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港朝鳳寺:修订间差异
Pbdragonwang(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Pbdragonwang(留言 | 贡献) 內容擴充 |
||
第15行: | 第15行: | ||
== 沿革 == |
== 沿革 == |
||
根據廟方說法,朝鳳寺的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廿二年(1757年){{r|謝}}。學者謝貴文認為根據《重修鳳山縣志》記載,「萬丹」、「岐後」(旗後)、「大林蒲」等處有發達的漁業活動,在「岐後」(旗後)與「大林蒲」之間的紅毛港地區當時很可能也有相當規模的漁業聚落,故有建廟之事應屬合理{{r|謝}}。 |
根據廟方說法,朝鳳寺的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廿二年(1757年){{r|謝}}。學者謝貴文認為根據《重修鳳山縣志》記載,「萬丹」、「岐後」(旗後)、「大林蒲」等處有發達的漁業活動,在「岐後」(旗後)與「大林蒲」之間的紅毛港地區當時很可能也有相當規模的漁業聚落,故有建廟之事應屬合理{{r|謝}}。而在紅毛港各個角頭廟之中,朝鳳寺也是唯一一間有被記載在光緒廿年(1894年)《[[鳳山縣采訪冊]]》的寺廟{{NiteTag|原文:「一在海汕莊(鳳山),縣南十八里,屋二間(額「朝鳳寺」),光緒十六年洪溥募修。」}}{{r|紅}}{{r|故事}}{{r|朱}}{{r|謝}}。此外建廟年代,也有乾隆十年(1745年)之說{{r|紅}}和光緒十六年(1890年){{r|朱}}。 |
||
而朝鳳寺的起源,據說是當初漁民在海上打撈到一尊觀音像,遂帶回聚落供奉,之後因相當靈驗,遂建廟供奉{{r|紅}}{{r|故事}}{{r|朱}}{{r|謝}}。而除了洪姓居民之外,早期信徒也有蘇姓與張姓居民,後來蘇姓信徒擲筊另建他廟,是為蘇、張兩姓共同祭祀的[[紅毛港朝天宮|朝天宮]]{{NoteTag|紅毛港張姓居民後來因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而遷到對岸的「沿海新村」,之後從朝天宮分靈另建「臨鳳宮」{{r|故事}}。}}{{r|紅}}{{r|故事}}{{r|朱}}{{r|謝}}。 |
|||
紅毛港遷村後,朝鳳寺與福德祠合併,於2011年1月5日舉行祈安慶成入火安座大典,是紅毛港諸廟中最早完成遷建者{{r|孫}}。 |
紅毛港遷村後,朝鳳寺與福德祠合併,於2011年1月5日舉行祈安慶成入火安座大典,是紅毛港諸廟中最早完成遷建者{{r|孫}}。 |
2018年4月6日 (五) 04:32的版本
22°35′10″N 120°20′37″E / 22.586053°N 120.343665°E
紅毛港朝鳳寺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紅毛港路90號 |
主神 | 觀音菩薩、天上聖母[1][2][3] |
例祭 | 農曆三月廿八日[1][3] |
建立时间 | 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4] 民國100年(2011年)重建落成[5] |
紅毛港朝鳳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是主祀觀音佛祖與天上聖母的寺廟[1][2][3][4]。原廟址在高雄小港區的紅毛港姓洪仔聚落,故又稱「姓洪仔廟」[1][2][3]。過去朝鳳寺祭祀圏廣大,五營範圍涵蓋了濟天宫與朝天宮[1]。紅毛港諸廟遷址重建時,朝鳳寺也是最早落成的廟宇[5]。此外原本的紅毛港福德祠在遷村後,與朝鳳寺合併[5]。
沿革
根據廟方說法,朝鳳寺的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廿二年(1757年)[4]。學者謝貴文認為根據《重修鳳山縣志》記載,「萬丹」、「岐後」(旗後)、「大林蒲」等處有發達的漁業活動,在「岐後」(旗後)與「大林蒲」之間的紅毛港地區當時很可能也有相當規模的漁業聚落,故有建廟之事應屬合理[4]。而在紅毛港各個角頭廟之中,朝鳳寺也是唯一一間有被記載在光緒廿年(1894年)《鳳山縣采訪冊》的寺廟Template:NiteTag[1][2][3][4]。此外建廟年代,也有乾隆十年(1745年)之說[1]和光緒十六年(1890年)[3]。
而朝鳳寺的起源,據說是當初漁民在海上打撈到一尊觀音像,遂帶回聚落供奉,之後因相當靈驗,遂建廟供奉[1][2][3][4]。而除了洪姓居民之外,早期信徒也有蘇姓與張姓居民,後來蘇姓信徒擲筊另建他廟,是為蘇、張兩姓共同祭祀的朝天宮[註 1][1][2][3][4]。
紅毛港遷村後,朝鳳寺與福德祠合併,於2011年1月5日舉行祈安慶成入火安座大典,是紅毛港諸廟中最早完成遷建者[5]。
紅毛港福德祠
紅毛港福德祠是紅毛港為一間專祀福德正神的廟宇,相傳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1][3]。據說福德祠舊址原有一大茄苳樹,受居民膜拜,之後建祠供奉福德正神[1][3]。原是竹寮,日治時期改建成水泥砌磚單門小廟[1][3]。二次大戰後在民國卅八年(1949年)置供桌,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新建廟宇[1][3]。此外該廟後方在日治時期祠是寬約5、6公尺的紅毛港渡口碼頭[1][3]。而在遷村之後,福德祠與朝鳳寺合併[5]。
紅毛港福德祠每三年會前往屏東關山高山巖福德宮進香,兩廟的福德正神結為兄弟關係[1]。
註釋
參考來源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張守真、楊玉姿. 《紅毛港的前世今生》.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2008-01: 頁106、107. ISBN 978-986-01-3024-9.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李億勳. 《紅毛港文化故事》. 晨星. 2006-12: 頁78─79. ISBN 978-986-00-8454-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朱秀芳(文字)、蔣茂盛(攝影). 《戀戀紅毛港──寺廟建築與信仰》. 青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8-04: 頁38─45、58、59. ISBN 978-986-6830-52-5.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謝貴文. 《沿續與變遷:遷村後紅毛港的寺廟與信仰》.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6-12: 頁49-56. ISBN 978-986-05-1684-5.
- ^ 5.0 5.1 5.2 5.3 5.4 孫銘鍾. 〈紅毛港遷村後首座廟宇入火安座 陳菊贈匾道賀致謝〉. 今日新聞網. 2011-01-05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