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中 (國家):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33行: 第133行:
|}
|}


==世系圖==
===大中高氏===
{{chart/start|style=font: 90% sans-serif;}}

{{chart/start|style=font: 80% sans-serif;}}
{{chart | | Gf |Gf=岳侯<br>[[高方]]}}
{{chart | | La |La=[[高智昇]]}}
{{chart | | |!}}
{{chart | | |)|-|-|-|.| | }}
{{chart | | La |La=劝爽<br>[[高君辅]]}}
{{chart | | |!}}
{{chart | | Ya | | Hu |Ya=大中富有聖德表正帝<br>[[高昇泰]]<br>'''?-1096年'''|Hu=善阐府<br>[[高昇祥]]}}
{{chart | | |)|-|-|-|.| | }}
{{chart | | La |La=慈爽<br>[[高辅仁]]}}
{{chart | | |!}}
{{chart | | Fa | | Bu |Fa=太子<br>[[高泰明]]<br>'''?-1116年'''|Bu=永昌府<br>[[高泰贤]]}}
{{chart | | La |La=慈爽<br>[[高仁温]]}}
{{chart | | |!}}
{{chart | | La |La=坦绰<br>[[高温情]]}}
{{chart | | |!}}
{{chart | | La |La=大布燮<br>[[高情智]]}}
{{chart | | |!}}
{{chart | | La |La=賢帝<br>[[高智昇]]}}
{{chart | | |)|-|-|-|-|-|-|-|-|-|-|-|-|-|-|-|.}}
{{chart | | Ya | | | | | | | | | | | | | | Hu |Ya=<sup>(1)</sup>'''表正帝<br>[[高昇泰]]'''<br>?-'''1094-1096'''|Hu=善阐府<br>[[高昇祥]]}}
{{chart | | |)|-|-|-|.| | | | | | | | | | | |)|-|-|-|-|-|-|-|.}}
{{chart | | Fa | | Ty | | | | | | | | | | Uk | | | | | | Xj |Fa=<sup>(a)</sup>'''中國公<br>[[高泰明]]'''<br>?-'''1096-1116'''|Ty=<sup>(b)</sup>'''中國公<br>[[高泰運]]'''<br>?-'''1116-1119'''|Uk=□|Xj=[[高祥堅]]}}
{{chart | | |)|-|-|-|v|-|-|-|.| | | | | | | |!| | | | | | | |!}}
{{chart | | Ms | | Ml | | Mq | | | | | | Uk | | | | | | Jc |Ms=<sup>(c)</sup>'''中國公<br>[[高明順]]'''<br>?-'''1119-1129'''|Ml=威楚府<br>[[高明量]]|Mq=統矢府<br>[[高明清]]|Uk=□|Jc=[[高堅成]]}}
{{chart | | |!| | | |!| | | |f|~|~|~|7| | | |!| | | | | | | |!}}
{{chart | | Sz | | Lc | | Ys | | |:| | | Gl | | | | | | Cs |Sz=<sup>(d)</sup>'''中國公<br>[[高順貞]]'''<br>?-'''1129-1141'''|Lc=<sup>(e)</sup>'''中國公<br>[[高量成]]'''<br>?-'''1141-1150'''|Ys=[[高逾城生]]<br>?—1155|Gl=[[高觀音隆]]|Cs=[[高成生]]}}
{{chart | | |)|-|-|-|.| | | |!| | | |:| | | |)|-|-|-|.| | | |!}}
{{chart | | Zs | | Zm | | Uk | | |:| | | Gm | | Gz | | Sf |Zs=<sup>(f)</sup>'''中國公<br>[[高貞壽]]'''<br>?-'''1150-1162'''|Zm=<sup>(h)</sup>'''仁帝<br>[[高貞明]]'''<br>?-'''1174'''-1190|Uk=[[高逾城生|高逾城光]]|Gm=<sup>(i)</sup>'''中國公<br>[[高觀音妙]]'''<br>?-'''1176-1189'''|Gz=<sup>(j)</sup>'''中國公<br>[[高觀音政]]'''<br>?-'''1189-1212'''-?|Sf=義帝<br>[[高生福]]}}
{{chart | | |!| | | | | | | |!| | | |D|~|~|~|v|-|-|-|.}}
{{chart | | Sc | | | | | | Ay | | Yl | | Tx | | Th |Sc=<sup>(g)</sup>'''中國公<br>[[高壽昌]]'''<br>?-'''1162-1174'''<br>-'''1174-1176'''-?|Ay=<sup>(k)</sup>'''中國公<br>[[高阿育]]'''<br>?-'''1212-1225'''-?|Yl=<sup>(l)</sup>'''中國公<br>[[高逾城隆]]'''<br>?-'''1225-1337'''-?|Tx=<sup>(m)</sup>'''中國公<br>[[高泰祥]]'''<br>?-'''1237-1253'''|Th=[[高泰和]]<br>?—1244}}
{{chart/end}}
{{chart/end}}



