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金: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5行: | 第5行: | ||
| country = [[越南]] |
| country = [[越南]] |
||
| order = 1 |
| order = 1 |
||
| office = 越南帝 |
| office = 越南帝国首相 |
||
| term_start =1945年4月16日 |
| term_start =1945年4月16日 |
||
| term_end =1945年8月30日 |
| term_end =1945年8月30日 |
||
| head = [[保大帝]] |
|||
| vice_occupation= |
| vice_occupation= |
||
| vice_president= |
| vice_president= |
2018年10月4日 (四) 07:29的版本
陈仲金 Trần Trọng Kim | |
---|---|
File:Tran Trong Kim.jpg | |
第1任越南帝国首相 | |
任期 1945年4月16日—1945年8月30日 | |
国家元首 | 保大帝 |
继任 | 無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83年 法属印度支那安南河靜省宜春縣丹海總丹浦社 |
逝世 | 1953年12月2日 越南國大叻 |
陈仲金(越南语:Trần Trọng Kim/陳仲金[1];1883年—1953年12月2日),一译陈重金[2]。越南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1945年曾任保大帝的越南帝国首相。同年由于胡志明发动的八月革命下台。其主要著作《越南史略》、《儒教》等,都是用國語字寫成,為越南國語字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年生涯
陳仲金於1883年出生在越南河靜省宜春縣丹海總丹浦社(xã Đan Phố)。[3][4]在他出生的時候,法國已經將越南變為其殖民地的一部分;河靜省位於中圻,處於法屬安南保護國的統治之下。在不久的十年以後,潘廷逢發動了遊擊戰,試圖驅逐法國勢力。這場運動在乂安和河靜兩省影響尤為巨大,卷起了長期的民族主義熱潮。[5]
不過,這場運動被粉碎了;[5]陳仲金長大了以後,先在河內的一個培養管理精英的學校學習,[3]隨後成為一名法國殖民當局的公務員。早年陳仲金是一名供職於北圻的寧平省的翻譯員。1905年作為一名私人公司的雇員前往法國。1908年,獲得殖民學校(École Coloniale)的獎學金,開始了在默倫殖民學校(位於塞納-馬恩省)的實習教師生涯。1911年9月,陳仲金回到越南並成為一名教師,逐漸在教育界嶄露頭角。到了1942年,陳仲金已被提升為北圻的小學教育機構的一名巡視員。[4]他撰寫了許多教育學著作並開始檢討越南的教育問題。[3]同時,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會員。[6]
在學術界
陳仲金作為教育界官員的經歷鮮為人知,但他卻以學者而聞名於世。他出版的一系列使用國語字書寫的教科書(尤其是關於儒學、佛教和越南歷史方面的教科書)尤為出名。[4]
陳仲金最著名的兩部書籍是出版於1920年的《越南史略》和出版於1929年至1933年的《儒教》。[7]在《越南史略》中,他強調了中國對越南社會的影響。[8]在《儒教》裡,他研究了中國儒學以及其對越南的影響,該書引起了越南社會對知行在哲學中地位的辯論。[9]這本書是連接在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的越南知識份子一代和在法國統治之下長大的一代之間的橋樑。[10]2009年,《越南史略》被再次印刷出版。[3]
他在文壇的聲譽使他成為了越南儒學界和佛教界的領軍人物。1939年被任命為北圻的國民小學署署長,[4]同時受封為騎士並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43年,陳仲金作為法屬印度支那的知名人物,登上了法國一家刊物版面。[3]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繼續向亞洲大陸擴張之間的勢力。日本入侵了中南半島,並在1940年至1941年之間將其納入大東亞共榮圈之內。
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之後,親德的貝當元帥被希特勒扶持上臺,成立了維希法國。維希法國派遣讓德句出任印度支那總督。維希法國同日本只是名義上的同盟關係,日本卻十分期望得到法屬印度支那的土地,因此法國殖民政府對越南的親日派十分警惕。
在20世紀初期,許多越南人視日本為亞洲民族主義的推動者,不少越南民族主義者流亡到日本,試圖推動越南脫離法國獨立。在這段時期裡,陳仲金同一些研究越南的日本學者走得很近。由於這層關係以及陳仲金同河內的越南民族主義組織有著聯繫,因此受到了殖民政府的懷疑。1943年秋,讓德句決定展開第二次大規模剷除親日派人士時,陳仲金被列入了刑事偵察部(Sûreté)的黑名單中。同年10月28日,日本特務將其帶到設在河內的憲兵隊總部並保護起來。在那裡陳仲金遇到了楊伯濯。在楊伯濯的說服下,兩人共同寫信到新加坡尋求庇護。11月初,日本人將他們帶到了西貢。在當地憲兵隊總部住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兩人搭上了日本人經營的大南公司的船。[4]
