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族群: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33行: | 第33行: | ||
== 人種 == |
== 人種 == |
||
*Basiekan人:崙背鄉李姓、麥寮鄉林姓。 |
*Basiekan人:崙背鄉李姓、麥寮鄉林姓。 |
||
*Abasie人:麥寮鄉許姓、[[東勢鄉]]吳姓[[台西鄉]]丁姓 |
*Abasie人:麥寮鄉許姓、[[東勢鄉]]吳姓、[[台西鄉]]丁姓。 |
||
==習俗== |
==習俗== |
2018年3月3日 (六) 00:10的版本
洪雅族 | |
---|---|
總人口 | |
約1,000人 | |
分佈地區 | |
臺灣中南部,臺中市霧峰以南、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到臺南市新營以北一帶附近。 | |
語言 | |
洪雅語 | |
相关族群 | |
洪雅族(Hoanya)、亦名和安雅族或洪安雅族,為臺灣平埔族原住民。[1] 分布於臺中市霧峰以南、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到臺南市新營以北一帶附近。本族包括羅亞族(Lloa)、阿立昆族(Arikun)二支族,因同化而已難以辨別。
此名由伊能嘉矩紀錄到斗六柴裡社、斗六東的熟番自稱為「Hoanya」,後來的語言學家即將諸羅山社、打貓社、斗六門社、他里霧社、哆囉嘓社,貓羅社、南投社、北投社、萬斗六社等社番人,歸類為 Hoanya 族。然而根據鍾幼蘭、翁佳音、李壬癸等學者指出:洪雅是由台語 Hoan-á(番仔)轉化而來,台灣很可能並不存在洪雅一族。
番社
- 萬斗六社(Ataabu):霧峰區舊正。阿立昆(Arikun)支族、巴布薩族。
- 貓羅社(Kakar Barroroch):芬園鄉舊社。阿立昆(Arikun)支族。
- 北投社(Tausa Mato):草屯鎮北投。阿立昆(Arikun)支族。
- 南投社(Tausa Talakey):南投市南投。阿立昆(Arikun)支族。
- 柴裡斗六社(Talack):斗六市社口。羅亞(Lloa)支族。
- 他里霧社(Talivu):斗南鎮舊社。羅亞(Lloa)支族。
- 猴悶社(Docowang):斗南鎮溫厝角。羅亞(Lloa)支族。
- 蔴芝乾社(Basiekan):崙背鄉舊庄。羅亞(Lloa)支族。
- 貓兒乾社(Basiekan):崙背鄉豐榮。羅亞(Lloa)支族。
- 南社(Abasie):麥寮鄉湖內。羅亞(Lloa)支族。
- 笨港社(Ponkan):北港鎮東陽。羅亞(Lloa)支族。
- 打貓社(Dovaha):民雄鄉福權。羅亞(Lloa)支族。
- 諸羅山社(Tirocen):嘉義市社内。羅亞(Lloa)支族。諸羅山社為現今嘉義市西區番社里(民國99年里鄰整併前原稱社內里),舊名番社內,是諸羅山社舊址。中正公園旁忠義街上的福社宮,除祭祀土地公外,另奉祀一尊「番王爺」神祇。日治昭和5年(西元1930年)於附近挖出許多遺骨,推論為平埔族人採室內葬方式下葬之先人,故另加祀一牌位,上刻「昭和五年嘉義社社寮眾番祿位番社內」字樣,並於農曆2月29日舉行誕辰祭典,為洪雅族人崇敬祖靈的漢化遺風。市區中央噴水池北邊有番社內、番社口,嘉雄陸橋旁有番仔溝,縱貫鐵路西面有番婆庄等地名,可視為往昔諸羅山社原住民居住證據[4]。
- 倒咯嘓社(Doroko):東山區凹子腳。羅亞(Lloa)支族。
- 鹿陶洋社(Lohotan):楠西區鹿陶洋。羅亞(Lloa)支族。
人種
習俗
洪雅族的主要習俗為走鏢(Movai)、祭祖(Tei-vakkai)、打鹿(Murao)以及會飲(Manitan)[5]。其中,走鏢(Movai)為該族的成年禮。目前保留該習俗為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枇杷里之社區[6]。
平埔族群第二次大遷徙
西元1823年(道光三年),臺灣中部平埔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拍瀑拉族、巴布薩族以及洪雅族),共有十四社,聯合遷往水沙連(今南投縣埔里)。
參見
註釋
外部連結
- 平埔文化專題(平埔文化資訊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南島語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 YouTube上的洪雅族走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