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虎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描述:​修正格式
数量和威脅:​修正格式
第40行: 第40行:


== 数量和威脅 ==
== 数量和威脅 ==
小虎鯨在野外很少被觀察記錄至今为止对于其数量的唯一粗略估计是在東热带[[太平洋]]的数量为38,900头。但是小虎鯨在世界三大洋的溫暖海域均有分布,印尼斯里蘭卡夏威夷和日本均可目擊。偶尔渔网中的捕获说明牠們终年生活在[[斯里兰卡]]和[[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中。在[[大西洋]]中在西海岸北到[[南卡罗莱纳州]]以及在东海岸[[塞内加尔]]均有发现。小虎鯨在許多區域都受到流刺網的混獲影響,
小虎鯨在野外很少被觀察記錄至今为止对于其数量的唯一粗略估计是在東热带[[太平洋]]的 38,900 头。但是小虎鯨在世界三大洋的溫暖海域均有分布,印尼斯里蘭卡夏威夷和日本均可目擊。偶尔渔网中的捕获说明牠們终年生活在[[斯里兰卡]]和[[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中。在[[大西洋]]中在西海岸北到[[南卡罗莱纳州]]以及在东海岸[[塞内加尔]]均有发现。小虎鯨在許多區域都受到流刺網的混獲影響,
也有受到部份國家直接捕獵的威脅,而多次集體擱淺的紀錄。[https://www.marinemammalscience.org/facts/feresa-attenuata/ 在巴西海域,則發現血液中的重金屬汞含量高,]可能受到海域汙染的影響。
也有受到部份國家直接捕獵的威脅,而多次集體擱淺的紀錄。[https://www.marinemammalscience.org/facts/feresa-attenuata/ 在巴西海域,則發現血液中的重金屬汞含量高,]可能受到海域汙染的影響。


== 参考 ==
== 参考 ==

2018年3月17日 (六) 12:15的版本

小虎鯨
小虎鯨与人的大小比较
小虎鯨与人的大小比较
保护状况

数据缺乏 IUCN 3.1[1]
科學分類
界: 动物界
門: 脊索动物门
綱: 哺乳纲
目: 鲸目
亞目: 齿鲸亚目
科: 海豚科
屬: 小虎鯨属
種: 小虎鯨
二名法
Feresa attenuata
格雷,1875年
小虎鯨的分布
小虎鯨的分布

小虎鯨拉丁语学名:Feresa attenuata)是鲸目海豚科中一种體型比较小、海上也比较少见的动物,属于小虎鲸属Feresa),是该属内唯一的一种。牠的名字来源是因为牠骨骼外形与虎鲸类似,但是体形比虎鲸小。小虎鲸攻擊性強。在夏威夷南非被圈养的两群小虎鲸甚至有攻擊人員和其他海豚的紀錄,但是在日本被驯养的小虎鲸群没有发生这个现象。在鯨豚擱淺復健的救援中,小虎鯨往往也是需要特別注意人員安全的種類。

到1950年代内人类对小虎鲸的了解仅有两具大英博物馆中的颅骨。最早对牠们的描写来于1874年约翰·爱德华·格雷的描写。1954年一名日本鲸学家报道了1952年本州的捕鲸人描写的“罕见的海豚”。他写道他考察的个体的颅骨与博物馆中的一样,而其体型类似虎鲸,由此产生了小虎鲸这个名称。

小虎鲸学名中的attentuata是拉丁语“楔”的意思,指的是从头部到尾部身躯逐渐变细的样子。

描述

小虎鯨是體長約 2.2-2.4 公尺 (最大 2.6),初生體長約 80 公分,體重約 150-180 公斤 (最大 225),在海上很容易被与其它海豚混淆,尤其是与瓜头鯨混淆。小虎鯨的身躯健壮,深色,尤其额部的颜色特别深。头圆,没有突出的吻,成年個體長有白色的唇線。体侧的颜色比较浅,身體尚有刮痕或其他咬痕,腹部往往是白色的並於胸口具有錨狀般的花紋。背鳍高位與身體中央,稍微镰状的,胸鰭稍長末端呈圓鈍型,尾鰭中央有缺刻。上顎有 8-11 對與下顎 11-13 對,牙齒成圓錐狀,相當具咬與撕裂的能力。在分類上,小虎鯨與瓜頭鯨,偽虎鯨,領航鯨,虎鯨等同屬於海豚科的黑鯨類(Blackfish)。

小虎鯨居住在全球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常出沒在水深較深處,尤其是 500-2000 公尺以上。臺灣宜蘭海域偶能見到小虎鯨成群出沒,花蓮與臺東、綠島與蘭嶼及屏東墾丁近海則每年約可目擊 1-2 次。西南海域 (臺南高雄與屏東近岸) 則於春季有小虎鯨群體靠岸或是迷航的事件[2],臺灣西部有多次擱淺活體復健的紀錄。

小虎鯨在全球都有集體擱淺的事件,而臺灣高雄海域則在 1995、2003 與 2005 年 2 月有多次連續小虎鯨群體進出港灣的迷航紀錄[3] (有部分個體死亡),但外觀與身體健康狀況目測均正常,並排除了天氣、中毒與漁業衝突等其他可能性,無法判斷擱淺主因,但水下噪音或其他人未知的干擾是尚無法排除的。2018 年 2 月高雄港再次發生小虎鯨群體迷航,幾經搜救單位與海巡協力帶領出港仍有部分返回,陸續於 3 月初有十餘隻不幸死亡,有 2 隻個體胃內有塑膠垃圾[4]

小虎鯨总是成群活动,一般每群有 10-30 头动物,偶尔也会观察到 100 隻以上的大群體。小虎鯨游泳速度慢,根據國外小虎鯨裝設衛星發報器的觀察,平均時速約 2.7-3.1 公里。在野外,小虎鯨通常較少與船隻互動,水面的動作也較少。可观察到牠们进行浮窺、尾鰭與胸鰭拍水等行为,總體而言是比較不活躍的鯨豚; 白天常可見到整群浮在海面上休息的行為。

目前根據擱淺的小虎鯨胃內容物,主要在夜晚吃魚類與魷魚等頭足類,但也有野外觀察小虎鯨有攻击、杀死和吃其它小型海豚的紀錄。小虎鯨的生物學與生態學的資訊都鮮為人知,和其他的鯨豚一樣長壽命且晚成熟,大約 2 公尺的母鯨有泌乳的紀錄達到性成熟。僅有夏威夷海域對於當地的小虎鯨有較多研究,顯示小虎鯨個體之間的關係相當穩定,同伴間的關係長達十餘年以上[5]

数量和威脅

小虎鯨在野外很少被觀察記錄,至今为止对于其数量的唯一粗略估计是在東热带太平洋的 38,900 头。但是小虎鯨在世界三大洋的溫暖海域均有分布,印尼、斯里蘭卡、夏威夷和日本均可目擊。偶尔渔网中的捕获说明牠們终年生活在斯里兰卡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中。在大西洋中在西海岸北到南卡罗莱纳州以及在东海岸塞内加尔均有发现。小虎鯨在許多區域都受到流刺網的混獲影響, 也有受到部份國家直接捕獵的威脅,而多次集體擱淺的紀錄。在巴西海域,則發現血液中的重金屬汞含量高,可能受到海域汙染的影響。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