2019年5月2日 (四) 12:44的版本

大中
1094年-1096年
大中國疆域圖(左下墨綠色)
大中國疆域圖(左下墨綠色)
首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市)
常用语言白语汉语
宗教
佛教
政府君主制
皇帝 
• 1094-1096
高昇泰
历史 
• 取代大理國
1094年
• 亡于後大理國
1096年
前身
继承
大理國
後大理國
今属于 中國
缅甸 缅甸
越南 越南
老挝 老撾

大中是1094年由鄯闡高氏創立的國家,疆域大概於今天中国雲南省、部分四川省、部分貴州省缅甸北部地區和越南老撾的部分領土。該國於1096年滅亡。[1][2]

背景

元豐三年(1080年),大理皇帝段廉義楊義貞所弒。楊義貞並自立為廣安皇帝高智昇命時任清平官的兒子高昇泰率領東方兵馬討伐楊義貞。事成後,高氏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改元上明。因平亂有功,高智昇受封為布燮(即宰相),高昇泰受封為鄯闡侯,權傾朝野。後高智昇再被加封太保。宋元豐四年(1081年),日月交晦,星辰晝見,高氏父子藉詞以天變不祥為由,逼使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並擁立段正明繼位,高氏父子獨攬朝政。[3][1]

立國過程

1094年高昇泰廢段正明,改國號為“大中”,改元上治,自立為帝。[4]分封其弟高昇祥於善阐府(昆明),其幼子高泰贤於永昌府(保山)、高泰运於腾冲府(腾冲)及高泰慧於鄯巨府(永胜)。[1]

亡國過程

1096年,高昇泰基於雲南諸部反對的理由,在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3]高昇泰病逝後,被追謚號富有聖德表正皇帝。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國時期仍保持重要地位直到後大理國滅國。[1]

君主列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號 统治时间
大中國
邦安賢帝 高智昇 (尊封)
1 富有聖德表正皇帝 高昇泰 上治 1094年—1096年
2 高泰明 1096年-1116年
3 高泰运 1116年-1119年
4 高明顺 1119年-1129年
5 高顺贞 1129年-1141年
6 高量成 1141年-1150年
7 高贞寿 1150年-1162年
8 高寿昌 1162年-1174年
9 义地威天聪明仁帝 高貞明 1174年
忠節克明果行義帝 高生福 (尊封)
10 高寿昌 1174年-1176年
11 高观音妙 1176年-1189年
12 高观音政 1189年-1212年
13 高阿育 1212年-1225年
14 高逾城隆 1225年-1237年
15 高泰祥 1237年-1253年

大中高氏

岳侯
高方
劝爽
高君辅
慈爽
高辅仁
慈爽
高仁温
坦绰
高温情
大布燮
高情智
賢帝
高智昇
(1)表正帝
高昇泰

?-1094-1096
善阐府
高昇祥
(a)中國公
高泰明

?-1096-1116
(b)中國公
高泰運

?-1116-1119
高祥堅
(c)中國公
高明順

?-1119-1129
威楚府
高明量
統矢府
高明清
高堅成
(d)中國公
高順貞

?-1129-1141
(e)中國公
高量成

?-1141-1150
高逾城生
?—1155
高觀音隆高成生
(f)中國公
高貞壽

?-1150-1162
(h)仁帝
高貞明

?-1174-1190
高逾城光(i)中國公
高觀音妙

?-1176-1189
(j)中國公
高觀音政

?-1189-1212-?
義帝
高生福
(g)中國公
高壽昌

?-1162-1174
1174-1176-?
(k)中國公
高阿育

?-1212-1225-?
(l)中國公
高逾城隆

?-1225-1337-?
(m)中國公
高泰祥

?-1237-1253
高泰和
?—1244

疆域

大中國的疆域在當時東臨西南夷,東北通宋朝,東南及李朝(交趾國),南鄰哀牢,西南達蒲甘,北通吐蕃諸部。大中國在立國後,在地方行政規劃上,基本沿用大理國制度,定首府羊苴咩城 。大中國一方面採取封建制度,設善阐永昌腾冲鄯巨,分封皇族統領,務求達到屏藩皇室、統領四境的效果,一方面又訂定懷柔政策,設雲南諸,以維繫大理國以來的對當地三十多部的統治。在西北地區設,以屏藩西北。在首府、府、郡、鎮以下設賧(甸)等地方行政區域。

國內編制

都城、封府 府治所在地 高氏皇族領袖
首府 羊苴咩城 大中國皇帝
善阐府 昆明 高昇祥
永昌府 保山 高泰贤
腾冲府 腾冲 高泰运
鄯巨府 永胜 高泰慧

域外鄰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段玉明. 大理国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03-01: 452. ISBN 9787536724808 (中文(中国大陆)). 
  2. ^ 汪宁生. 雲南考古.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0: 357 统一书号: 11116–48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明】楊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4. ^ 王云:“南诏、大理国年号考”,載於《白族学研究》10(1996),第14-29、36页。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