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石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Perlegi1127留言 | 贡献
Perlegi1127留言 | 贡献
第2行: 第2行: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現今流傳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論,寫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現今流傳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論,寫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礦石性的藥材大多藥性偏熱,服用後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別名“寒食散”。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酒须温)、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魏人[[何晏]]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ref>《世說新語·言語篇》</ref>長期服用,皮膚便會變得白嫩細緻,六朝美男子,膚質皆以白皙聞名,[[王衍]]「手白更勝玉柄」,何晏引來魏明帝湯餅之宴<ref>《[[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ref>。
礦石性的藥材大多藥性偏熱,服用後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別名“寒食散”。 例如南梁的张孝秀在服寒食散后,「盛冬能卧于石」。<ref>《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ref>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酒须温)、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魏人[[何晏]]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ref>《世說新語·言語篇》</ref>長期服用,皮膚便會變得白嫩細緻,六朝美男子,膚質皆以白皙聞名,[[王衍]]「手白更勝玉柄」,何晏引來魏明帝湯餅之宴<ref>《[[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ref>。


但寒食散終究是毒物,長期服用會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輅]]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晉書·皇甫謐傳》提到服五石散「違錯節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當暑煩悶,加以逆咳,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測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礦物)而會使人中毒。
但寒食散終究是毒物,長期服用會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輅]]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晉書·皇甫謐傳》提到服五石散「違錯節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當暑煩悶,加以逆咳,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測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礦物)而會使人中毒。

2019年6月13日 (四) 16:11的版本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現今流傳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論,寫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礦石性的藥材大多藥性偏熱,服用後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別名“寒食散”。 例如南梁的张孝秀在服寒食散后,「盛冬能卧于石」。[1]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酒须温)、洗冷浴及步行来发散药性,谓之“行散”。魏人何晏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2]長期服用,皮膚便會變得白嫩細緻,六朝美男子,膚質皆以白皙聞名,王衍「手白更勝玉柄」,何晏引來魏明帝湯餅之宴[3]

但寒食散終究是毒物,長期服用會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輅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晉書·皇甫謐傳》提到服五石散「違錯節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當暑煩悶,加以逆咳,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測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礦物)而會使人中毒。

由於五石散服後會導致血液循環加快,所以亦被當作春藥使用。[4]對此,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總論》卷六《寒食散發候篇》引皇甫謐話:“近世尚書何晏,耽好聲色,始服此藥,心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

歷史

寒食散的起源不明。在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藥方收錄在宋代《金匱要略》)中,曾記載侯氏黑散,與紫石寒食散。侯氏黑散中使用了礬石(含硫酸鹽類礦物的礦石),食用方法中註明宜冷食[5];在有些方書上,礬石被寫為礜石(含的礦石,可煉製成砒霜)。紫石寒食散,則是以寒食為名,其中使用了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鍾乳。這兩個方劑,常被認為可能是五石散的起源。

最早使用寒食散的人,可能是何晏。

注釋

  1. ^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
  2. ^ 《世說新語·言語篇》
  3. ^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4. ^ 顏進雄,《六朝服食風氣與詵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頁 37-46。
  5. ^ 《金匱要略》卷5〈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右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參考書目

  • 余嘉錫《寒食散考》,《余嘉錫論學雜著》,中華書局,1963年