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Mydjsound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2行: 第2行:
|1=zh-hans:姜桂题;zh-hant:姜桂題;
|1=zh-hans:姜桂题;zh-hant:姜桂題;
}}
}}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是[[辛亥革命]]期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于1912年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宣統退位]],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ref name="">{{cite journal|1=|title=袁世凱逼宮 段祺瑞電乞共和|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51935/151936/151947/9112793.html}}{{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王公]]、[[大臣]],对清廷的逊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是[[辛亥革命]]期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于1912年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宣統退位]],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ref name="">{{cite journal|1=|title=1925年12月30日,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于廊坊车站遭冯玉祥仇杀|url=http://k.sina.com.cn/article_3579599314_d55c59d20010025u8.html}}</ref>。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王公]]、[[大臣]],对清廷的逊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


==第一电==
==第一电==
第9行: 第9行:
经过[[南北议和]],[[清室优待条件]]基本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體仍待召集[[國會]]进行公決。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ref>《安徽史学》1984年合订本,第6页</ref>
经过[[南北议和]],[[清室优待条件]]基本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體仍待召集[[國會]]进行公決。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ref>《安徽史学》1984年合订本,第6页</ref>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將領共47人联名致电[[袁世凯内阁|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是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据2月2日[[伍廷芳]]致[[唐绍仪]]的电报称,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稱《'''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ref name="" />。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將領共47人联名致电[[袁世凯内阁|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是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据2月2日[[伍廷芳]]致[[唐绍仪]]的电报称,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稱《'''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ref name="" />。


据[[伍廷芳]]1912年2月2日電報称,这五十人包括:
据[[伍廷芳]]1912年2月2日電報称,这五十人包括:

2018年4月3日 (二) 17:57的版本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辛亥革命期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于1912年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宣統退位,实行共和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1]。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王公大臣,对清廷的逊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

第一电

经过南北议和清室优待条件基本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體仍待召集國會进行公決。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2]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將領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是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据2月2日伍廷芳唐绍仪的电报称,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稱《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1]

伍廷芳1912年2月2日電報称,这五十人包括:

第二电

清帝退位將成定局之时,一些王公大臣仍坚决反对。为排除这些阻力,段祺瑞等发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電》,俗稱《乞共和第二电》。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即威脅京師與王公性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