣,單1993年便緝捕到六千名偷渡客<ref name="中國來台偷渡客的遣返悲劇">{{cite news|url= http://pnn.pts.org.tw/main/2010/08/08/1990%E5%B9%B48%E6%9C%888%E6%97%A5-%E4%B8%AD%E5%9C%8B%E4%BE%86%E5%8F%B0%E5%81%B7%E6%B8%A1%E5%AE%A2%E7%9A%84%E9%81%A3%E8%BF%94%E6%82%B2%E5%8A%87/ |title= 1990年8月8日 中國來台偷渡客的遣返悲劇 |publisher= 《公視新聞網》 |date=2010-08-08|accessdate=2013-11-16}}</ref>。

2018年3月1日 (四) 18:27的版本

闽平渔5540号事件
位置 中華民國台湾省宜兰县澳底
日期1990年7月21-22日
21日14时 - 22日清晨(UTC+8)
目標福建省平潭县渔民76人
類型拘禁窒息
死亡25
主謀 中華民國国军警察

907事件,又称907惨案闽平渔5540号事件,是指1990年7月间中华民国军警以“越界偷渡”为由逮捕并虐待行经台湾海峡的大陆渔船上76名渔民的事件。整起事件共造成25人死亡、多人受伤或失踪,另有29人生还。[1]

该起事件导致中国大陆舆论哗然,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巨大冲击。大陆民众和媒体对台湾军方反人道的扣押驱逐方式和中华民国政府对此事件的态度产生了普遍不满和反感。并导致两岸红十字会签署《金門協議》以保证双方人员移交的安全。

背景

1990年9月12日「金門協議」簽訂以前,台灣海峽兩岸對於「偷渡」問題之處理,幾乎沒有任何合作的情況。[2]因為早期偷渡客之處理係由中華民國警備總部主管,當時查獲中國大陸偷渡客,經必要的偵訊程序後,即以「原船」遣返大陸,由於兩岸間完全沒有接觸,亦未互相通報對方遣返偷渡犯之訊息,因此,只能單方面實施遣返作業,以致中國大陸偷渡客即使在台被捕,遣返時,只要選一個偏僻的海邊上岸,即可避開公安人員,神不知鬼不覺地自行返家。

因此,欲來臺「淘金」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前仆後繼,蜂擁而來。此種類似捉迷藏遊戲的「一遣一返」,乃不斷地上演,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偷渡客人數不斷增加,造成非法外國人收容中心「靖廬」經常性爆滿,而且每處理一位偷渡客需花費公帑約十萬台幣,單1993年便緝捕到六千名偷渡客[3]

由於原船遣返方式,曾發生船員不願返回大陸,待船開出基隆港後,即改航至宜蘭上岸,或由宜蘭航行至他處再跳船上岸。台灣執行單位為改進此一缺失,採用集中五十名以上大陸偷渡客之後,統籌一艘漁船遣返,為防止航行中途發生搶船、鬥毆,或改航他處情事,於是將多數人封艙拘禁於船艙後再遣送出海,實施初期“尚稱順利”。

经过

1990年7月21日,26名福建渔民乘坐“闽平渔5540号”渔船到台湾海峡与台湾渔民做小商品贸易活动,[1]被台湾军警当作“偷渡客”於台湾海峡海上抓获。[4]

1990年7月21日下午14时许,中華民國军警在宜兰县澳底,将63名渔民关进空间为2.8平方米至5.8平方米不等的四个船舱内,并命令13名船工用六寸长的全新圆钉将船舱顶盖钉死[4],然后令该船漂回福建沿岸[4],當晚便有第七艙的艙蓋被打開,而第五、六艙由于船舱空间狭小,缺氧缺水且闷热异常,其中两个船舱关押的35名渔民中,有25人相续被闷死,1名陷入昏迷状态。[1][5]

唯一幸存者林里城事后称,“他们是被台湾军警用一寸多宽的透明胶纸绑住双手,一群全副武装的台湾军警用木棒把我们一个个硬赶下舱,一个身背冲锋枪的台湾军警,拿来一大包崭新的铁钉,强令船工把舱盖钉死。”[4]林里诚还回忆道,“我们这么多人硬挤在一个小舱内,不到一个小时就口干舌燥,心如火燎,直感到人象要被闷死一样,虽然张大嘴巴拚命呼吸,仍是胸闷气短。为了活命我们曾拚命呼救,后又想用头顶开舱盖,有的用手拚命抠,但顶破了头,抠断了指甲,仍然无济于事,船行了一段时间后,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60多岁的老人首先倒下去,接着又有其他人倒下。起初,我虽然侥幸地靠船舱隔板上一条小缝透进的一点空气勉强呼吸,但过不多久,我也什么都不知道了。”[4]

1990年7月22日清晨,福建平潭县澳前镇光裕村渔民发现搁浅的“闽平渔5540号”渔船,撬开一块木板后,发现其中有数具尸体,立即报警。[4]平潭县公安局在接到报案后迅速派出警察赶到现场,但由于中华民国军警将船舱木板钉得极牢,在场公安人员用扳手、木棍等工具足足撬了半个多小时才打开第五、六号船舱,发现了两个船舱中的25具尸体,并将昏迷的幸存者紧急送往医院抢救。[4]而钉得尚不严密的另两舱的28名渔民则被警察解救,所幸无生命危险。[1]

