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烏肯盜龍屬: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發現歷史 |
小 →種系發生 |
||
第28行: | 第28行: | ||
[[盤古大陸]]於[[侏羅紀]]早期開始分裂,造為約1億6千萬年前北面[[勞亞大陸]]及南面[[岡瓦那大陸]]的分隔。岡瓦那大陸本身再分裂成西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非洲]]與[[南美洲]])及東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南極洲]]、[[大洋洲]]、[[印度]]及[[馬達加斯加]])。西岡瓦那大陸於[[白堊紀]]時期開始分裂,於1億3千2百萬至9千萬年前形成非洲及南美洲。約於8千萬年至6千萬年前([[上白堊紀]]及[[古新紀]]之間),因[[加勒比海]]海床向東的移動,令[[北美洲]]及南美洲聯合起來。 |
[[盤古大陸]]於[[侏羅紀]]早期開始分裂,造為約1億6千萬年前北面[[勞亞大陸]]及南面[[岡瓦那大陸]]的分隔。岡瓦那大陸本身再分裂成西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非洲]]與[[南美洲]])及東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南極洲]]、[[大洋洲]]、[[印度]]及[[馬達加斯加]])。西岡瓦那大陸於[[白堊紀]]時期開始分裂,於1億3千2百萬至9千萬年前形成非洲及南美洲。約於8千萬年至6千萬年前([[上白堊紀]]及[[古新紀]]之間),因[[加勒比海]]海床向東的移動,令[[北美洲]]及南美洲聯合起來。 |
||
在未發現內烏肯盜龍前,所有[[馳龍科]]都是在北美洲]]、[[歐洲]]、[[中國]]北部或[[蒙古]]發現,故[[科學家]]當時認為牠們只生活於勞亞大陸。內烏肯盜龍的存在顯示很多[[物種]]都在盤古大陸分裂時存活下來,並在勞亞大陸及岡瓦那大陸發生不同的[[演化]],或是馳龍科於上白堊紀時經過加勒比海遷徙至南美洲。 |
在未發現內烏肯盜龍前,所有[[馳龍科]]都是在[[北美洲]]、[[歐洲]]、[[中國]]北部或[[蒙古]]發現,故[[科學家]]當時認為牠們只生活於勞亞大陸。內烏肯盜龍的存在顯示很多[[物種]]都在盤古大陸分裂時存活下來,並在勞亞大陸及岡瓦那大陸發生不同的[[演化]],或是馳龍科於上白堊紀時經過加勒比海遷徙至南美洲。 |
||
==描述== |
==描述== |
2007年9月20日 (四) 09:56的版本
內烏肯盜龍 化石時期: 晚白堊紀 | ||||||||||||||||||||||||
---|---|---|---|---|---|---|---|---|---|---|---|---|---|---|---|---|---|---|---|---|---|---|---|---|
保护状况 | ||||||||||||||||||||||||
化石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Neuquenraptor argentinus Novas & Pol, 2005 |
內烏肯盜龍(Neuquenraptor)是於南半球發現的馳龍科,2005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所發現。身長約2.5公尺,重約30公斤,生存於白堊紀晚期。
發現歷史
阿根廷內烏肯盜龍是以其發現地的阿根廷內烏肯省來命名,是於2005年由美國古生物學家迪亞戈·玻爾(Diego Pol)所帶領的研究隊伍所描述。發現的骨骸包括一隻腳及其他骨頭碎片。
種系發生
盤古大陸於侏羅紀早期開始分裂,造為約1億6千萬年前北面勞亞大陸及南面岡瓦那大陸的分隔。岡瓦那大陸本身再分裂成西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非洲與南美洲)及東岡瓦那大陸(即現今的南極洲、大洋洲、印度及馬達加斯加)。西岡瓦那大陸於白堊紀時期開始分裂,於1億3千2百萬至9千萬年前形成非洲及南美洲。約於8千萬年至6千萬年前(上白堊紀及古新紀之間),因加勒比海海床向東的移動,令北美洲及南美洲聯合起來。
在未發現內烏肯盜龍前,所有馳龍科都是在北美洲、歐洲、中國北部或蒙古發現,故科學家當時認為牠們只生活於勞亞大陸。內烏肯盜龍的存在顯示很多物種都在盤古大陸分裂時存活下來,並在勞亞大陸及岡瓦那大陸發生不同的演化,或是馳龍科於上白堊紀時經過加勒比海遷徙至南美洲。
描述
內烏肯盜龍只有4呎高及少於6呎長,比北美洲的馳龍科,如猶他盜龍更為細小。內烏肯盜龍有一些比近親的鷲龍更進化的特徵,使得很難去估計牠的外貌。為更多了解內烏肯盜龍,古生物學家現正尋找更為完整的頭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