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货: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添加{{original research}}标记(在{{multiple issues}}内)到条目 |
添加{{dead end}}标记(在{{multiple issues}}内)到条目 |
||
第4行: | 第4行: | ||
{{unreferenced|time=2018-04-03T04:27:16+00:00}} |
{{unreferenced|time=2018-04-03T04:27:16+00:00}} |
||
{{original research|time=2018-04-03T04:28:06+00:00}} |
{{original research|time=2018-04-03T04:28:06+00:00}} |
||
{{dead end|time=2018-04-03T05:28:37+00:00}} |
|||
}} |
}} |
||
{{notability|time=2018-04-03T04:27:16+00:00}} |
{{notability|time=2018-04-03T04:27:16+00:00}} |
2018年4月3日 (二) 05:28的版本
特货为20世纪初鸦片在中国的特殊成为,特货贸易就鸦片贸易。由于鸦片贸易属于敏感内容,在中共一般公开性资料中,一般称为“特货”“特产”“土特产”“肥皂”等代称,有时也会因审核不严出现鸦片字样。可以依靠资料中货物的价值,运输方式判断“特产”“特货”是否为鸦片。
中共从红军时期开始,零星开始收鸦片税,使用鸦片贸易。到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共官方主导鸦片种植与鸦片贸易,扭转财政困难。国共内战时期,鸦片已经作为重要经费来源。直到中共建政以后,通过香港向世界出售鸦片与鸦片制品,获得外汇,直到20世纪70年代终止。
中共鸦片贸易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一般实行比较严格的对内禁止,对外销售,但由于获利甚巨,也出现过较多的鸦片内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