平潭县公安局法医经勘验鉴定后认为,尸体无致命的暴力损伤痕迹,呈暗紫红色的显著尸斑。尸体颜面青紫肿胀,眼皮红肿,眼睑膜淤血或充血。由于尸体系被发现在狭小、高温、湿度大、完全密封的船舱里,因而法医认定25名死者均系缺氧窒息死亡。[4]

影响

中国大陆舆论

中國大陸刚开始要求台灣方面道歉并严惩凶手。中國紅十字會发表声明表示,對於臺灣遣返偷渡客時發生撞船之不幸事件,深感遺憾,並以傳真信函致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請求提供此次撞船事件的相關資料,該會認為大陸方面始終希望我方在遣返偷渡客時,能確保大陸人民之安全,給予人道之待遇,不希望因此而影響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5]时任平潭县县长林文宝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同胞,同胞之间应当相互来往,我们对台湾同胞向来是以礼相待,对他们的困难我们都尽力相助。但大陆到台湾的人却受到如此极不人道的对待,这实在令人愤慨。台湾当局必须严惩肇事者,认真处理好善后事宜,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4]

中国大陆官方报纸《人民日报》连续数日发表文章谴责台湾方面,要求严惩肇事者。[1][4]但两项要求均为台灣方面所拒绝。[4]

事后,由于大陸当局考虑到“统战”,并且避免在大陸人民中引发对台湾人的仇恨,这一事件在以后甚少广泛提及。

大陆民主党派民革中央曾刊文表示“闽平渔事件”的凶手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背后有台湾国民党政府撑腰打气的军人,他们受台湾当局唆使,肆意拿我渔民出气以发泄对大陆的不满”[4]

台湾舆论

事件發生後,台灣輿論為之嘩然,中華民國派遣四名監委前往大陸調查。中華民國有關單位鑑於不久前之悶死事件,因此,於 8月13日,特別將大陸漁船「閩平漁5202號」裝載50名偷渡客後,在6位立委及新聞界的見證下,由中華民國海軍近岸偵巡船兩艘護航,自蘇澳啟航。豈料大陸漁船數度欲逃離控制[6],在基隆北方13海里處,漁船突然大角度左轉,国军海軍834號文山艦,除以信號燈照射及廣播警告外,立即左轉停航避讓,但艦首仍撞及漁船的左舷船中部位,漁船斷裂成兩截,雖經国军海軍全力搜救,但僅救起29人,失蹤22人,頓時遣返大陸偷渡客,再度成為社會批評的焦點,咸認應檢討改進遣返之方式,而中国大陆方面的反應,更是激烈,中国红十字会还就此发表声明表达不满。[4]

1990年8月15日,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常会上称,“台湾民众应理解国军执行遣返大陆偷渡者的用意和执行任务的辛劳,给予他们所应得到的支持”。[4]中華民國时任行政院长郝柏村在答记者问时,称闽平渔5202号事件是大陆渔船自己撞到军舰上的,因此不存在责任问题。郝柏村还另外表示,闽平渔5540号事件是“意外事故”,“就好象飞机也会因故掉下来一样”,台湾各界“批评军方太过苛求”,并肯定国军“忍辱负重、负责尽职”的表现。[4]

同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邵玉铭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发表正式声明称:两次不幸事件“当然政府没有责任”。他表示,执行遣返作业的国军任劳任怨,遭到指责很不公平。并指新闻媒体应相信当局,不应再“小题大作”。台湾官方的这一态度引起大陆各界强烈不满。[4]

台湾媒体出于种种考虑,当时没有过多报道和渲染这一事件,并一度认为船员死亡是渔船内部帮派械斗所致,以后也不再提及,与5年后千岛湖事件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因此这一事件在台湾几乎无人知晓。[4]

金门协议

兩岸政府為防止前述兩次意外事件重演,乃透過紅十字會積極協調,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之代表,於1990年9月11日至12日,在金門進行為時兩日工作會談,就雙方參與見證其主管部門執行海上遣返事宜,達成「金門協議”。[5]

由於上述「金門協議」的簽訂,使以往單方、隱密進行的遣返作業,此後得以公開、雙方合作的方式進行,充分符合人道精神,免遭「黑箱作業」之譏,從此遣返作業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兩岸簽訂「金門協議」後,兩岸官方人員透過雙方紅十字會組織之聯繫,正式合作辦理大陸偷渡犯之遣返事宜,使遣返作業更符合人道與安全的原則。自協議簽訂後在遣返過程中,未有任何人員傷亡之情事發生。

依據歷年遣返數據,兩岸政府大體均依協議精神處理偷渡事件。[5]「金門協議」貢獻良多,其事實上是後來九二共識的前身。

参见

  • 千岛湖事件:台湾游客在大陆遭劫杀的刑事案件,对两岸关系造成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王运才与褚言义. 闽平渔5540”号惨案真相. 《人民日报》. 1990-08-21 [2012-05-08]. 
  2. ^ 歷史悲劇/大陸偷渡風雲 從生命慘劇到金馬人道遣返. 海西晨報. 2013-06-21. 
  3. ^ 1990年8月8日 中國來台偷渡客的遣返悲劇. 《公視新聞網》. 2010-08-08 [2013-11-16].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陈玲. 从“千岛湖事件”与“闽平渔事件”的比较看两岸对和平统一的诚意. 民革中央.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2008-10-23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5. ^ 5.0 5.1 5.2 5.3 台海鉤沉:金門協議「五無協議」 達成六項共識. 台海網. 2010-09-12. 
  6. ^ 搜救遣返大陸之落海偷渡客. [2013-11-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