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65行: 第65行:


== 國際外交 ==
== 國際外交 ==
*[[中華民國外交|中華民國的19個邦交國]]:
*[[中華民國外交|中華民國的18個邦交國]]:
: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政府,認同或尊重[[中華民國政府]]立場,但時各雙邊關係早已無關一中議題,外交公報亦不使用「中國」之類字眼。
: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政府,認同或尊重[[中華民國政府]]立場,但時各雙邊關係早已無關一中議題,外交公報亦不使用「中國」之類字眼。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2018年5月31日 (四) 05:45的版本

一個中國,又稱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一中原則一中政策,是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執政時,對於一個中國的一種國際外交政策、政治意識形態用語。依據中國國民黨的觀點,中華民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擁有中國完整主權,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在現實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其領土上,擁有治權,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稱為臺灣地區或自由地區,即國際上認知的臺灣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稱為大陸地區或者中國大陸,即國際上認知的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皆為政治實體,雙方應以同等尊重的地位來交往。

此官方立場隨著政權轉換,亦被表述為特殊兩國論一國兩區等不同立場。

概論

原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控制了中國大陸海南島;中華民國政府則因國共戰爭失敗,遷往臺灣省臺北市,蔣中正於1950年「復行視事」擔任中華民國總統。

在蔣中正總統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在政治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由中國共產黨組成的叛亂團體。自由地區進入動員戡亂時期,隨時準備以軍事反攻大陸,重新擁有大陸主權。中華民國採行漢賊不兩立政策,反對任何邦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或發展任何政治、經濟與外交關係。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決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國席位代表權,中華民國在此退出聯合國至今,各國陸續與中華民國斷交。雖然中華民國已與多國斷交,但在部分國家還是有設立特殊機構保持一定的關係。

1975年,蔣中正過世,由其子蔣經國掌握實權。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定《中美建交公報》,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外交陷入困境。蔣經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行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但對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則採行較寬鬆的彈性外交,在國際上有限度的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事實。外國在自由地區設立「貿易辦事處」、中華民國政府在外國設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組織,來代表各自在對方的利益。

中國國民黨的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曾提出國家統一綱領,三階段追求海峽兩岸重新統一,1996年台海危機導致兩岸關係轉壞後,於1999年提出兩國論,認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民主進步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提出「一個中國」的新解釋,強調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為中國正統、是唯一的中國,而自由地區則從中國正統之爭中脫離。陳水扁的主張被稱為一邊一國

馬英九政府上台後,開始推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提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採行其所稱之活路外交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推行維持現狀,尊重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之兩岸關係定位,採行其所稱之踏實外交

歷史

蔣中正蔣經國主政時期

無論是1950-197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爭的「漢賊不兩立」,或1978年以後所堅持的「三不政策」,主政的中國國民黨皆是以「一個中國」政策來維護其主張的中華民國法統。其表述正如1976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說:「我們的原則是,今天只有一個中國,而代表中國的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乃是專指「中國的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臺灣的主權歸屬問題」。

李登輝主政時期

主政初期基本承襲蔣經國的內外政策,是“沒有李登輝政策的李登輝時期”。

主政中期,因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始推動以“對等地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一個中國”的政策內容開始歷經各種變化。對中國投資時,官方採行戒急用忍政策,阻止較具規模的企業西進投資。實質成效不彰,部分企業採用第三地轉投資。 之後在政府層面的描述曾有“一國兩府”(並未正式提出)、“一國兩區”(1990)、“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1991年)、“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1993)、“一個分治的中國”(1997)、“特殊的國與國關係”(1999)等主張。其內涵可總結如下:

