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修订间差异

坐标24°9′26.77″N 120°39′58.94″E / 24.1574361°N 120.6663722°E / 24.1574361; 120.66637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辛庚己戊留言 | 贡献
第248行: 第248行:


=== 大眾運輸 ===
=== 大眾運輸 ===
*本表更新時間為2019年1月5日
;[[臺中市公車]](依客運業者分)
;臺中市公車(依鄰近停靠站牌分)
*[[台中客運|臺中客運]][[台中市公車35路|35]]、[[台中市公車70路|70]]、[[台中市公車71路|71]]、[[台中市公車72路|72]]、[[台中市公車323路|323]]、[[台中市公車324路|324]]、[[台中市公車325路|325]]
*植物園([[健行路]])、忠明高中、科學博物館(健行路):[[台中市公車11路|11綠能街車]]、[[台中市公車18路|18]]、[[台中市公車35路|35]]、[[台中市公車70路|70]]、[[台中市公車71路|71]]、[[台中市公車72路|72]]、[[台中市公車77路|77]]
*[[仁友客運]]:[[台中市公車45路|45]]
*[[統聯客運]][[台中市公車18路|18]]、[[台中市公車77路|77]]、[[台中市公車326路|326]]、[[台中市公車159路|159]][[高鐵快捷公車]]
*植物園([[西屯路]]):[[台中市公車11路|11綠能街車]]、[[台中市公車37路|37]]、[[台中市公車45路|45]]、[[台中市公車71路|71]]、[[台中市公車159路|159]][[高鐵快捷公車]]
*[[臺灣大道]]幹線公車(專用道) [[科博館站]]:[[台中市公車300路|300]]、[[台中市公車301路|301]]、[[台中市公車302路|302]]、[[台中市公車303路|303]]、[[台中市公車304路|304]]、[[台中市公車305路|305]]、[[台中市公車306路|306]]、[[台中市公車307路|307]]、[[台中市公車308路|308]]、[[台中市公車309路|309]]、[[台中市公車310路|310]]
*[[中台灣客運|中臺灣客運]]:[[台中市公車37路|37]]
*科學博物館(台灣大道慢車道):[[台中市公車48路|48]]、[[台中市公車323路|323]]、[[台中市公車324路|324]]、[[台中市公車325路|325]]、[[台中市公車326路|326]]
*[[豐榮客運]]:[[台中市公車48路|48]]
*[[英才路|英才]][[西屯路]]:[[台中市公車51路|51]]


;臺中市公車(依停靠站牌分)
*臺灣大道幹線公車 [[科博館站]]:[[台中市公車300路|300]]、[[台中市公車301路|301]]、[[台中市公車302路|302]]、[[台中市公車303路|303]]、[[台中市公車304路|304]]、[[台中市公車305路|305]]、[[台中市公車306路|306]]、[[台中市公車70路|70]]、[[台中市公車308路|308]]、[[台中市公車309路|309]]、[[台中市公車310路|310]]
*科學博物館(台灣大道):48、159(高鐵快捷公車)、323、324、325、326
*植物園(西屯路):37、45、71
*植物園(健行路):18、35、70、77


== 相關園區與自然史教育館 ==
== 相關園區與自然史教育館 ==

2019年1月5日 (六) 05:07的版本

24°9′26.77″N 120°39′58.94″E / 24.1574361°N 120.6663722°E / 24.1574361; 120.6663722

File: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logo.svg
File:ROC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Seal.svg
館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建築
成立1986年
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
40453臺中市北區淡溝里館前路1號
類型公立科學博物館
参观人數約314萬人次(2015年度)
館長孫維新
周文豪(學術副館長)、羅偉哲(行政副館長)
所有者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教育部
網站http://www.nmns.edu.tw
地图
西屯路入口處
正門前的經國園道演化步道段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公立科學博物館,是中華民國國家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該館館區由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所共同組成。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另有臺中市霧峰區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鳳凰谷鳥園竹山鎮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為科博館館外園區。

概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佔地約89,000平方米,是一個包含六個場館的綜合展場:空間IMAX劇院、科學中心、生命科學館、人類文化廳、全球環境廳和植物園。

科博館也自國外博物館引進博物館志願人員的做法,使博物館在正式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仍可為參觀者提供良好服務。該館在原有博物館學季刊的出版工作之外,也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作成立 博物館研究所,開設碩士學位課程。

歷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從中華民國教育部開始規劃到全館對外開放,總共花了十五年,經費達新臺幣五十多億元;在首任籌備主任與館長漢寶德14年館長任內的規劃下奠定的良好基礎,使得臺灣相關人才共同投入該館的發展。

歷年參觀人數

參觀人數為科博館各場館人數總和[2]

