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0行: | 第10行: | ||
約前1063年,[[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後,[[紂王]]子[[武庚]]被殺,[[周公]][[代天巡狩]],以[[周成王]]之命,封微子於[[宋]]地<ref>為商族發祥地,今[[河南]][[商丘]]一帶</ref>,以示不絕[[殷商]]之[[香火]],[[爵位]]為[[公爵]],准用[[天子]]禮樂[[祭祖]],微子遂建了宋國,為周朝[[二王三恪]]之一。 |
約前1063年,[[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後,[[紂王]]子[[武庚]]被殺,[[周公]][[代天巡狩]],以[[周成王]]之命,封微子於[[宋]]地<ref>為商族發祥地,今[[河南]][[商丘]]一帶</ref>,以示不絕[[殷商]]之[[香火]],[[爵位]]為[[公爵]],准用[[天子]]禮樂[[祭祖]],微子遂建了宋國,為周朝[[二王三恪]]之一。 |
||
微子[[嫡子]]微伯有一子[[腯]],但微伯及后代 |
微子[[嫡子]]微伯有一子[[腯]],但微伯及后代[[政治人质|爲質]]于周朝作史官,不能继承國君之位,遂按殷[[兄终弟及]]的[[宗法]],传位于微子的二弟衍继位,是為[[宋微仲|微仲]]。 |
||
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比子]],配祀先師[[孔子]]、[[曾子]]、[[孟子]]、[[子思|子思子]]、[[王陽明|陽明]]子等諸賢[[神位]]、後殿祀[[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
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比子]],配祀先師[[孔子]]、[[曾子]]、[[孟子]]、[[子思|子思子]]、[[王陽明|陽明]]子等諸賢[[神位]]、後殿祀[[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
2019年4月13日 (六) 15:04的版本
微子,子姓,名啟,世称微子、微子啟[1],微子開[2],是殷商宗室貴族,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3][4],微子啟為春秋宋國的開國始祖。《論語》中稱微子、箕子、比子爲「殷三仁」。元朝追封爲仁靖公[5]。
微子啟相傳為宋姓、鍾姓、華姓(花姓)、墨姓的先祖,有人認為墨子是微子啟的後代;墨子,墨氏名翟。《姓氏尋源》說墨氏出於宋微子,為宋微子後裔。
人物生平
微子,名啟,殷商末年朝歌[6]人,殷商帝乙之子,商紂(帝辛)的庶兄。
初封於「微」[7]。為政賢能,為殷民所愛戴。商亂,殷代將亡,微子多次親諫殷商紂王,但紂王並沒有接納。[8]便謀於太師箕子、少師比子。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9]於是遠離紂王逃到了「微」。[10]武王克殷後,微子持禮器歸順武王軍門。[11]
約前1063年,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後,紂王子武庚被殺,周公代天巡狩,以周成王之命,封微子於宋地[12],以示不絕殷商之香火,爵位為公爵,准用天子禮樂祭祖,微子遂建了宋國,為周朝二王三恪之一。
微子嫡子微伯有一子腯,但微伯及后代爲質于周朝作史官,不能继承國君之位,遂按殷兄终弟及的宗法,传位于微子的二弟衍继位,是為微仲。
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子,配祀先師孔子、曾子、孟子、子思子、陽明子等諸賢神位、後殿祀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典故
- 【微子請罪】:武王克殷後,微子持殷商宗廟禮器,來到武王軍營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雙手捆縛於背後,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向武王請罪。武王將他釋放,宣布恢復他原有爵位,以示寬厚為懷。
- 【微子離殷】
- 【微子封宋】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註解
- ^ 因其封國名微,「微」是國號,「子」是爵位
- ^ 漢朝人為了避漢景帝「劉啟」諱,通常把微子啟改稱為「微子開」
- ^ 《史記·宋微子世家》
- ^ 《呂氏春秋·卷十一》稱微子、微仲與紂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的身分是妾,生紂王時則已提升爲正妻,所以微子是庶長子
- ^ 《新元史.卷87》封微子爲仁靖公,箕子爲仁獻公,比干爲仁顯忠烈公,加封漢張飛爲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 ^ 今河南淇縣
- ^ 微是微子的封國,原在今山西潞城東北,後遷徙至今山東省梁山西北一帶
- ^ 稱「紂終不可諫」
- ^ 最後,微子逃遁,箕子淪為奴隸,比干因勸諫而慘死。
- ^ 马融注《论语·微子》甚至说:“微子见纣无道,早去之”。
- ^ 《史記·宋微子世家》
- ^ 為商族發祥地,今河南商丘一帶
前任: — |
宋国君主 前11世紀 |
繼任: 弟宋微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