回到越南
1944年1月1日,陳仲金等二人乘坐日本船隻來到了新加坡。[4]根據美國歷史學家Ellen Hammer的說法,法國殖民政府對於陳仲金「已經是完全不存在的威脅」。[6]在僅僅度過一年之後,陳仲金來到曼谷。三個月後,也就是1945年3月30日,陳仲金意外地接到了來自日本人的電話,請他回到西貢探討「歷史問題」。[4]西貢的日軍特務道夫久家大佐(音譯自Captain Michio Kuga)隨即來到曼谷同他談話。[11]
此時正值維希法國政權的垮臺和巴黎的解放,這意味著日本不能再同法國殖民政府合作。1945年3月9日,越南在日本的支持下發動三九政變,推翻了法國殖民政府,宣佈越南脫離法國獨立。日本人在越南建立了越南帝國傀儡政權,扶持保大帝為皇帝。雖然越南帝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實際上處在日本的軍事佔領之下。日本人要求保大帝任命一位首相並組建內閣。保大帝曾向居住在西貢的吳廷琰寫信,邀請他出任首相,但由於日本人擔心吳廷琰會尋求越南的獨立,因此將該信扣留,這封信最終沒有到達吳廷琰的手裡。[12]
到達西貢後,陳仲金會見了日本駐屯軍(第38軍)指揮官川村將軍和中尉大佐林秀澄。川村告訴他,保大帝邀請他出任新成立的越南帝國的要職。[4]在此期間,陳仲金第一次同吳廷琰會面,發現吳廷琰並未被日本人列入越南帝國要員的名單中。[11]
通過另一位入圍的年輕朋友黃春瀚的關係,陳仲金獲准同保大帝見面。4月2日離開西貢,三天后來到順化。4月7日保大帝私下會見陳仲金,[4]最初陳仲金拒絕出任總理職位。他稱自己太老且沒有黨派基礎、缺乏政治經驗。[11]然而,陳仲金為了進一步談判而拖延時間,最終同意在4月16日成立新政府。次日,他提名了內閣十名部長的名單。除了一人拒絕加入內閣外,其他九人在四月底至五月初先後來到首都赴任。[4]
大多數內閣成員曾在法國學校接受教育,被視為並不反對法國的越南民族主義者。[6]陳仲金內閣立即被越南國民黨和越南復國同盟會這兩個民族主義政黨所通過。[6]
首相
陳仲金的內閣僅僅存在了五個月,其大部分政策在越盟掌權和日本戰敗之前並未實行。
晚年生活
在內閣倒臺之後,陳仲金再次轉入學術和教育研究上。[4]1953年12月2日,陳仲金以70歲高齡在大叻逝世。
爭議
陳仲金是否是日本人的傀儡目前歷史學界有爭論。Milton Sacks和John T.McAlister等學者,認為陳仲金及其內閣是中立的政治家。[13]
参考文献
引用
- ^ 《南風雜誌》第卅九期<越南史略出版>:近日教授兼學政清查職陳仲金先生有出版越南史略一部。
- ^ 據臺灣學者梁錦文稱,陳重金「亦稱之為陳仲金」。見梁錦文《越南簡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26頁,注第85.
- ^ 3.0 3.1 3.2 3.3 3.4 Dommen, p. 85.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Chieu, p. 301.
- ^ 5.0 5.1 Marr, pp. 50–68.
- ^ 6.0 6.1 6.2 6.3 Hammer, p. 48.
- ^ McHale, p. 77.
- ^ McHale, p. 48.
- ^ McHale, pp. 77–79.
- ^ McHale, p. 80.
- ^ 11.0 11.1 11.2 Shiraishi and Furuta, pp. 138–139.
- ^ Hammer, pp. 48–49.
- ^ Shiraishi and Furuta, p. 113.
来源
- 期刊文章
- Vu Ngu Chieu. The Other Side of the 1945 Vietnamese Revolution: The Empire of Viet-Nam.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February 1986, 45 (2).
- 书籍
- Furuta, Motoo; Shiraishi, Takashi. Indochina in the 1940s and 1950s: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Scholarship on Southeast Asia. SEAP Publications. 1992. ISBN 0877274010.
- McHale, Shawn. Print and Power: Confucianism, Communism, and Buddhism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Vietnam. University of Hawaii. 2004. ISBN 0824826558.
- 梁錦文. 《越南簡史》. 南投: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2003年. ISBN 957013826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