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泰纳-莱穆斯定理: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撤销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Steiner-Lehmus.png|thumb|right|300px|<math>|AE|=|BD|,\,\alpha=\beta,\, |
[[File:Steiner-Lehmus.png|thumb|right|300px|<math>|AE|=|BD|,\,\alpha=\beta,\, |
||
\gamma=\delta </math> <math>\Rightarrow \triangle ABC </math>是等腰三角形]] |
\gamma=\delta </math> <math>\Rightarrow \triangle ABC </math>是等腰三角形]] |
||
{{noteTA |
|||
|1=zh-cn:雅各布·斯坦纳;zh-tw:雅可比·斯坦納; |
|||
}} |
|||
'''斯坦納-雷姆斯定理'''說明:有[[三角形]]''ABC'',''D''、''E''點分別在''AC''、''BC''上,使得''BD''、''AE''分別為角''ABC''及角''BAC''的內角平分線。若''BD=AE'',则''BC=AC''。 |
'''斯坦納-雷姆斯定理'''說明:有[[三角形]]''ABC'',''D''、''E''點分別在''AC''、''BC''上,使得''BD''、''AE''分別為角''ABC''及角''BAC''的內角平分線。若''BD=AE'',则''BC=AC''。 |
||
2018年8月25日 (六) 02:56的版本
斯坦納-雷姆斯定理說明:有三角形ABC,D、E點分別在AC、BC上,使得BD、AE分別為角ABC及角BAC的內角平分線。若BD=AE,则BC=AC。
類似的陳述適用於中線、高、內角n分線(將原來的角分成原來的1/n角的線段)和經過葛爾剛點的線[1]等的塞瓦線段。可是這並不適用於外角平分線。一個132度、36度和12度的三角形是一個反例。
這個定理是鲁道夫·雷姆斯(Ludolph Lehmus)向雅可比·斯坦納提出的。
外部連結
- The Lasting Legacy of Ludoph Lehmus, Diane and Roy Dowling
- Stelling van Steiner-Lehmus:不同的證法(有圖,荷蘭語)
- 不同的證法(純文字,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