  1. 單一排他性的論述:如1992年,國家統一委員會關於“一個中國涵義”定義,即“一個中國即是中華民國”的說法。
  2. 去政治化的論述:如“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為歷史的、文化的、地理的、血緣上的“一個中國”,不是政治上的“一個中國”,“臺灣”與“大陸”都是如此意義下的中國的一部分。
  3. 切割時間序列的論述:“一個中國”是過去式的,也是未來式的,但並非“現在式”。“過去式”的表述,認為“一個中國”是指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現在式”的表述,認為自1949年起兩岸處於暫時的分裂分治狀態,“一個中國”是“一個分治的中國”,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前提下,為兩個互不否認的“對等政治實體”,1999年,將臺海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般簡稱為特殊兩國論兩國論)。“未來式”的表述,認為“一個中國”是指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新中國。
  4. 同時涵蓋雙方的論述(整個中國,Whole China):“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等於“中國”,誰也不能代表全中國。“臺灣”並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整個中國”。“一個中國”同時包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9年,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表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不否認”(即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不否認中國共產黨對大陸的統治)[1]

陈水扁执政时期(2000年至2008年)

首次政黨輪替後的民主進步黨政府一贯強調臺灣主體性,認為台湾是一个主權独立的国家,中華民國是台灣,一个中国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澎金馬和中國是兩个不同的国家,即一邊一國論述。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國家,並在公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中國,而中華民國簡稱為臺灣。
  • 呂秀蓮副總統曾經提到,臺海現狀就是兩個中國[2]

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

為與大陸經貿往來及商討和平協議,主張回歸憲法一中架構,也就是雖然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地區為臺澎金馬,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中國大陸,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宣稱一個中國就是自由、民主、均富和統一的中華民國。不使用中國台北一詞,但可以接受中華台北;在所有官方文件稱呼對岸為「大陸」而不是「中國」。在「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灣海峽的現狀。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與大陸協商。中國国民党大陆事务负责人强调关于国民党支持两岸走向统一。“不统、不独、不武”中的“不统”,指的是“现在不直接进行统一”。[3]

兩岸屬特別關係,源自於中華民國憲法的領土架構上。

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馬英九競選總統期間發表)

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2012.3)

2013年,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與習近平會面,提出中國國民黨推動一個中國架構,被認為呼應了一個中國框架[4][5]

蔡英文執政時期(2016年起)

政治人物談話

  • 2006年3月20日,马英九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協会」举行提问式的座谈会。由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孔杰荣主持,出席人士包括美国学者、财经界人士及媒体。马英九说:“一个中国就是中華民國”(The one China is the Republic of China)。[6]
  • 2007年9月15日,馬英九在重返聯合國遊行中宣告:“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 2011年2月18日,馬英九總統要求政府文書一律要以「中國大陸」或「大陸」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內一個中國的內涵。
  • 2013年10月10日,马英九在双十国庆上讲话,“各位乡亲,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7]
  • 2013年10月12日,民进党籍前行政院院长谢长廷表示,两岸关系确非国际关系,两岸是特殊关系;在处理两岸问题时,台湾应站稳,要让而不退[8]
  • 2014年1月,民主进步党主席苏贞昌率团访问欧洲,他22日在欧洲议会议员举办的欢迎酒会上致词说,台湾事实上是独立的,在未获得台湾人民透过民主程序同意前,不能被改变。
  • 2014年1月24日,民主进步党主席苏贞昌在英国伦敦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國大陆对与台湾有关的事都引用「一个中国」政策,以凸显它对台湾的主权,结果造成台湾无法正常参与主要的国际机构,台湾人民因此遭受的痛苦非外人所能想像。

國際外交

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政府,認同或尊重中華民國政府立場,但現時各雙邊關係早已無關一中議題,外交公報亦不使用「中國」之類字眼。

参考文献

  1. ^ 《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中華民國國史館,2002,ISBN 957-01-0754-5
  2. ^ 呂秀蓮︰台海現狀就是兩個中國.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3. ^ 国民党大陆事务负责人:国民党支持未来两岸统一[2014年9月]
  4. ^ 吳伯雄: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 中國評論新聞. 2013-06-13 [2016-05-08]. 
  5. ^ 李柏濤. 習吳會 吳伯雄首度提「一個中國框架」回應大陸. 大公網. 2013-06-14 [2016-05-08]. 
  6. ^ 马英九: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下重拾对话
  7. ^ 马英九: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凤凰网及其凤凰卫视,2013年10月10日
  8. ^ 谢长廷:台湾在两岸关系中应“让而不退”,凤凰网转自中国台湾网 ,2013年10月13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