歷任館長

任別 姓名 就任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漢寶德 1981年4月1日 1995年6月30日 籌備處主任及首任館長
2 李家維 1995年7月1日 1996年8月31日
代理 彭鏡毅 1996年9月1日 1997年10月13日
3 周延鑫 1997年10月14日 2002年1月31日
代理 謝豐國 2002年2月1日 2002年7月2日
4 李家維 2002年7月3日 2005年7月2日
代理 周文豪 2005年7月3日 2006年5月10日
5 林宗賢 2006年5月11日 2008年5月10日
代理 周文豪 2008年5月11日 2008年7月31日
6 張天傑 2008年8月1日 2011年1月16日
7 孫維新 2011年1月17日 現任

組織

2007年3月21日經立法院審議修正通過,置館長1人、副館長二人(學術、行政各一)、主任秘書一員,並設置諮詢委員會。下設行政部門與學術研究部門共六組四室及一個管理中心。

編制單位
  • 自然科學教育園區管理中心:生態教育科(鳳凰谷鳥園)、地震教育科(921地震園區)、斷層保存科(斷層保存園區)
  • 生物學組:植物園科(植物園)
  • 地質學
  • 人類學
  • 科學教育組:解說教育科、活動推廣科
  • 展示組:維護科、劇場科
  • 典藏管理與資訊組:營運科、典藏管理科、公共服務科、圖書資訊科
  • 秘書室:事務科、文書科、工務科
  • 人事室
  • 會計室
  • 政風室
志工

科博館每年皆會招募志工,幫忙科博館的事務,招募人士分為:

  • 社會人士:年滿18歲之社會人士(非在職學生)
  • 高中職學生:採取學校推薦與個別報名方式
  • 四省中科博館義工:係由臺中四省中學生組成,每年皆會自四校學生當中選拔,組成志工團隊,有固定的團隊規模。
實習生
  • 各大專院校博物館學、自然科學、園藝及觀光旅遊等相關科系學生可申請暑假實習

象徵

館徽
  1. 之獸頭飾有「牛頭」特徵,象徵農業社會之傳統精神。
  2. 以Science字母S取科學寓意,又似植物嫩芽,代表生生不息與欣欣向榮。
  3. 中央之梅花為中華民國國花,代表堅忍不拔精神。
  4. 用色以自然之色,綠色象徵萬物滋長,藍色表示源遠流長。
館花

豔紅鹿子百合生長在全臺灣雨量最豐沛的東北部,點狀分布的棲地位於陡峭岩石上,在酷熱的盛夏綻放出艷麗的花朵。象徵科博館立足臺灣,不畏艱辛,放眼世界的精神與決心。並增進人們對豔紅鹿子百合的保育觀。

吉祥物[1]

科博館透過館內外全民意見蒐集、各界學者參與,多數民眾期待科博館推出恐龍家族做為吉祥物,館內統計超過85%人員支持恐龍家族,並分享許多對於科博館的回憶,因此館方透過蒐集並整合所有意見,探照科博館的內涵,融入館徽、館花以及六大主題區的形象設計元素,打造出全新恐龍家族,兩位主角百合與布比象徵自然與科學,百合由科博館館花(豔紅鹿子百合)色系轉化而成,布比則以科博館館徽的色系轉化。百合與布比戴上「自然守護花環」、「科學冒險護目鏡」,象徵賦予探索自然生態、挖掘科學真理之意義,期望未來引領大家了解更多自然科學或更多不同層面的知識。

除了百合與布比,科博館針對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植物園、地球環境廳、科學中心等6大主題區,延伸出各館的守護神。除此之外,吉祥物更顛覆傳統,出現三隻反派角色,代表對自然與科學的挑戰,另外還有曾經被誤解為偷蛋,其實卻是在護蛋的竊蛋龍,提醒大眾自然科學的領域也可能產生誤解,實事求是的精神盼能傳達,這些異於一般「純正」吉祥物的角色,傳達自然科學也會持續產生新的時代意義,更傳達生物多樣的可能性。

本館場館

科學中心

1986年1月開放,由地下一樓的達達的魔法樂園(2015年1月更新)、二樓的積體電路的世界、三樓的宇宙奇航、四樓的物質世界,於106年2月18起更新為物理世界、五樓的幼兒科學園五個主題所組成的互動式展區。另設有一個演講廳。

劇場區

太空劇場於1986年1月開放,內部為傾斜30度、直徑23公尺的半球型設計,共300個階梯式座位,主要設備有星象模擬系統(日本五藤光學研究所開發,含8部大型幻燈機、45部小型幻燈機以及高解析度單槍液晶投影機)及全天域電影放映系統(由加拿大艾美公司設計,以15,000瓦的強光及180度魚眼鏡頭將超大70毫米的影片放映至傾斜的圓頂天幕,畫面清晰穩定達銀幕的86%)。另外還有立體劇場區的立體劇場、環境劇場、鳥瞰劇場、SOS劇場。

