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与主将。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与主将。 |
||
鲁迅是一个独立的[[左翼]][[左翼作家|作家]]。他[[1904年]]9月赴[[日本]][[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現在是[[东北大学 (日本)医学部]]学医,[[1903年]]3月从学校退学,[[1909年]]从日本归国,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
鲁迅是一个独立的[[左翼]][[左翼作家|作家]]。他[[1904年]]9月赴[[日本]][[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現在是[[东北大学 (日本)医学部]]学医,[[1903年]]3月从学校退学,[[1909年]]从日本归国,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
||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
2005年5月22日 (日) 09:22的版本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与主将。
鲁迅是一个独立的左翼作家。他1904年9月赴日本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現在是东北大学 (日本)医学部学医,1903年3月从学校退学,1909年从日本归国,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而逝世。上海民众与全国各地民众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
他的二弟周作人(1885年—1967年) 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和文学翻译家。
评价
鲁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已被文学界与普通民众所公认,但在思想上颇受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主要是认为他睚眦必报,喜好争论。他也是现代中国大陆很多民族主义者的膜拜对象。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他在中国大陆是一位受意识形态保护的作家。现在在大陆对他的评论已经基本自由化,这可以从近期对鲁迅评价的文章看出。
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血腥治国,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反之在共产党建立共和国后,鲁迅的形象却被严重政治化,其文学地位也被高估。他逝世后的两岸政府对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评价,使当代对鲁迅的真实思想需要重新被澄清。
胡适在《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对鲁迅的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1937年,林语堂在《鲁迅之死》一文中说:
-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1947年,沈从文为鲁迅逝世11周年而写的《学鲁迅》,把鲁迅对文学的贡献评价为“明确而永久的”,尊鲁迅为“乡土文学”的“领路者”,而且明确表白自己从鲁迅小说中受到鼓励。
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中对鲁迅的文学及思想进行评价:
-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在小说方面,……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
李敖在接受访谈时曾说:
- 我觉得鲁迅在大陆过份被政治化了,高估了。鲁迅像写《阿Q正传》和《中国小说史略》,都是非常好的书。可是,鲁迅写的杂文其实不好。大家觉得鲁迅杂文犀利,其实不好。……我觉得鲁迅被过分高估了。连他弟弟周作人也这样讲,他说鲁迅可能本人不愿意这样被高估。高估不在鲁迅,而是证明你高估他的人,你的水平出了问题。
2000年,王朔在《我看鲁迅》中说:
- ,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不是都好,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实。……各界人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美,没有这样的人,既然大家载来越严厉地互相对待,他也不该例外。他甚至应该成为一个标尺,什么时候能随便批评他了,或者大家都把他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
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钱理群、李欧梵、王富仁、陈漱渝、竹内实等。
主要作品
- 《坟》(论文集)
- 《朝花夕拾》(散文集)
- 《呐喊》(小说集)
- 《彷徨》(小说集)
- 《故事新编》(小说集)
- 《两地书》
- 《野草》(散文诗集)
- 《热风》(杂文集)
- 《华盖集》(杂文集)
-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
-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
- 《汉文学史刚要》(文学史)
- 《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遗》
- 《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曾用笔名
干凡、飞迅、直庚、树俟、独洛、敖隼、旁斡预、L.S.、丁珰、丁萌、士繇、E.L.、及锋、之达、子明、丰瑜、元艮、元期、不堂、中头、中拉、长庚、公汗、风声、巴人、龙刚、且介、且文、史赉、史癖、白舌、白道、令飞、飞斐、冬华、乐文、乐贲、乐雯、品音、记者、动轩、仲度、华圉、自树、许遐、许霞、迅行、苇索、杜斐、何干、一尊、余铭、译者、张沛、阿二、阿法、苗挺、直入、明瑟、罗怃、佩韦、周树、周悼、庚辰、庚言、孟弧、封余、荀继、茹莼、树人、候堂、独立、姜珂、洛丈、神飞、敖者、莫朕、桃椎、索士、索子、晓角、翁隼、唐俟、旅隼、朔尔、家干、家斡、宴教、冥昭、焉于、黄棘、梦文、雪之、常庚、曼雪、崇巽、符灵、康郁、隋文、越丁、越山、越侨、越容、楮冠、鲁迅、尊古、游光、遐观、编者、虞明、豫才、燕客、霍冲、孺牛、小孩子、丰之余、韦士繇、邓当世、白在宣、华约瑟、齐物论、杜德机、何家干、何家斡、即鲁迅、张承禄、张禄如、周玉才、周动轩、周树人、周樟寿、周豫才、宓子章、赵令仪、某生者、倪朔尔、栾廷石、唐丰瑜、唐元期、黄凯音、戛剑生、康伯度、隋洛文、葛何德、董季荷、敬一尊、朝花社、编辑者、编纂者、纂述者、ELEF、旅沪记者、宴之教者、楮冠病叟、中国教育社、奔流社同人、译文社同人、铁木艺术社、旅沪一记者、朝花社同人、上海三闲书屋。
参见
相关参考
- 《鲁迅全集》 十六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鲁迅之路
-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 潘知常
- 鲁迅的“西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