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凱特爾:修订间差异
补救1个来源,并将1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6.1) |
无编辑摘要 |
||
第20行: | 第20行: | ||
}} |
}} |
||
'''威廉·凱特爾'''([[德语]]:'''{{lang|de|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bd|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catIdx=Keitel, 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戰後在[[紐倫堡審訊]]被判[[ |
'''威廉·凱特爾'''([[德语]]:'''{{lang|de|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bd|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catIdx=Keitel, 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德國二戰投降]]後,在[[紐倫堡審訊]]被盟國判處[[絞刑]]而死。 |
||
== 早年生涯 == |
== 早年生涯 == |
2018年11月25日 (日) 18:09的版本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證。 (2012年9月14日) |
威廉·凱特爾 Wilhelm Keitel | |
---|---|
昵称 | 「LaKeitel」[1] |
出生 | 德國布伦瑞克赫尔姆舍罗德 | 1882年9月22日
逝世 | 1946年10月16日 德國紐倫堡 | (64歲)
效命 | 德意志帝国(至1918年) 魏玛共和国(至1933年) 纳粹德国(至1945年) |
军种 | 德意志國防軍 |
服役年份 | 1901年—1945年 |
军衔 | 陸軍元帥 |
统率 |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
参与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获得勋章 |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
威廉·凱特爾(德语: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德國二戰投降後,在紐倫堡審訊被盟國判處絞刑而死。
早年生涯
凱特爾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布伦瑞克的Helmscherode,父親是中產階級地主,凱特爾在哥廷根完成學業,他在1901年開始他軍隊生涯成為官校學生,後在德軍下薩克森第6野戰炮兵團服役,1909年他娶妻Lisa Fontaine是富裕地主千金,婚後子女6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在西戰場德軍第46野戰炮兵團服役,1914年9月在法蘭德斯戰鬥時他右前臂被炮彈碎片炸重傷。
他療傷康復後,於1915年年初被派至「參謀本部」擔任參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被留任在「新德軍」裡,並且招募組建新部隊番號德軍自由軍團邊境守衛軍駐守在波蘭國界,也擔任過師級部隊軍官參謀,最後在「漢諾威騎兵學校」擔任教官兩年。
1924年底,他被調派至國防部部隊處,是軍方為了避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而成立的實質「參謀本部」。沒多久他就升遷為署、處長,納粹黨執政後1933年他依舊被原職留用於「軍部」,1935年,魏勒·冯·弗理奇推薦他出任國防部武裝部隊處的首長。
OKW參謀本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7年凱特爾成為上將、1940年晉升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凱特爾被人認為是懦弱與過度保守。因為他曾經勸阻希特勒勿入侵法國及勿對蘇聯進行巴巴羅薩作戰,這兩次他都背對希特勒甚至提出辭呈,但希特勒通通拒絕他勸告;1942年他又因為勸告希特勒應該命令在高加索地區陷入血腥苦戰的李斯特元帥應該即早撤退棄守,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勸諫希特勒。以後安靜的他,竟被他同仁嘲弄他對希特勒是「唯唯諾諾小狗狗」,宛如一頭只會點頭說是的笨驢(nodding donkeywas)。
凱特爾最知名作為是策劃1941年「列寧格勒包圍戰」及1942年軍事行動代號「北方之光」開始攻擊列寧格勒,在連串不停的圍攻列寧格勒過程中,凱特爾伴隨希特勒會見各個軸心國的領袖;在最後策劃攻擊列寧格勒準備時,於1942年7月再次與希特勒及其他納粹將軍共同拜訪芬蘭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元帥,希特勒與曼納海姆元帥在Immola這芬蘭陸軍司令部見面,此地區在列寧格勒北方200公里[2] [3]。
凱特爾曾經簽署過一部份有爭議、甚至是非法、殘暴不人道的「戰爭法律」;最不名譽的法律是叫做「政委命令」(Commissar Order)及放任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在德軍佔領區實施「種族淨化」政策及在蘇聯境內虐待戰俘。接著凱特爾抓到Normandie-Niemen(「法軍空軍志願隊」到俄羅斯助戰)成員後,理應關在戰俘營卻被凱特爾下令一律槍斃。於1944年7月20日發生行刺希特勒失敗後,凱特爾主持「納粹人民法庭」,幾位反叛希特勒的大將元帥,例如:魏茲萊本元帥,就是被凱特爾令予處決。
1945年4月至5月柏林戰役,凱特爾督戰催促各路德軍將領加緊把蘇軍趕出柏林,但是當時德軍已無足夠兵力發動反擊。
1945年5月8日新任德國總統命令凱特爾在柏林簽署正式無條件投降條約;早幾天前,約德爾上將已經在法國雷姆斯簽署條約,但后来西方盟军与苏联达成协议,此次签字只视为纳粹投降仪式的预演。
凯特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列为战犯,并宣判有罪。1946年10月16日凯特尔被处以绞刑。
軼聞
- 2004年德語電影《希特勒的最後十二天》Dieter Mann演威廉·凱特爾。
- 2006年「夢之龍玩具公司」以1/6縮小複製出12吋凱特爾的「公仔娃娃」銷售。
注釋
- ^ 德文Lakei(奴僕、阿諛諂媚者)一字與Keitel(凱特爾)的姓結合被人來諷刺與希特勒的關係。
- ^ [1] - Helsingin Sanomat International Web-Edition - "Conversation secretly recorded in Finland helped German actor prepare for Hitler role" Helsingin Sanomat / First published in print 15.9.2004 in Finnish.
- ^ Hitler - Mannerheim meeting (fragment) English transcript 存档副本. [200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8)., [2][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著作
- BARBAROSSA. By Alan Clark. Perennial, 2002. ISBN 0-688-04268-6
- Hitler and Russia. By Trumbull Higgins.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 The World War II. Desk Reference. Eisenhower Center director Douglas Brinkley. Editor Mickael E. Haskey. Grand Central Press, 2004.
- The story of World War II. By Donald L. Miller.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0-74322718-2.
- Scourched earth. By Paul Carell.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1994. ISBN 0-88740-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