其他展區還設有小小動物園、科學教室、國際會議廳(藍與紅)以及自然學友之家,開放9歲以上觀眾免費入場自導學習。

生命科學廳

1988年8月開放,共有十三個主題展區。以下列舉展區以及該區具代表性的展示物。

  • 眾妙之門:生命科學廳的入口,有一個兩公尺高的巨型水母。呈現自然世界的精妙。
  • 生命的起源:有一小型的立體造景,透過火山噴發、座位的震動來展示38億年前的地球。
  • 植物的演化:分為室內和戶外,在戶外以各種植物展現植物演化的過程。
  • 生命登上陸地:有四個生物模型,展示了爬蟲類自水面出現、登上陸地的進程。
  • 恐龍廳:有一個巨大的機械暴龍,能做出彎腰、咆哮等動作,以及竊蛋龍、劍龍等各種恐龍模型,另有一個穿戴綠色外衣的恐龍警告人類環保的重要性。早期有腕龍的骨架模型,現已退休。
  • 生命征服天空:展示風神翼龍、始祖鳥等早期的飛行生物。
  • 滅絕:此區說明生物的滅絕現象,以及瀕臨滅絕的生物。
  • 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展示各種不同哺乳類動物如北極熊長頸鹿的模型。
  • 人類的故事:展示南方古猿尼安德塔人智人等人類演化的過程,露西的發現,並以山洞造景來模擬史前生活。
  • 我們的身體:自2006年開始推出的常態展,展示人類生、老、病、死的過程,包括懷孕、人類老化的過程、各式醫療器材和對遺體的處理方式,並展現生命的價值。
  • 數與形:位於地下一樓,展示自然中的數學形狀
  • 彩色世界:位於地下一樓,展示大自然的光線與色彩。
  • 大自然的聲音:位於地下一樓,展示大自然的聲音,包含各種樂器和動物的叫聲。
人類文化廳

1993年7月開放時為「中國科學廳」,2007年11月更名為「人類文化廳」;共有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農業生態、古代的中國人漢人的心靈生活、大洋洲臺灣南島語族等七個主題。

地球環境廳
位於地球環境廳的藪貓模型

1993年7月開放,包含鳥瞰、環境、立體三大劇場以及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與礦物展示等四個主題展區。2008年引進球面科學展示系統,透過一個直徑173公分的球型銀幕介紹動態的地球。

特展室

於場館一樓設有4個特展室,不定期舉辦相關特展,多數於第四特展室之展覽需要另外購票。

其他
  • 科學中心一樓設有餐飲部,出入口屬展示場,所以需要有入館才能消費。
  • 生命科學廳二樓設有麥當勞餐廳,近期因為特展設計關係,即使不購票亦可進入消費。
  • 地球環境廳與人類文化廳出入口(西屯路出入口)旁,設有石尚自然探索屋,亦有餐飲可消費。
  • 植物園溫室地下室設有石尚陽光吧臺,提供簡餐與飲品。

資訊

參觀資訊

  • 開放時間:自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星期一為國定假日或補假日則照常開放)。網路、語音及專人電話服務,提供劇場團體及個人預約訂票。
  • 免費入場:星期三早上九點至十點(太空、立體劇場以及收費特展除外)
  • 延長開放:植物園戶外為開放空間,主要照明設備至夜間十點關閉。

大眾運輸

  • 本表更新時間為2019年1月5日
臺中市公車(依鄰近停靠站牌分)

相關園區與自然史教育館

科博館植物園
植物園 俯瞰

植物園

1999年7月開放,由熱帶雨林溫室(含亞馬遜河河魚館)、南部海拔區、季風雨林區、隆起珊瑚礁區、籐蔓區、多肉植物區、蘭嶼區、海岸林區、臺東蘇鐵區等十個主題所組成的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設立於南投縣鹿谷鄉,1982年成立開放,2013年將依新法正式納入科博館。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設立於臺中市霧峰區,2004年開放部份展館,2007年全部開放。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設立於南投縣竹山鎮,於2013年1月30日開放。

自然史教育館

1991年,國立臺灣博物館籌設「自然史教育館」,隨後陸續成立8所自然史教育館,分別位於宜蘭縣、桃園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以及臺東縣。2007年11月,改由教育部主辦,科博館承辦除桃園縣之外的七所「地方自然史教育館」的相關工作。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全球最夯博物館 故宮科博館上榜,中央通訊社,2014/06/11
  2.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業務統計年報101年度,第22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究著作

外部連結

Template:中華民國教育部所屬展場館 Template:Easy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